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2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4-05-30 16:49浏览次数:299 侵权/举报

高三练习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初,诸侯到周王室助祭,并与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礼制传统。西周晚期以降,周天子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成为一种非常规礼仪,作为被赐诸侯的特殊优待。这一变化说明()A.周王室权威下降 B.统治阶层日益平等C.宗法血缘关系弱化 D.礼乐制度趋向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助祭成为一项重要的礼制传统到周天子将祭肉赐予强大诸侯,作为被赐诸侯的特殊优待,可知诸侯实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下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的强大,而非内部的平等,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王权衰微,不能体现宗法血缘关系弱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趋向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2.下表为汉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中信息反映的是,东汉()马援为陇西太守时“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双(今北京)“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大力修治境内陂池,开垦荒地任延为武威太守时“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A.冶铁技术进步助力农业丰收 B.官府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C.稻作技术在北方农业区普及 D.河西四郡大力发展水利灌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光武帝时期(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马援在陇西、张堪在渔阳、杜诗在南阳还是任延在武威,这些地方官员都积极推动当地的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如开导水田、修治陂池、修理沟渠等,这体现了官府对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B项正确;冶铁技术进步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提及了部分地区的稻作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地区较为广泛,不只是河西四郡,排除D项。故选B项。3.隋炀帝见到新编成的地理图书《区宇图志》中有“以吴人为东夷”,大为不满,要求重修。他认为,吴是华夏之地,天下名都,并不是东夷,京兆与吴地地位相当,相得益彰。隋炀帝修撰地理图志()A.利于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B.顺应了政治中心东移趋势C.意在调整地方行政层级 D.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认为,吴是华夏之地,天下名都,并不是东夷,京兆与吴地地位相当,相得益彰”可知,隋炀帝认为吴地是华夏之地,并不是东夷,这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项正确;隋炀帝时期,隋朝已经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中心东移趋势,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调整地方行政层级,排除C项。故选D项。4.精通天文的宋朝官员苏颂出使辽朝期间,正好遇到辽国冬至,辽人要求宋使入朝贺节,但苏颂不肯,因为辽历比宋历早一日。他知道对方“不禁天文、术数之学,往往皆精”,“其实契丹历为正也”,在回朝后将此事奏报宋廷,纠正了这一失误。对这一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宋朝文化科技相对落后 B.契丹注重吸收中原习俗C.辽国促进天文历法发展 D.辽宋政权长期对立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精通天文的宋朝官员苏颂出使辽朝期间,得知辽历比宋历早一日,他知道契丹历为正,回朝后将此事奏报宋廷,纠正了这一失误,由此得知宋朝文化科技相对落后,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契丹注重吸收中原习俗,排除B项;精通天文的宋朝官员纠正宋朝历法,不是辽国促进天文历法发展,排除C项;宋朝官员出使辽朝不能得出对立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朝万历年间,御史钟化民前往河南赈灾,令各府州县于每堡设立义仓一所,劝各户出谷米。至荒歉时,各户自将所出谷米取回使用。此后,河南多地修建了义仓等仓储。由此可知,明代()A.社会力量主导民间救济 B.政府重视民间积谷备仓C官方储备保障灾区救济 D.义仓侧重日常生活赈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御史钟化民前往河南赈灾,令各府州县于每堡设立义仓一所,劝各户出谷米,此后,河南多地修建了义仓等仓储,可知政府注重引导民间积谷备仓,以待荒年只用,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义仓的建立是在政府引导下建立的,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义仓的储备是劝各户出谷米,而非官方保障,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义仓的建立是为了备荒时,排除D项。故选B项。6.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消廷和江宁将军都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旗营旧制。但地方督抚不愿以地方财政来供养驻防八旗,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廷的谕令,敷衍江宁将军的重建要求,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江南驻防旗营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地方督抚的行为反映出()A.清末中央财政权力的下移 B.清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C.官办军事工业资本积累不足 D.江南旗营驻防地区经济萧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地方督抚不愿以地方财政来供养驻防八旗,说明地方督抚在财政上独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A项正确;“清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官办军事工业,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江南旗营驻防地区经济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7.1909年11月,上海地方士绅们效仿租界公厕,集资建造了首座华界公厕。