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B“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错误。他并不是“始终”毫无畏惧,如“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可见他此时是有畏惧心理的。“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见,他此时并非信念坚定。2.D“均以故事情节取胜”“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错误。3.①“路标”象征指引伍原前行的勇气和希望。②“百合花”象征军民纯洁的情谊和美好的人性。4.分析:①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②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③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效果:①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②眼泪串起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③流泪情节丰富主题,引发读者共鸣。5.BEG6.C通达,通晓7.C“如果不坚持学习,就可能成为夏桀、盗跖那样的人”错误,由原文“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可知,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与坚持学习无关。8.(1)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称作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称作善驾。(2)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9.用心要精深,长久不停地努力,消除妨害学习的因素。由原文“去其害之者”及三人学习“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可知,应该专心学习,消除妨害学习的因素。由原文“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可知他们用心精深,所以才有成就。由原文宁越“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及作者评价“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里,不止也”,是不停止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参考译文】材料一: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截然不同的原因。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进行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更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凡是对学习有利的事情,没有不尽力去做的;凡是不利于学习的事情,都不去做。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夜里就梦到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旦,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呢?现在有宝剑良马在这里,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可是飞不过二里远,因为它停止了;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材料二: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称作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称作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好的读书人。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因此,权利也不能让你屈服,许多人的议论也不能让你改变,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你的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则重视品德、操守的完美无缺。(节选自《荀子·劝学》)10.A.“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选项曲解诗意。11.不同点:一、《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1)美景让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2)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3)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二、《插秧歌》的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表现在:(1)全诗共八句,五十六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2)三四句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了插秧的紧张和艰苦。(3)接下来的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即对话时的情态的描写,不仅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明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12.A【解析】B.蹩(bié)脚C.出类拔萃D.晶莹13.C【解析】“满”是副词。14.D【解析】“使人进步”是兼语短语。15.B【解析】A.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B.须臾:片刻C.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迷信说法里的地府D.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或帮凶16.D【解析】A有,同“又”;輮,同“煣”B.知,同“智”C.生,同“性”17.C【解析】A.于:介词,从/介词,引出对象B.疾:劲疾/快,迅速C.假:借助D.绝:横渡/与世隔绝18.D【解析】①形容词使动②形容词作名词③名词作状语④形容词作名词⑤名词作状语⑥形容词作动词⑦数词作形容词⑧形容词作名词①/②④⑧/③⑤/⑥/⑦19.D【解析】A.递进/转折B.递进/假设C.并列/转折D.修饰20.B【解析】例句为判断句A.状语后置句B.判断句C.定语后置句D.省略句21.默写(10分)(1)薄言袺之薄言撷之(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5)(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2.解释加点字(11分)(1)接近、靠近(2)清楚(3)检验(4)雕刻(5)阻止(6)取得、获得(7)枯(8)停止、止息(9)拾取、摘取(10)圆规(11)移栽、种植23.A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该用“耳目一新”。推崇:十分推重崇敬。崇拜:一指尊重敬佩,二指尊重拜授,三指尊崇奉拜,搭配的对象是人。本语境中搭配对象是“工匠精神”,故应选用“推崇”。投机倒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投机倒把”侧重的是做生意,而“投机取巧”是指靠小聪明走巧路,根据语境后面说的是“脚踏实地”,所以此处应该用“投机取巧”。粗放式: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放式: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现代常见有开放政策、开放发展模式、开放式基金性格开放等。修饰市场环境发展,选用“粗放式”。24.B一是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应把“丢失”改为“缺失”,故排除C;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该删掉“是因为”故排除A;D项,修改后的句子不符合逻辑,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25【答案】例文:明学习之道,长青年之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关于学习之道,我发言的题目是:明学习之道,长青年之能。“一个人不一定要越走越高,但千万不要停留在原地。”而学习,正是引导我们举步前行、探索未知的导航仪。学习须有道,在学习之道的支撑下,我们得以触及天空更高阔之处。在我看来,学习之道不可无此三柱:一曰“疑”,二曰“用”,三曰“恒”。学贵有疑。见疑求问后解惑,学识由此长。韩愈《师说》有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李氏子蟠不拘时俗,学于韩愈,虚心求问;宋濂慎微谦敬,从师而问,而成其仕。反观其余诸人“耻学于师”“耻发其问”之态度,墨守成规、囿于陈俗的现象,可知“圣益圣、愚益愚”之缘由。学贵有疑之精神长传。前段时间,某小学一八岁学生指出语文课文内容不合理之处,并得到了官方将做出修改的回应。小学生能有此之精神,我们更应如此。有疑、能疑、敢疑。怀疑而问,问而见长,学习之道也。学活于用。学毕熟知而能用,才能从中育。“纸上谈兵”的故事广为人知,我们不能不警惕知识学习与实际脱离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闭门造车没有出路,唯有将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工具,我们读过的书本才不会如陈谷一般烂在仓中而不能为人所食。董学书肩挑扁担行于云南深山之间,以自己所学的疟疾防治知识挽救千百生命;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教授利用专业知识造出可以穿戴的显示器……在实践中赋予知识以动能,学习方可日益精进。反观那些脱离实际之人,平日里高谈阔论,自说自话,实际应用时漏洞百出,失败而终,可谓迷惑。更有甚者,借信息差蒙骗大众,这是完全背离学习之道之举。学成在恒。“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遍观古今,学者大家,无不以恒为本而功成。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研习书法,心醉神迷,学习时间具象成笔林墨池,流芳后世;闻一多先生为篇修文,无论昏昼,皆全神贯注,目不窥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秉此恒心,投诸学习,金开不断,学之可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身为正当青春的高中生,身为肩担责任的时代青年,我们当明学习之义,以学习强自身,以学习之道促己成。“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吾辈当乘学习之风,看万里山河!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列举了三个与“学习”有关的句子:第一个句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意思是“小鸟如果想展翅高飞,那就先要学会如何振动自己的翅膀;人如果想上进,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句话体现出了学习的意义。第二个句子“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意思是读书的方法在于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来,由浅入深,读熟之后再认真去思考。这句话强调了读书学习的方法。第三个句子“一个人不一定要越走越高,但千万不要停留在原地”关于学习的持久性,需要有坚持之道。这三个句子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层次,由学习的意义到学习的具体做法再到学习的持续性,由浅入深地呈现出学习之道。引导语由三个层次构成:“有些关于‘学习’的句子精练而含义深刻,含有劝诫和教育的意义”为第一层次,引导我们去关注学习的深刻意义;“这些句子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同学,有的来自长辈”为第二层次,说明了学习不仅来自书本,可以来自多方,引导考生思考学习的途径;“阐述你对学习的认识和思考”为第三层次,体现考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有理性地深度思考。材料围绕着“学习”展开,意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学习的意义及方法,启示我们要正确、理性地看待学习,明学习之道,长自身之能。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如新时代青年应好学、勤学、善学,明学习之道,行人生之路。然后联系古今中外的事例,论证学习的意义,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使论证更深入。接着进一步指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学习,考生可采用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学贵有疑,见疑求问后解惑,学识由此长;学活于用,学毕熟知而能用,才能从中育;学成在恒,持之以恒终身学习,学之可成。最后,联系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英语答案
2024-10-21 11:26
3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数学试卷
2024-10-21 11:26
2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数学试卷 答案
2024-10-21 11:26
7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物理试卷
2024-10-21 11:26
6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英语试卷
2024-10-21 11:26
5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2024-10-21 11:26
4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
2024-10-21 11:26
10页 -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起点考试数学试题
2024-10-21 11:26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