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2页大小:3.5 M上传日期:2024-10-08 10:56浏览次数:304 侵权/举报

襄阳五中2025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陕西省洋县C村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早期由于多种原因,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21世纪以来,该村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提升产业融合度,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下图示意C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时,农业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单一 B.基础设施落后 C.农户年龄偏大 D.机械化水平低2.该村发展有机农业时,最先要着手()A.完善交通网 B.解决技术困难 C.引进劳动力 D.扩大市场范围3.该村的乡村振兴模式利于()①推动逆城镇化进程②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③提升农田地块质量④推动农机制造业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A2.B3.C【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该村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环境保护标准严格,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产业开发和农业发展都受到限制,使得该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陷入“绿色贫困”困局,A正确;农户年龄偏大、基础设施落后和机械化水平低虽然也与当地贫困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根据图片可知,该村早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技术水平低,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较落后,最先要解决技术困难,B正确;完善交通网、扩大市场范围不是发展有机农业最先要解决的问题,A、D错误;由于发展有机农业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故该村缺的不是劳动力数量,而是需要引进高素质劳动力,C错误。故选B。【3题详解】随着乡村经济不断发展,该村村民收入不断增多,且有机产业的发展,利于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②正确;该村整合大小农田,有机农业生产使用有机肥,有助于提升农田地块质量,③正确;乡村振兴主要是改善乡村经济发展,可吸引人口回流,但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仍是由农村流向城市,故乡村振兴在短期内并不能促进城镇化进入逆城镇化阶段,①错误;该村工业化水平低,没有农机制造产业基础,无法推动农机制造业发展,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组合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鄂尔多斯盆地沙漠高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多集中在夏季,年蒸发量可达2000-3500毫米。该区地貌景观主要由沙漠、湖淖、丘间洼地组成,湖淖众多。不同补给方式的湖淖水位变化特点不同,位于该区北部的湖淖——大科泊苏木湖常年有水,不易干涸。图为大科泊苏木湖地质地貌与湖水补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与时令湖相比,大科泊苏木湖常年有水,不易干涸,与此密切相关的补给方式是()①大气降水②承压水③潜水③地表径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大科泊苏木湖流域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特点 B.地形特征 C.地表物质 D.植被状况6.从成因看,大科泊苏木湖属于()A.堰塞湖 B.火山湖 C.构造湖 D.河成湖【答案】4.B5.C6.C【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区大科泊苏木湖位干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降水稀少,多集中在夏季,地表径流少,且季节分配不均,①④错误;承压水埋藏深,补给量大,不易干涸,②正确;潜水埋藏浅、补给量大,不易干涸,③正确。故选B。5题详解】由水循环可知,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因此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重大,说明该地下渗严重,当地地表以中细沙为主,沙粒间隙较大、利于下渗,C正确;当地气候特点对下渗影响小,A错误;该流域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径流流速较快,不利于下渗,B错误;该流域植被稀疏,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较弱,不利于下渗,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水而形成的湖泊,由图可知,该流域无火山活动,AB错误;大科泊苏木湖常年有水,而当地降水稀少,地表径流汇入量小,D错误;大科泊苏木湖有断层,地下水沿裂隙或错位上升,出露地表形成湖泊,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构造湖。C正确。故选C。【点睛】构造湖是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湖泊当岩层受地壳运动、地震等影响发生断裂或位时,地下水沿裂隙或错位上升,出露地表形成湖泊。构造湖有火山湖、断陷湖、冰川湖、火口湖等。渤海湾沿岸由于东临渤海且水汽足,在海陆环流影响下大雾天气频发。某科研人员选取沿海塘沽站和塘沽站以东近海海洋站点P平台进行观测。2016年12月4日2时塘沽站地面温度为-1℃,该日该区域经历了一次雾的过程。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该日2:00—19:00塘沽站和P平台气温(甲图)和相对湿度(乙图)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日塘沽站14:00气温低于2: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削弱 B.地面辐射散失得快C.冷空气入侵盛行偏北风 D.经历持续降雪天气8.据图推测2016年12月4日6时该区域()A.塘沽站没有出现逆温现象 B.塘沽站吹向岸风C.塘沽站气压高于P平台 D.P平台附近形成大雾9.2016年2:00—19:00渤海湾海岸带天气变化情况最可能是()A.形成海雾,未进入陆地消失 B.形成海雾,进入陆地后消失C.形成陆雾,未进入海洋消失 D.形成陆雾,进入海洋后消失【答案】7.A8.C9.D【解析】【分析】【7题详解】该日塘沽站14:00空气相对湿度达100%,据此可判断塘沽站此时正经历大雾天气,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尘埃众多,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此刻气温较低,A正确;近地面大气增温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散失到大气中,会使大气温度升高,B错误;该区域经历了一次雾的过程,D错误;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塘沽站气温低于P平台,气压高于P平台,风从塘沽站吹向P平台,是偏西风,C错误;故选A。