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语文学科试卷(答案)1.(3分)B【解析】“使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潜力”错误。根据材料一“互联网与数字工具只是有助于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潜能”可知,原文只是“有助于”。2.(3分)A【解析】“材料一成文应在其发布之后”错误。根据原文“致使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伤害的机制措施”可知,材料一成文应在其发布之前。3.(3分)C【解析】根据材料二,互联网下的AI技术不一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反而有诸多潜在伤害。根据材料,数字赋能可以给未成年人掌握传统线下社会的生活技能等带来可能,即拥有更多发展机会。故①处填“数字赋能”。故排除AB。根据材料一“网络伤害则侧重强调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隐私与身心健康等巨大挑战”可知,网络伤害侧重安全、隐私、健康风险。故③处填“网络伤害”。故排除D。根据材料一“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可知,是否使用互联网会造成数字鸿沟。故④处填“数字鸿沟”。4.(4分)①产生风险的主体不同:材料一侧重于阐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风险;材料二侧重于AI技术带来的风险;②论述角度不同:材料一重在阐述风险的产生原因,材料二重在梳理风险的具体表现。(每点2分)(①材料一侧重于阐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②材料二侧重于AI技术带来的风险,梳理了风险的具体表现。此种形式也给分)5.(6分)①本文针对AI技术正在给未成年人带来风险这一普遍现象展开分析,体现了现实针对性。②本文多处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说理,体现了理据充分性。③本文未对这一现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具有措施可行性的特点。(每点2分)【解析】①材料围绕AI技术给未成年人带来的风险这一现实问题展开分析。如今,AI技术在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日益凸显。材料中指出智能教育产品与服务是AI技术赋能教育的根本落脚点,AI技术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课程和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威胁,这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现实针对性。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尤瓦尔·赫利拉所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说明AI系统具有自主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会给未成年人带来风险,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举例论证:印度特伦甘纳邦在统考中采用智能分数录入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多位考生自杀,说明AI产品可能存在漏洞,威胁未成年人的健康或生命安全。这些论证方式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观点更具说服力,体现了理据充分性。③材料主要分析了AI技术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资产安全、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社会安全风险等问题,但未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使得文章在指导社会治理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不具有措施可行性的特点。6.(3分)C 【解析】“必须”的表述太绝对了。“BBC的《循着香味去旅游》,主持人去探寻各种香料,然后烧菜,也很有意思”就否定了“必须”一说。7.(3分)D 【解析】第一,记者与俞虹的这次访谈有使用口语的地方,如“咱们这一次的见面真的是邀约了半年之久”;第二,使用口语不一定就会影响专业性的表达。8.(4分)①现象真实: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从具体的事件、人物甚至小人物来切入。②内在真实:真正的好的真实是要由主体来担当的,它有极强的主观性表达。艺术真实一定是现实生活真实的一个提炼。③哲理真实:有价值意义蕴含在里面,要给人启迪,得有思想。(答正确一点得2分,正确两点得3分,三点正确得4分) 9.(6分)①纪录片语言呈现出磅礴大气的风格,给人美的感受。②内容丰富:展示出五岳之首的自然、历史、文化价值。③意义深远:向世人展现了泰山文化、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世界影响。④符合我国战略发展需要:厚植文化自信,浸润走出苦难后的人心。(任意三点6分)10.(3分)CFH(涂对一处得1分,共3分)11.(3分)B 【解析】“曾不之恤”的“曾”意思是“竟然”。12.(3分)A 【解析】“晁错上奏的所有事宜,公卿列侯没人敢非难”错,以偏概全。文中仅是说晁错上奏削藩事,皇帝让公卿列侯宗室聚集商议,没人敢有非难。13.(8分)(1)梁王刘武,是景帝的同胞兄弟,景帝却故意骄纵他,差一点导致其死亡。(判断句,1分;母弟,同胞兄弟,亲弟弟,1分;骄而从之,故意骄纵他,使其骄傲放纵,1分;几,差一点,几乎,1分。)(2)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了。(居守,留守京城,1分;自将,御驾亲征,亲自率兵,1分;以情而言,按情理来说,1分;难之,对这件事感到困难,勉为其难,1分。)14.(3分)①削藩集权,不顾及个人安危。(1分)②效忠君王,未看透君王秉性。(1分)③面对危机,不敢挺身而出。