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ACADCBB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BBBDD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原地区的黄山聚落遗址堆积丰富,包含仰韶、屈家岭、石家河等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顶部台地仰韶早期至屈家岭文化堆积厚3—5米,基本由多层房址和墓葬叠压而成,遗迹丰富”,并结合图片内容可知,中原地区的黄山聚落遗址经历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而且玉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D项正确;统一性强调中华文明不同遗址的相同特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创新性强调中华文明的独到之处,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包容性强调对其他文明的态度,而材料强调的是同一遗址的不同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中国)。据材“黍者所以雪(擦拭、清洗)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则回复道:“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果有六属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手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可知,孔子认为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黍米地位是很高的,君子不应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这实质是将礼乐思想与饮食实践相结合,C项正确。孔子借黍米和桃子来主张恢复周礼,而不是饮食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并不是其经济思想,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黍米与桃子在周礼中的地位,无法体现戒奢从简,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根据材料“《户曹上计文书》”可知,该文书汇总了所辖诸县当年户口垦田等情况,故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御史负责审核和监察,故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文书是秦朝推行行政管理的重要形式,故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上计制度是对地方官员的一种考核制度,故《户曹上计文书》不是中央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而是官员晋升、任免的依据,故④错误,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其主要职责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可以发兵征讨,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控,C项正确;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域都护府与边疆地区经济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域都护府对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时空范围为东晋(中国)。据题干可知,在东晋时期,带有宗教(道教、佛教)性质的“之”“道”“僧”“菩萨”等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结合所学(三教并存)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故选A项;题干不仅述及了道教,还有佛教,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了“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并且其名字是受到道教的影响,而“僧”“菩萨”等字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排除C项;“之”“道”等字是受到道教影响,“僧”“菩萨”等字是受到佛教影响,并没有将佛教与其他宗教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因此敦煌宝相花纹中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而且还蕴含了欧洲植物相关纹样,反映了唐文化在交流中发展,D项正确;图案设计源于社会实践,排除A项;敦煌宝相花纹属于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无法说明反映世俗化的审美趋向,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华文化与欧洲文化的融合,无法体现地域文化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宋。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宋辽金对峙时期,辽朝和金朝都认为自己与宋是“中国”,认同中原文化,各民族文化认同的趋势加强,C项正确;“完全一致”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提到对中原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经济交流,排除B项;材料反映周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而不能得出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君主权力在不断加强,宰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因此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及军机处与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有直接的关系,而不是提高办事效率,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不是“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故C选项错误;材料要求回答的是中央机构改革中一贯的理念,而不是强调对制度的不断完善,故D选项错误。9.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对与外国关系的认知已从朝贡关系向近代条约关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的传统外交观念发生转变,外交趋向近代化,B项正确;当时华夷之辨的观念仍然存在,排除A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C项;仅由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朝贡体系完全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对于在中国修建铁路,晚清两位官员对其产生了不同看法,阻碍了铁路在中国的修建,体现了中国交通近代化起步艰难,B项正确;洋务派对兴办铁路持不同态度是对材料的陈述,而非本质,排除A项;材料是围绕在中国修建铁路进行描述,而非国家主权丧失,排除C项;列强的经济侵略受到遏制的说法过于夸大,并且这时期西方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根据“中央政府必须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发展军事和经济上的力量。尽管人们在政府应由谁来控制的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但没有人会对上述国家建设的目标提出诘难”可以看出,虽然各派别在政治意见上有所不同,有分歧,但在挽救民族危亡方面是一致的,因此反映出民族振兴是社会各层的共同呼声,A正确;“趋于整合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清政府此时已经不被国人看好,排除C;材料并没有强调要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据材料陈独秀“只是天天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写在纸上……试问有什么用处”的主张强调,要将“工作”落到实处,不可纸上谈兵和材料“1923年6月”“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民革命”等并联系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国民革命的准备阶段,陈独秀的主张意在动员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B项正确。A、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D项。“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落到实处,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这些举措”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公职人员不领取工资,参与劳动,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B项正确;政府工作人员帮助贫农群众耕田与财政压力无关,而且当时并不称为“边区”,排除A项;人民民主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的红色文献”、“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该文献为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与之对应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这一改革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解放战争胜利,即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战时期,排除A项;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C项;为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的群众性禁毒运动,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新生的人民政权刚建立,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这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动群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D项正确;工业化建设、土地改革都与这场群众性禁毒运动的背景和目的无关,排除AB项;初次用词不准,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超强的组织力就已频繁展现,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意义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故D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故A错误;十五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故B错误;“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故C错误。17.(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鼓励经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纸币(交子)的使用。(每点2分,任2点得4分)(2)表现: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种类更加丰富;长途、大额贸易兴盛;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出现了商帮(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商业资本积聚雄厚,商人活跃,多种经营。(每点2分,任3点得6分)影响: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传统的抑商思想受到冲击);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与逐利化。(每点2分,2点4分,需从两个角度回答影响。)【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可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政府对待农业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相比前代有许多不同之处,坊市界限的打破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明显变化”可得出政府鼓励经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坊市制度的瓦解;根据材料一“农业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随之而来的是商业发展和手工业兴旺、造船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得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可以得出文化科技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经济重心的南移;纸币(交子)的使用。(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明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种棉养蚕也蔚然成风,经济效益可观。各地商品种类更丰富”可得出,农产品成为商品;商品种类更加丰富;根据材料二“工商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可得出,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根据材料二“随着经营范围扩大、资本增多和竞争激烈,形成了一批商业集团即商帮,如徽商因人数多、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而著名”,可得出出现了商帮;商人资本雄厚。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做官为人生目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也‘弃儒就贾’开始从商”可得出,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根据材料二“商业发展也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可得出,贱商观念开始改变(传统的抑商思想受到冲击)),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与逐利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8.(1)列强加紧侵略和北洋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024-11-21 16:33
5页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地理 Word版含答案
2024-11-21 16:33
7页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2024-11-21 16:33
8页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2024-11-21 16:33
11页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Word版含答案
2024-11-21 16:33
9页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数学 Word版含答案
2024-11-21 16:33
10页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无答案
2024-11-21 16:33
12页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英语 Word版含答案
2024-11-21 16:33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