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5高考模拟金典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高考模拟金典卷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docx页数:14页大小:45.4 K上传日期:2024-09-27 14:10浏览次数:536 侵权/举报

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150分钟15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基础性。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信息性阅读基本技能(题2、4);②考查文学审美基本技能(题8);③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题13);④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基本技能(题19、21)。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5、16、20、22。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中的“雅”与“俗”是一对不断变动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系统中,“雅”指处于文学正统地位的诗和文,“俗”指戏曲、小说及其他以俗语写作、演绎的文本。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主要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他之所以说“‘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主要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一是因为传统的“雅文学”只包含诗和文,而传统的“俗文学”的范畴十分广泛;二是因为许多正统文学原都是由“俗文学”逐渐升格而来的。诗起源于民间,原本是通俗的,后来为文人所取,才成为“雅文学”。词亦如是,小说也如是。一种通俗活泼的写作形态被主流作家取用时,其代表的文学也就成了“雅文学”。小说、戏曲这类中国传统的通俗文学也存在雅俗之别。清代的“花雅之争”,就是戏曲内部作为雅乐正声的昆腔与京腔等花部之间的竞争。而运用文言叙事的笔记体小说、运用白话叙事的章回体小说也有雅俗之别,如《世说新语》往往不被视为通俗小说。雅俗是可以灵活转化的,文体不是划分雅俗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小说而言。《三国演义》《红楼梦》是传统通俗小说,但当代读者把它们当经典读。经典即“正”,也就是“雅”。所以雅俗之辨还涉及读者。(摘编自张蕾、孟亮《雅俗之辨、类型文学与大众读者》)材料二:“以俗为雅”是宋代文坛的一个重要观念。不少学者认为该观念最早由梅尧臣提出。这一观点未必站得住脚。梅尧臣提出“诗有五忌”,其中“二曰字俗则诗不清”(《续金针诗格》)。如此看来,梅尧臣反而对浅俗的字句持否定态度。苏轼云:“诗需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题柳子厚诗》)因此,“以俗为雅”这一观点首先由苏轼提出的看法更让人信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在《再次杨明叔韵并引》中声称自己是从苏轼处得到了“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妙法,并称此法为颠扑不破的诗歌创作原则。其实,在宋代之前就出现了“以俗为雅”的创作实践。唐代杜甫被宋人推崇为实践“以俗为雅”的杰出代表。北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指出,杜甫常用方言入诗。在宋代文学领域自觉提出和实践“以俗为雅”且有突出贡献的诗人首推苏轼、黄庭坚、杨万里三人。清代李树滋云:“用方言入诗,唐人已有之。用俗语入诗,始于宋人,而要莫善于杨诚斋。”(《石樵诗话》)李树滋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可。“以俗为雅”的实践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语言方面“化俗为雅”,二是在题材方面“化俗为雅”。宋代诗人尤其在语言方面的“化俗为雅”上下了极大功夫。宋代诗歌在语言方面的“化俗为雅”主要表现在诗人汲取民间语言,对谚语、方言等进行加工,将之化用在诗中,使诗歌活泼生动,通俗而饶有情趣。宋词的创作实践亦深得“以俗为雅”之妙。柳永的词吸收了大量口语,呈现通俗流利之风格,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之说。再如李清照的词,语言平易,格调清新。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赏析了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永遇乐(落日熔金)》,并指出这首词“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明代杨慎评赞云:“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宋代话本小说中“以俗为雅”的现象更是普遍。可以说,宋代多种文体在创作实践中都体现出“以俗为雅”的倾向。“以俗为雅”意味着文学创作者的人格与作品风格相统一。莫砺锋指出,宋诗的“‘以俗为雅’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对于‘俗’的超越”(《论宋诗的“以俗为雅”及其文化背景》)。这种超越首先以文学创作者人格不俗为立足点。诗格出于人格,人格不俗是诗歌创作“以俗为雅”的先决条件。当代诗歌中曾经出现口水诗等未经熔铸、难登大雅之堂的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诗歌创作者的人格没有达到不俗的境界,他们在创作观念上将俗与雅混为一谈。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首先要求文学创作者的人格和品位不能太庸俗。“以俗为雅”还意味着文学创作者要有创新意识。苏轼云:“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书黄子思诗集后》)清代蒋士铨亦云:“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辩诗》)“以俗为雅”的提出和实践不仅是宋代诗人突破“古今诗人尽废”和“开辟真难为”困境的创新之举,也昭示着民间语言能够成为历代作家创作的源头活水。