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格式:docx页数:12页大小:38.9 K上传日期:2024-10-25 14:38浏览次数:53 侵权/举报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诞生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便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映射,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的诗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易·乾卦·文言》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大人”指大人物,这句话是说要想成为伟大的人物,就要与天地合德。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表明自然与人是相通一致的,可合二为一的,人与自然是彼此相通的共同体。这种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最直接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风格。③西方诗歌则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体现了二元分立的逻辑观念。那什么是二元分立呢?有学者指出,西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灵肉、无有等二元分立角度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世界上存在灵魂和物体,这二者彼此独立,是二元对立存在的方式。④中西方诗歌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风格的诗歌艺术。中西诗歌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主体在场问题。这个主体就是诗中的叙事人,这个叙事人有时候等同于诗人。通常在西方诗歌中,主体都占据诗歌的显要位置,诗中的叙事人也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中的主体却常常是缺席的,或者被隐藏起来。我们来看这首《梅花》诗: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⑤这首诗写的是梅花,但寄托的却是诗人心中对梅花的钟爱。因为写花和写人本身是不需要区分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浸透到诗人的心灵中,流露在诗人的笔下。咏物即咏人,诗人对梅花的赞叹体现的正是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赞美。诗人没有在诗中出场,而是隐身于梅花后面,但是通过诗歌的内容,我们感受到诗人高洁的品德,产生了对梅花的怜爱之情,以及对高洁品德的珍惜之情。读到最后,我们已然分不清这是写梅花,还是写诗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首诗如果用西方的诗体来写会是这样:梅花初放的梅花,含着白雪,美丽孤傲的梅花啊,我想画,又怕你的神韵难画,你的花别有韵致,清雅脱俗,不知寒冬雪意。你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容病姿,北风啊,你果能解得梅花心意,拜托,不要再摧残她了。⑥通过对这首诗的模拟转换,我们能够体会到主体在场表达会产生什么样的诗歌风格。从审美的意义上讲,主体的缺席模糊了人与物之间的界限,使读者自然而然地由物联想到人,再由人联想到物,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主体的在场则使物与人分开了。在这首诗中,主体“我”的出场使诗歌中的梅花与叙事人“我”分开了,梅花与“我”的分裂使这二者失去了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这不再是“天人合一”,而是二元分立,这使该诗呈现出类似西方诗歌的形式。当这首中国古诗被改写成主体在场的诗歌时,它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那种浸透在古典诗歌中物我合一的和谐感没有了,诗篇变得破碎,被改动的古诗就不像是一个有机整体了。西方诗歌虽然有主体的在场,但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诗人已经在二元分立思维模式的基础上由分而合,最后达成统一。而中国诗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存在,是在物我不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旦被分开,便很难再造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我们反过来把一首主体在场的英语诗改成汉语古诗,在去主体的过程中,也很难再造一个有机整体。其实,这也是英语诗歌汉译和汉语诗歌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诗歌是不可以被翻译的,指的主要是诗歌的韵律让人无法操作。不过,不可翻译的岂止诗歌的韵律呢,这种深植于诗歌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也同样是不可翻译的。有趣的是,在西方现代派以及后现代派的诗歌中,诗人主张要把这个“我”消融掉。“很多后现代诗人发现,必须把武断的自我溶解掉,才能写出一种以最佳方式获得自我真实的诗歌,太多的文明因素,以及各种复杂的人之角色,已使自我真实变得模糊了。”西方现代派诗人已经认识到西方诗歌中的自我过于强大,已经到了应该消解这个主体的时候了。(摘编自王伟峰、周桂君《论中西诗歌中的主体化倾向及思辨性的体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诗人往往借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就暗含着情感。B.在英美现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毫无做作,比较直率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C.