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10月月考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2.唐代女性可以抛头露面,进行社交或经营市场贸易。她们往往出身于中下层,经营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生计,多为就近流动贩卖。这一现象反映唐代A.阶层流动突破传统观念束缚B.商业发展的氛围较为宽松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D.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到摒弃3.宋初,政府鉴于岭南瘴疠多发,鼓励民间力量将中原医药传入。北宋中期,政府允许前往岭南任职的官员申请增派医官,并将统一编修的《太平圣惠方》等医书颁赐到该地。这些举措有利于A.提升岭南地区医疗水平B.改变当地经济结构C.实现对疫病的彻底防治D.推动经济重心转移4.洪武十九年,明朝制定了工匠轮班制度,规定各地匠户三年一班,每班三个月,轮流赴京服役。后又按各工种的实际需要对轮班期做出调整,有五年一班、四年一班、三年一班、两年一班、一年一班几种方式。上述做法A.抑制了私营手工业发展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5.《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中写道:“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建筑A.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业的功能C.布局和装饰严格遵循礼仪制度D.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6.李鸿章与曾国藩商议“华商领官船”问题,提议采煤炼铁,“公凑本银三十万,公举总商承揽,由官稽查”“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此等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这一提议A.表明近代中国国防转型异常艰难B.加剧了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C.体现了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色彩D.改变了国人守旧的经商观念7.“日本新名词入华的初始者”张之洞,在《学务纲要》中拟定“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专条;精通西洋语文的辜鸿铭谩骂他人使用“改良”等外来词;翻译西洋小说的林纾批评“报馆文字······时时复搀入东人之新名词”。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近代学人排斥西学东渐B.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C.中体西用束缚翻译事业D.顽固势力捍卫传统文化8.下表为外国资本、政府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时期外国资本(%)政府资本(%)民族资本(%)1894-1911年15.9814.3614.991911-1920年4.664.3711.181927-1936年13.8911.7614.28A.列强资本输出日趋萎缩B.政府资本占据主导地位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D.民族资本在夹缝中生存9.下面两图反映的是1957年至1978年中国城市的规模及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增长较快,但中小城市发展较慢。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极“左”路线的影响B.工业化推进乏力C.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外交形势的恶化10.下面是毛泽东给鞍钢工人的回信。这一回信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你们来信收到了。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我向参加这项工程的全体职工、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全体苏联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发挥你们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就。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逐步展开B.生产资料所有制已发生根本变化C.大规模工业化战略正在实施D.原有重工业基础得到充分的利用11.1987年,中国大陆第一台ATM机(自动取款机)出现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经数十年发展,在2018年数量达到峰值的111.08万台,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ATM机应用市场;但从2019年起,我国ATM机开始逐年迅速减少,这一变化主要源于我国A.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B.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入C.金融领域的全新发展D.人民币走向全面国际化12.11、12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A.商品货币关系加速庄园制度解体B.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C.商业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D.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13.新航路开辟后,为了分散海运投资的风险,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最初是每一次航行签订一次契约,确定股份比例,后来代之以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都可以买,成为航运公司投资人。这表明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B.经济投机意识逐渐增长C.航运公司主导海外扩张D.远洋贸易投资风险降低14.法国米迪运河始建于1666年,全长360千米,连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西岸,建成后的两百多年间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到19世纪,该河道逐渐被废弃。其原因有可能是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工业革命的开展C.拿破仑战争国力受损D.维也纳体系形成15.英国于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实施全民教育;1891年,实施教育免费政策;1893年规定毕业年龄为十一岁,1899年增至十二岁,并为穷困家庭儿童制订特别条款。这些举措使得英国十岁儿童的入学比例从1870年的40%,增加到1900年的100%。英国的这场教育改革A.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B.保证了工业化的人才需求C.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D.维护了“世界工厂”的地位16.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除获得政府颁发的勋章外,还获得物质奖励,包括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短裤、袜子等。勃列日涅夫的工作日志中也记录“收到一件运动服,轻工制品。”“阿根廷总书记寄来一件毛皮夹克上衣。”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高度重视国防军工事业B.与新兴国家的关系密切C.国民经济建设停滞不前D.经济结构畸形问题突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加利福尼亚。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材料二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7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的粮食储备历史从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夏、周时代粮食储备已发展成为一项财政制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仓,《周礼》中提出“荒政委积”是最早的粮食备荒储备。汉代仓储制度逐渐丰满,中央设立太仓、常平仓,郡、县两级另有常设之仓。至此中央与地方两元储备制度基本建立。--摘编自高瑛、储新元《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流变与问题研究综述》材料二隋朝粮食储备体系渐趋完备,包括太仓、转运仓等中央储备,正仓、常平仓等地方储备,义仓等民间储备。正仓是指国家设置于各个州(郡)县的仓库,来自州(郡)仓和县仓收纳百姓所交租税,用于上缴中央太仓、供应军队、支付地方官员的禄粮以及驿递丁夫的口粮。常平仓粮食由地方政府在粮食丰收时高于市价购进,歉收时低于市价卖出,以平抑物价、赈灾备荒。义仓是设在村社,由百姓自愿捐纳,委托社司管理,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储备。隋朝开创的中央、地方、民间三元储备体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了影响。--摘编自叶炜《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备政策》(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粮食储备的历史意义。(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随着古希腊先哲们将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类社会,苏格拉底要求人们发挥理性思维,追求关于某种美德的相关知识,以实现对好的、善的生活的追求。这种理念可使理性的人控制自身的欲望,从而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状态。只有懂得运用自已理性的人才能不去做与道德相违背的事情,选择通向善的道路。--摘编自谷雨《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研究》材料二“节制”是荀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荀子的节制主张内涵丰富,包括限制怒、骄、惧、忧等情感,规约名利、声色等欲望,禁止争斗、巧辩等行为。作为礼乐制度下道德维度的规训,他的理念呈现出包容与和谐性,具有圆融的审美倾向。在荀子看来,节制是诸多关系的调节器,只要通过教化和引导人管理好自我的欲望,就可以实现物欲平衡。--摘编自姜红《荀子节制思想之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苏格拉底和荀子“节制”思想的差异(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的节制思想的共同积极作用。(5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664年,东印度公司进献查理二世2磅茶叶;1666年,又向进献王后22磅12盎司茶叶。此后,上流社会也仿照宫廷时尚开始饮茶。······18世纪时,东印度公司日益专注于茶叶贸易。茶叶进口量从17世纪90年代的仅仅数百磅,发展至1757年每年进口1200万磅。随着茶叶输入的增加,茶叶价格有所下跌,到18世纪晚期,茶叶在英国几乎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在英国占领了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之后,将这两个国家当作自己种植茶叶的基地,并在1838年成功出口到英国第一批茶叶。印度茶叶逐渐被英国人视为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19世纪70年代中期,揉捻机,筛茶机与干燥机的发明、改进和推广,进一步满足了英国民众对茶叶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家庭茶会成为民众日常消闲的重要方式。--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达清晰。)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10月月考考试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CBACCCBDCCCAABCD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4-10-16 01:03
9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24-10-16 01:03
22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原卷版)
2024-10-16 01:03
4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2024-10-16 01:03
8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答案
2024-10-16 01:03
3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卷
2024-10-16 01:03
11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答案
2024-10-16 01:03
10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
2024-10-16 01:03
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