到民国初期已有24座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公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华界公厕的兴筑与管理成为卫生当局的重点工作,其数量不断增加。这体现了()A.公共卫生体系得以健全 B.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C.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 D.近代上海都市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11月(中国)。据材料“到民国初期座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公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华界公厕的兴筑与管理成为卫生当工作,其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公厕建设适应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体现的是近代上海都市化的发展,D项正确;“健全”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社会治理,排除B项;“完善”说法错误,材料仅涉及华界公厕的兴筑与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8.1938年初,战地记者、作家周立波走访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城外数十里参观了边区军校。他发现“爬山”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军校每天都有。毕业后,军校学员都能带着所学的山地战理论和所受的训练运用于战斗指挥上。这表明()A.敌后游击战在相持阶段广泛开展B.中共善用自然条件推动敌后抗战C.边区政府动员民众参加军事训练D.抗日武装注重改造地形进行作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军校设置爬山课程,并且在毕业后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用于战斗指挥上,说明中共善用自然条件推动敌后抗战,B项正确;1938年6月-10月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军校培训的是战斗人员,并不动员民众,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善于结合自然条件设置课程,并不是改造自然,排除D项。故选B项。9.1966年国庆节后,辽宁省图书馆管理的《四库全书》装了满满三节车皮,由沈阳铁路局运往兰州。兰州军区派出27辆军用卡车将《四库全书》运抵战备书库。这一图书内迁的意图应是()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促进西部的教育发展C.保障文化资源安全 D.丰富文化传承的载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6年国庆节后(中国)。据材料“1966年国庆节后”“由沈阳铁路局运往兰州。兰州军区派出27辆军用卡车将《四库全书》运抵战备书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正值中苏关系恶化,这一时期《四库全书》的转移主要是为了保障文化资源的安全,C项正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为了保障文化资源安全进行转运,促进西部的教育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丰富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图是纪念邮票《飞天》。该邮票彰显了()A.对外开放和科教兴国的融合 B.审美艺术和史料价值的统一C.传统文化和国防建设的杂糅 D.女性解放和小康社会的交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纪念邮票《飞天》浓缩古今文化,展现历史变迁,具有史料价值,同时集中反映当代工艺美术成,就,B项正确;科教兴国提出是在1995年,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为体现审美艺术和史料价值的统一,未涉及传统文化和国防建设的杂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女性解放和小康社会的交汇,排除D项。故选B项。11.查士丁尼时期受战争的影响,帝国政府提高了波斯原丝售价,君士坦丁堡等地的丝绸贸易商也只能提高丝绸售价。为此,查士丁尼颁布立法,宣布丝绸服装的售价不得超过每磅8个金币,违法者将被罚没财产。这说明()A.帝国战争激化了国际贸易冲突 B.罗马法侧重保护私有财产C.东罗马帝国对丝绸贸易的控制 D.拜占庭阻断了东西方商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查士丁尼时期(东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查士丁尼颁布立法控制丝绸价格,说明东罗马帝国对丝绸贸易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国际贸易冲突的信息,排除A项;查士丁尼颁布立法控制丝绸价格,违法者将被罚没财产,可见,没有体现罗马法侧重保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材料只是限制价格,没有阻断商路,排除D项。故选C项。12.地中海南北两面曾属于同一个文明圈,是罗马人创造的罗马世界。直到7世纪以后才开始分离,地中海已经不再是罗马人曾经称呼的“内海”。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亚历山大的远征 B.日耳曼人的南迁C.罗马帝国的分裂 D.阿拉伯人的扩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以后(罗马)。根据材料“地中海已经不再是罗马人曾经称呼的‘内海’,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逐步征服了北非和西班牙,控制了地中海的东面和南部,导致了地中海开始分离。D项正确;亚历山大远征是公元前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日耳曼人南迁是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分裂是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和革命期间,许多法国难民逃往美国,他们将欧式栽培新品种番茄传入美国。19世纪初以来,番茄在美国的种植和消费食用便慢慢传开和普及。这表明()A.欧洲传统作物惠及世界 B.物种交流丰富食物种类C.战争重构美国饮食文化 D.商业贸易强化全球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19世纪初(法国和美国)。材料中提到法国难民将欧式栽培新品种番茄传入美国,使得番茄在美国种植和消费普及,这体现了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种类,B项正确;番茄不是是欧洲传统作物,番茄原产于美洲,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物种的交流传播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战争重构美国饮食文化过于绝对,虽然法国大革命导致难民逃亡带来了番茄,但不能说完全重构了美国饮食文化,排除C项;商业贸易在材料中体现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