几千年来,中国人非常依赖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这种环境也影响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诞生。D.源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通常在西方诗歌中,主体都占据诗歌的显要位置,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主体却常常是缺席的,或被隐藏起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易·乾卦·文言》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其中便蕴含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B.西方诗歌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而这种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从二元分立角度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C.崔道融的《梅花》诗写的是梅花,但寄托的却是诗人心中对梅花的钟爱。诗人隐藏在梅花的后面,主体与梅花二者交融。D.西方现代派诗人主张把“我”消融掉,这里提到的“消融”和中国古诗里常出现的主体的“缺席”“隐藏”相似。3.下列诗句中,不符合材料二提到的中西方诗歌主体在场与否的典型情况的是(3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其一》)B.“你可知那地方?/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歌德《迷娘(之一)》]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D.“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普希金《致大海》)4.根据两则材料,总结出中西方诗歌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5.材料二通过《梅花》的两个版本,展现了主体在场与隐藏情况下的诗歌风格差异。这两种风格导致读者的阅读体验存在显著的不同。请从两个版本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和你的理解,从读者的角度简要评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阿哥们是孽障①的人李修文①“砰”的一声,一支巨大的爆竹在半空里鸣响,冻雨骤然而止,炊烟升上屋顶,一个荒凉地界的农历新年,总算是掀开了序幕。②然而,爆竹越响,我便越是躁乱不堪——我来此地,原本是为一个剧组救急,没曾想到,我前脚才到,剧组后脚就宣告解散了,我也只好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竟然被人直接关在了剧组借住的一幢小楼里。原来,剧组欠了拍摄地不少钱,不知何时,制片人竟然带着大部分人逃跑了,未及跑出的,不过寥寥数人,其中就有我一个。③接下来,我只好化身为一个边城囚徒,大年三十,看守我们的人们总要回家过年,也是吃准了我和同犯们逃不出此地。出乎意料地,我们竟然获得了在街上游荡的机会——就此逃脱的确是不可能的:此地被群山环抱,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是黄河上的渡船,而黄河已经上了整整三天的冻了。④我给远在几千里外的亲人打完了电话,一边将挥之不去的凄凉之感推出体外,一边信步走上了黄河堤岸,全然不曾想到,一踏上堤岸,就听见有人在不远处唱歌:“出门遇上了大黄风,闪花的草帽儿落圈,绯红花儿你听,你的大哥哥们走哩,肝花妹妹坐吆,阿哥们是孽障的人……”⑤犹如被一道闪电击中,我原地站住,心脏竟然激烈地狂跳起来:如果我没记错,上次听见这首花儿还是在十年前的青海,也是在冬天的山梁上,一群庄稼人站在积雪里给我唱起过;此刻突然听见,我还以为我的魂魄错乱了,定了定神,四处张望,而确切的歌声却再度冲破了雾气:“阿哥们世下的太寒酸,这么价活人是可怜,绯红花儿你听,你的大哥哥们走里,肝花妹妹坐吆,阿哥们是孽障的人……”⑥刹那之间,我不再有半,点犹豫,面朝歌声响起的方向狂奔了过去,仅仅只跑了三两分钟,就在堤岸下面一座几近废弃的船坞里看见了唱歌的人:一群男人,有老有少,更多的则是青壮年,要么坐在钢梁上,要么靠在船舷边,看见我狂奔而至,也就没有再唱,只是微笑着,甚至是羞涩地看着我,然而,几乎就在一瞬之间,在那些黑红的肤色和刀削般的脸映入我眼帘的一瞬之间,我便大致明白,他们应当就是来自甘肃或者青海,他们的父兄,也许正好是站在十年前的积雪里唱歌给我听的人。⑦当此穷途末路之际,不由分说,我先在心里将他们认作了我的远亲,紧接着,再结结巴巴地告诉他们,我差不多可以算作西北风土的义子,既唱过湟中②河谷的花儿,又赶过河州城③里的夜路,这么说着,眼前的远亲们便又笑了起来,那种源自于埋首劳作的羞涩,也在这突至的机缘里慢慢褪去了,最当头的走近我,道了一声:“弟兄么。”随后,远处的也围拢上前,我们就在一条锈迹斑斑的大船上说起了西北。⑧渐渐得知,眼前的远亲们和我一样,身陷此地都是被迫的困守——春天里,他们跟随一个当家人从家乡出来,承包了我们此刻置身的修船厂,二十多天前,一个弟兄生了重病,如果想要保住性命,就非得要去省城里救治不可,但是,哪怕当家人变卖了修船厂里所有能够变卖的东西,治疗费也远远不够,于是,在场的这些远亲,老的老,少的少,每个人都把自己压箱底的钱拿出来了,而修船厂却已经卖掉了,他们没有了栖身的地方,只好分头打些零工糊口,分头找些屋檐睡觉,如此零星收入,回家的盘缠当然不够,就连手机话费也全都充不起了,所以,大年三十,大家在修船厂聚首,为的却并不是吃团年饭,只是像每日里一样,说几句话,一起往黄河对岸看一看,他们就会散去,也是突然想家了,他们这才唱起了花儿。⑨已是正午时分了,天气越来越冷,可是,我一边听他们说话,某种巨大的热切乃至滚烫之感,却从心底里猛然滋生了出来——这寒风中的示现,我实在一点都不陌生:武威城④里,陌生人曾经给困倦已极的我递过满满的一碗热酒;湟中野外,放羊的老者曾经容留我睡在他的帐篷里,而他自己却在羊群里睡了整整一夜。是呀,在那些荒瘠河川里,诺言像石头一般坚硬,情义像刀子一般干脆,一如眼前的这些远亲,已然将千里之外的石头和刀子搬迁到了这里:怀抱着诺言与情义,他们就此甘心在贫寒与等待中画地为牢,所以,此处不是他处,就是青海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