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docx页数:26页大小:1.3 M上传日期:2024-10-31 18:48浏览次数:93 侵权/举报

济宁市实验中学2022级高三10月月考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叶绿素a(C55H72MgN4O5)是由谷氨酸经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合成的,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叶绿素a的尾部可能嵌在类囊体薄膜中C.可用无水乙醇作层析液分离出绿叶中的叶绿素aD.叶绿素a呈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答案】B【解析】【分析】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绿叶中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详解】A、镁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B、叶绿素a的尾部具有亲脂性特点,而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a的尾部可能嵌在类囊体薄膜中,B正确;C、叶绿素a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而不是用无水乙醇作为层析液,C错误;D、叶绿素a呈蓝绿色,D错误。故选B。2.研究发现,分泌蛋白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它露出核糖体后,在信号识别颗粒的引导下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的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进入细胞质。基于以上事实的推测,正确的是( )A.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追踪上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B.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作用下切除信号肽序列后,即可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的结构,没有被膜包裹,在真核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成为附着核糖体,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侧也常有附着核糖体,还有些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而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称为游离核糖体。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如果用3H标记羧基,在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会脱掉羧基上的H生成水,则无法追踪,A错误;B、根据题干的信息信号序列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内质网腔中,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所以如果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B正确;C、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没有膜结构,所以其和内质网的结合没有依赖膜的流动性,C错误;D、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作用下切除信号肽序列后,重新进入细胞质,还需要进入高尔基体中加工,并未运输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B。3.液泡膜ATP酶(V-ATPase)和液泡膜焦磷酸酶(V-PPase)是液泡膜上两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提高液泡膜上V-ATPase和V-PPase的活性,能够增加H+电化学势梯度,有利于提高植物抵御干旱、盐胁迫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V-PPase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功能B.V-ATPase活性增强会使液泡的吸水能力增强C.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D.转运蛋白运输Cl-、NO3-时不需改变自身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在逆境胁迫下,提高植物液泡膜上V-ATPase和V-PPase的活性,能够增加H+电化学势梯度,有利于提高植物抵御干旱、盐胁迫的能力。【详解】A、V-PPase将PPi水解的同时,将H+运入液泡,体现了其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A正确;B、V-ATPase活性增强,可以将H+运入液泡,导致液泡浓度升高,从而液泡的吸水能力增强,B正确;C、从图中看出,H+运入液泡,需要消耗ATP、PPi的能量,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膜外是低浓度,膜内是高浓度,C正确;D、转运蛋白运输Cl-、NO3-时要改变自身结构,D错误。故选D。4.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气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能会发生颜色反应B.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C.实验中的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无影响D.将盛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装满能更快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详解】A、由于葡萄糖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通气条件下若酵母菌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没有耗尽也可能会发生颜色反应,A正确;B、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C、实验中的所用澄清石灰水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对实验结果的观察,C错误;D、将盛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装满不能更快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为这样会导致酵母菌的生长受到限制,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5.RuBP羧化/加氧酶缩写为Rubisco,CO2和O2竞争性与Rubisco结合,当CO2浓度高时,Rubisco催化C5与CO2反应;当O2浓度高时,Rubisco催化C5与O2反应生成磷酸乙醇酸和C3,磷酸乙醇酸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消耗ATP和NADPH,生成CO2和C3,这一过程称为光呼吸。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和NADPH过多时会破坏细胞。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动过程,大写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中,Rubisco能催化两种反应,不具有酶的专一性B.A表示NADPH,C表示ATP,A与C共同为C3的还原提供活跃的化学能C.光呼吸能消耗ATP、NADPH,与光合作用相反,对农业是非常不利的D.夏季晴朗的中午出现“午休现象”时,植物光呼吸的强度较通常会有所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详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植物叶肉细胞中,Rubisco能催化两种反应,这两种反应属于同一类,仍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B、由图可知,H++B→A,故A表示NADPH,B表示NADP+,光反应过程由C形成D,则C表示ADP+Pi,D表示ATP,NADPH和ATP共同为C3的还原提供活跃的化学能,B错误;C、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和NADPH过多时会破坏细胞,光呼吸能消耗过多的ATP和NADPH,故光呼吸有利于保护农作物,C错误;D、夏季晴朗的中午出现“午休现象”时,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正常进入叶肉细胞,但光反应正常进行,导致叶肉细胞内氧气浓度较高,氧气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几率增加,因此植物光呼吸的强度较通常会有所增大,D正确。故选D。6.对基因型为AaBb的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被标记为红色和黄色、蓝色和绿色。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若某四分体中4种颜色荧光点各2个,则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答案】A【解析】【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含有2个A、2个a、2个B和2个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会出现2个红色和2个黄色荧光点或2个蓝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会出现2个红色、2个黄色、2个蓝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详解】A、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此时每条染色体有2条染色单体,若等位基因A和a、B和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四分体中4种颜色荧光点各2个,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于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不同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每一极只会有两种颜色的荧光点,B错误;C、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所以,在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错误;D、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精细胞中只含有两个荧光点,D错误。故选A。7.如图①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可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B.图⑤后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C.图⑤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不同D.端粒酶的两种成分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详解】A、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有可能发生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的现象,因此该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故图⑤后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B正确;C、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发生断裂后,两条染色体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错误;D、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中不含碱基,可见端粒酶的两种成分不会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结合,D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F₁形成的不同类型雌雄配子的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B.F₁自交F₂出现性状分离,是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遗传的结果C.“测交后代共166株,其中85株高茎81株矮茎”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D.要鉴别和保留F₂中纯合高茎豌豆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F1形成的不同类型雌雄配子的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此外,还需要满足F1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F2数量足够多且活力相同等条件,A正确;B、F1自交得F2,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这是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遗传的结果,B正确;C、“测交后代共166株,其中85株高茎81株矮茎”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C错误;D、要鉴别和保留F2中纯合高茎豌豆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若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C。9.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E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自身体内1/2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Ee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F1,F1个体随机受粉获得F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亲本存活的雄配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