当代作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吸纳人民的鲜活语言,摒弃无病呻吟、低俗不堪等文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文学创作者要总结和提炼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走雅俗共赏之路,创作出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摘编自尚斌《“以俗为雅”的提出、实践和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词、小说起源于民间,原本属于“俗文学”,它们被主流作家关注并取用后,逐渐升格为“雅文学”,进入正统文学的范畴。B.在宋代以前,诗人们已经不自觉地开始了“以俗为雅”的创作实践,唐代诗人将俗语、方言等融入诗中,令诗歌别有韵味。C.苏轼、黄庭坚、柳永、李清照等“以俗为雅”观念的实践者都有不俗的人格、较高的文学品位和足够的创新意识,创作出诸多佳作。D.当代作家要做到“以俗为雅”,需要具有不俗的人格,在吸纳民间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创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代戏剧中的昆腔被当代人视为雅乐正声,《三国演义》《红楼梦》被当代人视为经典小说,这些都是“俗文学”可以变为“雅文学”的力证。B.“以俗为雅”观念在宋代被提出,现在学术界对该观念的首倡者尚无定论,材料二作者在第一段中借助证据,先破后立,表明了自己的看法。C.张端义认为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语言平易;杨慎在《词品》中将黄庭坚的词与李清照的词对比,突出了李清照的词语言平易的特点。D.当代作家应重视研读中国古典文论,从中总结、提炼出思想精华;在实践“以俗为雅”的观念时,要改变以前忽视在题材方面下功夫的状况。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B.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D.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4.材料一引用郑振铎的话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说“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说“‘以俗为雅’还意味着文学创作者要有创新意识”。这两句话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荣誉【注】陆文夫饭厅门口矗立着一座光荣台。入夜,霓虹灯通明,照亮了放在光荣台上的许多先进生产者的照片。女工方巧珍,今年二十五岁,脑后垂着两条小辫子,脸上老挂着微笑。别看她说话做事还带着三分孩子气,她可是光荣台上的老主顾。布机间和往常一样:喷雾器使这里雾气弥漫;机器的声音像骤雨打在洋铁皮屋面上发出的声音,一阵一阵,颇有节奏。方巧珍抬头一看,快到下班的时候了,就更加仔细地检查布面。因为根据经验,次布往往是在这时织出来的。忽然,方巧珍看到布面右面边上的第一格,这一格好像和其他的格子有点不同。她急忙俯身观察,并没有看出毛病。她又退后两步远看,觉得那一格比其他的格子窄一些。“缺经线!”一个可怕的念头像闪电一样在她头脑中闪烁了一下。她趴到布面上一数,真的缺了两根红色的经线。这个盘头是上个星期上机的,就是说她第三季度已经出了两匹次布,而现在光荣台上她的事迹栏里写的是“全季度没有出次布”。想到光荣台,方巧珍禁不住打了个寒噤。一个可怕的名词——欺骗,马上冲进她的脑子里。她对自己恨得要命,真想在手臂上啃掉一块肉。先前听起来很有节奏的机器声,现在显得非常嘈杂,好像不把人的脑子闹得炸开不肯罢休。下了班,方巧珍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原本白里泛红的脸,也变得苍白而憔悴了。小组长只当她不舒服,关心地问:“病了吧?快到医疗间去看看。”方巧珍摇摇头,什么也没有回答。她怕和小组长说话。小组长开会时不止一次说过:“巧珍是我们的旗帜,我们要向她学习……”现在要是让小组长知道这面旗帜将被从光荣台上拔掉,她该多难过啊!走道上寒风阵阵,路旁白杨树上最后的几片枯叶也被刮了下来,散落在乱石间。寒风吹拂着方巧珍发烧的脸,她逐渐清醒过来。她决心到检验间把这两匹次布找出来,向领导说明情况。正想跨进检验间的时候,方巧珍又踟蹰起来。她委实不想跟检验员打交道。那检验员嘴里一套,心里一套,尽打些对他自己有利的主意。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发行的时候,他有手表,又买了一只手表,却只买五元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少买倒也罢了,可是他还要硬充积极分子,到处宣传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好处,叫别人多买。现在,要把这样重大的事先给检验员晓得,方巧珍很不愿意。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布在他手里。方巧珍硬着头皮掀开了检验间的门帘。检验员看见方巧珍,满脸堆着笑说:“进来坐吧,先进生产者同志。”“有件事请你帮忙。”检验员低头哈腰地说:“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方巧珍平时说话做事,都是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的。看到检验员点头晃脑,方巧珍心里先有三分讨厌,想赶快谈完事离开他,便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发现盘头缺两根经线,上星期的两匹,恐怕是次布。”检验员一愣,他肚皮里点着灯笼,什么事都明白。上星期方巧珍的两匹布,他没有检验。一则,那天是星期六,他赶着去参加舞会;二则,他以为方巧珍是不会出次布的。不久前,因为有人批评他工作不负责任,漏过了次布,他“诚恳”地向主任做保证,保证以后不再漏过次布。想不到没过几天,又发生了这种事。他搔搔头皮,说:“有次布?”“是的,两匹,恐怕你没有验出来。”“没有的事,我验布再仔细不过。”“你再验一次看看,恐怕……”“保证不会有,有了我负责。”“还是请你再验一次吧。”检验员拗不过,只好把两匹布从里面搬出来。方巧珍揿着布说:“你看,明明缺两根经线!”检验员装出惊讶的样子,随即满脸堆着笑说:“算了吧,下次你我都当心点。”“不把记录改一下?”检验员向左右看看,又把门关上,轻声地说:“第三季度的成绩已经评比过了,你还上了光荣台,要是一改,事就闹大啦!”“那怎么办呢?”“只好不改。明天就要向花纱布公司交货,何况这种次布是很难验出来的。”“人家要知道的。”虽然方巧珍这么说,但她原先的决心动摇了。检验员一看方巧珍的脸色,立即说:“只要你不说,保险别人不知道。”检验员见她不作声,便紧逼一步:“如果说出去,我倒无所谓。可你呢,全厂有名的先进生产者,想想看,那时面子上就不好看啦!这是有关你一生荣誉的事情,希望你自己好好考虑。”从检验间出来后,方巧珍不知到什么地方去才好。检验员的那句话老在她脑子里回响着:“……有关你一生的荣誉………”她走进了合作社。忽然有人在她背后推了一把,说:“买了什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