【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逆温是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其上部大气温度的现象,塘沽站6:00前后,近地面气温骤降,有可能出现逆温现象,A错误;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6:00前后近海海洋站点Р平台温度明显高于塘沽站,可能形成海陆风环流,塘沽站气温低,气流下沉﹐吹离岸风,B错误;塘沽站气压高于P平台,C正确;根据乙图可知,6:00前后近海Р平台相对湿度小于100%,不可能出现大雾天气,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日塘沽站2:00至8:00,气温不断下降,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同一时刻近海温度较高,形成海陆风环流,海洋水汽从高空输送到陆地上空,气流下沉,导致陆地水汽进一步增多,相对湿度达到100%后,陆地上会形成雾,AB错误。根据乙图可知,9:00前后塘沽站相对湿度达到100%,出现雾天,一直到18:00前后雾才逐渐消散,而塘沽站位于海岸带上,其临近海洋也会有雾,但海洋温度较高,空气湿度相对较低,雾持续时间很短。综合以上信息可判断,2016年2:00—19:00渤海海岸带附近形成陆雾﹐进入海洋后逐渐减弱并消失,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雾形成的四个条件:水汽、凝结核、降温和大气稳定,即水汽要达到饱和,凝结核要尽可能充足,空气温度降低,逆温出现大气最稳定。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泛亚铁路是深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新通道,图示意泛亚铁路开通前后对中南半岛区域开发结构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10.泛亚铁路开通后,下列受益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柬埔寨 B.老挝 C.越南 D.缅甸11.泛亚铁路开通后,有潜力发育成中南半岛陆路交通运输网络核心枢纽的是()A.新加坡 B.曼谷 C.胡志明市 D.金边12.泛亚铁路对东南亚区域联系和开发的影响有()①强化了国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②促进沿海和沿海一内陆轴带的发育③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区域的发育④形成环泰国湾跨国界的网络化区域开发结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0.C11.B12.D【解析】10题详解】从图中可知,老挝和柬埔寨以围绕中心城市的点状集聚为主;缅甸初步形成了曼德勒一内比都一仰光的发展轴线,越南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河内-岘港-胡志明市发展轴线,因此越南的收益程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在交通优势的空间分布上,泛亚铁路串联了中南半岛主要的中心城市,使原本围绕中心城市零星分布,具有显著交通优势的地区连接成带,形成了与泛亚铁路走向一致的“中”字型格局。其中,曼谷作为泛亚铁路东、中、西三条线路的衔接点,周边区域交通优势大幅提高,有潜力发育成为中南半岛陆路交通运输网络的核心枢纽。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泛亚铁路衔接了不同国家之间被国界割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沿线地区营造了连续分布的带状和团状优势地区,①错误,泛亚铁路是深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新通道,铁路的发展可以促进沿海和沿海一内陆轴带的发育,加强区际联系,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区域的发育,形成环泰国湾跨国界的网络化区域开发结构,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泛亚铁路的形成,东南亚各国可以通过昆明进入我国西部地区,并连通第二亚欧大陆桥。这是一座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最大的“桥梁”和通道;是一条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最为壮观的大陆桥。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内碛暴露于冰川表面而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天山西段某大型山谷冰川时发现,该冰川中下部冰面表碛密布,不同厚度表碛对冰面消融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冰川末端冰面湖发育规模较小。湖岸四周冰川被表碛覆盖,对冰面湖保持稳定有积极作用。下图为该山谷冰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山谷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为()A.不断减少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先增后减14.表碛覆盖湖岸四周冰川对冰面湖保持稳定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表碛()A.增加湖岸重量,湖泊不易被风浪侵蚀B.吸收热量多,湖岸冰川升温快,消融量大C.增大湖面与湖岸间温差,湖陆风显著D.阻碍地—气热量交换,湖岸冰川保持低温15.8月,该山谷冰川消融量最大的部位是()A.表碛区下部 B.表碛区中部 C.表碛区上部 D.裸冰区【答案】13.A14.D15.C【解析】【13题详解】表碛是指覆盖在冰川表面的岩石碎屑物。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内碛暴露于冰川表面而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由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自上而下冰川消融增多,冰内物质出露增多;加上风化物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低海拔处堆积,故表碛的厚度随海拔升高厚度不断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冰面湖位于冰川的末梢,四周的表碛物厚度较厚,阻碍地—气热量交换,湖岸冰川保持低温,融化量较少,使冰面面积稳定,D正确;湖岸重量增加,更容易在风浪侵蚀下崩塌,A错误;由于表碛反射率低,吸收热量多,湖岸冰川升温快,消融量大,会使湖面增大,B错误;湖陆风显著,加剧湖水对湖岸侵蚀,面积会扩大,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8月冰川易消融,当表碛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上部的表碛较薄,吸收的热量较多,冰川融化量最大,C正确,AB错误;裸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冰面的反射率高,吸收太阳辐射少,融化少,D错误,故选C。【点睛】表碛厚度薄,与冰川相比,反射率低,冰川能够吸收更多太阳辐射,消融速度快;当表碛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隔热作用(或阻断冰川与大气的能量交换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