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员丹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跛足的艺术。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那么,对戏剧性的认识与把握,也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将“文人把玩”与“优人搬弄”统一起来而探其幽微、得其“三昧”。人们经常用“双刃剑”比喻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利弊两端,这个比喻是蹩脚的——剑之两面有刃,用起来岂不更好?因此,如果用“双刃剑”比喻戏剧性,就十分贴切——一刃是从文学构成上讲的,一刃是从舞台呈现上讲的,合之双美,便是完整的戏剧性。今将两者的大体区别列表表示如下: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dramaticdramatism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theatricaltheatricality言说(表达)方式戏剧体诗之书写(与抒情诗、史诗的诗性相区别):代言体戏剧表演之表达(与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的表达性相区别):人的表演时空制约时间性(戏剧情节的集中性与时间长度的限制)空间性(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舞台所占的空间)媒介、属性、持续的久暂语言(包括有声之语言与无声之文字)、文学性、永恒性有声之语言、形体、表演性、一次性存在方式内在的、潜隐的、“灵”的外在的、显露的、“肉”的主要创造者剧作家、导演导演、演员被接受的方式阅读观看必须强调的是,这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当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被“立”在舞台上时,这两者就完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戏剧性的最佳状态。诚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偏重一端者总是有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只讲文学性不承认舞台性的倾向。譬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当表现主义戏剧以“先锋”“革命”的姿态显示出追求舞台性的明显倾向时,其反对者就以强调戏剧的文学性来与之抗衡,宣扬只有“供阅读的戏剧”在艺术上才是完善的。当时在英国留学的朱光潜也认为“独自阅读剧本优于看舞台演出的剧……许多悲剧的伟大杰作读起来比表演出来更好”。另一种与此恰恰相反的倾向,则是极力排斥戏剧艺术的文学性。在整个20世纪,此一倾向的势力大大超过“否定剧场”一派。从“导演专制”倡导者戈登·克雷(1872—1966)到“残酷戏剧”的首创者安托南·阿尔托(1896-1948)与“质朴戏剧”的鼓吹者耶日·格洛托夫斯基(1933—),都以不同的戏剧观念与戏剧实践拒斥戏剧的文学性。 (摘编自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材料二:“戏剧性”包含了戏剧的“文学性”和“剧场性”,“戏剧性”的体验有不同的美感层次。所以,我们讨论“戏剧性”问题,首先要确定在哪个范畴中来探讨“戏剧性”。是在“文学文本”范畴内,还是在“舞台演出”范畴内,这一界定是讨论的前提。分析的对象和角度不同,对戏剧性的理解就会不同。如果把戏剧的文本和演出(也称“案头”和“场上”)看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话,戏剧性和文本的情境、悬念、冲突的设置,场面的构思处理,外部形式的呈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戏剧性”可以理解为戏剧艺术的一切本质特征在作品中的整体性表现。“戏剧性”不仅在于直观展现行动的过程中,也在于人物产生这个行动的内心过程;不仅在于直观表现某一事件的过程,也在于某一事件对剧中人物内心的影响。这就是心理的因素。此外,“戏剧性”还必须植根于戏剧的情境,也就是别林斯基所说的“包含在谈话的人的相互给予对方的痛切相关的影响中”,河竹登志夫所说的“同人和他者的潜在对立关系”,贝克所说的“能产生感情反应的”,阿契尔所说的“能让普通观众感兴趣的”,这些表述都表明了戏剧性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情境,它与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戏剧作为一种“在场呈现”的艺术,它的“戏剧性”恰好存在于“情境”——“心理”——“动作”三者的辩证关系之中。脱离了虚构情境的心理和动作是生活本身,离开人的心理和动作的虚构情境也是没有意义的。“情境”“心理”“动作”在戏剧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戏剧性的形成都有其各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意义。如果割裂地来看,容易导致对“戏剧性”理解的片面和不完整。“戏剧性”的出现和“情境”“心理”“动作”这三个戏剧“在场呈现”中的本质性特征都有关系,是这三种本质性特征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体现。(摘编自顾春芳《戏剧学导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性或者舞台性的缺失都会使得戏剧作品存在缺陷,要么经不起读,要么经不起演,从而成为“跛足的艺术”。B.材料一认为,用“双刃剑”来比喻一个事物利弊兼具是不够准确的,但可以非常贴切地比喻戏剧性所具有的两个方面。C.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可见戏剧性与文本和演出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D.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赋予了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对文学构成具有灵魂性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渔认为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价并不准确,如果金圣叹对戏剧的舞台性更加重视和了解,可能会更好地评价《西厢记》。B.材料一中的“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中的“案头”和“场上”,与材料二中的“案头”和“场上”所指不相同。C.较之于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更看重人的表演,更受空间性的制约,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D.材料二中别林斯基、河竹登志夫、贝克、阿契尔等人的观点都表明了情境对戏剧性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根据材料二中戏剧在场呈现与戏剧性存在的观点,下列对戏剧性的出现和戏剧的本质特征关系标示正确的一项是(3分) 4.尤·伊·艾亨瓦尔德认为只有把剧本放在书桌上,一人阅读,远避五光十色的喧嚣的剧场,作者与读者的“两个灵魂才能在静穆、隐秘之中达到理想的融合”:格洛托夫斯基则认为“在戏剧艺术的演变中,剧本是最后加上去的一个成分”。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分)5.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认识与把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桥边①[德国]海因里希·伯尔①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②但是他们的统计是不准确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准确的。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虽然我懂得,怎样唤起人们对我有诚实的印象。③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他们多么高兴啊!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然后,他们就开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10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④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开始数起来。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⑤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⑥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我像发疯似地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⑦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⑧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马车一天最多只有25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⑨数马车该多美!4点到8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选自《伯尔中短篇小说选》)[注]①《在桥边》是伯尔创作于1949年的短篇小说,此时二战后的德国正在重建。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们替我缝补了腿…一个数字的捷报”既侧面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也可看出政府对战后生活重建颇具人性化的安排。B.前三段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基本现状及他对职业一点小小的玩世不恭,从其对计数工作的态度可见其为人的不拘小节。C.虽有丢掉饭碗的危险,但“我”仍坚持“漏数”心爱的姑娘,可见“我”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坚守,表现着一种精神追求。D.“新桥”这一意象,是德国战后重建的代表,对“新桥”所通过的人员、车辆的统计,代表了政府对重建成果的科学监督。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语言简练,善用反讽手法。如第1段的“精明能干”“陶醉”“捷报”“心满意足”,第7段的“很忠实、很可靠”等,皆语带反讽而又意蕴深长。B.第4段大量运用了逗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断开长句,但有时又保留较长的语言成分,有意设置文气上的阻隔,这与作者情绪的起伏塞畅息息相关。C.“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和“我在爱她。这是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2024-11-10 14:39
2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024-11-10 14:39
14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2024-11-10 14:39
5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物理 PDF版含答案
2024-11-10 14:39
13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024-11-10 14:39
12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2024-11-10 14:39
9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试题
2024-11-10 14:39
8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4-11-10 14:39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