(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晁错,是颍川人。景帝登基,任命晁错担任内史。晁错曾多次请求单独同皇上谈论政事,皇上总会听取,他受宠爱超过了九卿。晁错升迁做了御史大夫,奏报诸侯所犯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近旁诸郡。奏书上报,皇上便诏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中商议,没人敢有非难。晁错修改律令三十章,诸侯众口喧哗,忌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闻此事,服毒药而死,并说:“我不忍心眼见大祸殃及于我。”他死后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就反叛了,以诛杀晁错为名。等到窦婴、袁盎进言劝说,皇上便诏令晁错身穿朝服在东市被处斩。晁错已被处死,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做抗击吴楚叛军的统帅。他回朝,上书奏明军中之事,觐见皇上。皇上问道:“听到晁错死后,吴楚罢兵没有?”邓公答道:“吴王计划谋反有几十年了,因被削夺封地而怒气发作,以诛杀晁错为名,而他的意图并非在晁错身上。况且我还担心天下的士人会闭口,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是忧虑诸侯强大而不能控制他们,因此请求削夺他们的封地来尊崇朝廷,这本是功及万世的事情。而计划才开始实行,就蒙受杀戮之灾,对内便杜绝了忠臣的谏言,对外反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时,景帝沉默了许久。材料二:汉代的贤君,都说是文帝、景帝。文帝宽厚仁慈为人大度,有高帝的风范。景帝猜忌刻薄薄恩寡义,没有人君的度量,他实际上不能和文帝相比。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世子来到京城,和他下棋发生争执,景帝发怒用棋盘击杀了他。吴王刘濞叛乱,情势也是被这件事激怒。晁错和景帝谋议削藩诸侯,景帝力排众议用了晁错的建议,等到事发后七国反叛,又听从袁盎的建议,在东市斩杀了晁错,竟然一点也不顾念他。梁王刘武,是景帝的同胞兄弟,景帝却故意骄纵他,差一点导致其死亡。临江王刘荣是太子,因为母亲失宠,也被景帝派酷吏杀死。无论从君臣、父子、兄弟三种关系来说,景帝都是违背天理有损道德,竟然到这种地步。推究汉景帝能够保全自身和国家,与文帝一起被称为贤君的原因,只是没有改变他的恭敬俭约的缘故罢了。材料三: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遭到削弱,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而首当其冲,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居然做保全自己性命的谋划,想要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人,是谁呢?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了。15.(3分)D【解析】“尾联用语直率而又真诚恳切”错误。尾联运用典故,委婉含蓄。16.(6分)①使用多个地名,展示了友人的行程,表现了其路途之遥远与艰辛;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挂念与期盼;③多个地名引发读者对当地景色的联想,扩展了诗歌的意境;④多个地名散落句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动态美),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参考翻译】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解析】“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内。展示了友人的行程,表现了其路途之遥远与艰辛。而正是因为友人路途如此遥远,行程如此艰辛,送别友人的诗人又怎能不牵挂?所以,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挂念与期盼多个地名引发读者对当地景色的联想,扩展了诗歌的意境。首句写京口(即今日镇江)送别场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运用通感,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送别场面之热烈壮观。“风波下洞庭”,这一句点明邢济取水路前往桂州,一个“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同时,“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动态美),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17.(6分)(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虽万被戮,岂有悔哉(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花谢花飞花满天(也可写成: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注意:“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没有明确表达伤感之情,不合要求)18.(3分)B【解析】由上文阐述“而礼乐,只是外在的形式”和下文内在的“仁”,可见句子中需要同时包含这“仁”“礼”“乐”,且要以“仁”为重点。因此选择B。A强调学习的状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B.一个人如果没有仁义,又怎么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怎么对待乐呢?C.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很重大吗?D.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19.(4分)①运用了拟物(比拟)的修辞手法。②该句使用“枯竭”一词,将君子之风当成欣欣向荣的植物或者源源不断的水流来写,化抽象为具体,更形象生动,也更强烈地表达出对君子之风长久影响中华文化的赞美和欣赏。20.(4分)①忽略了体验的深度 ②并没有标准(或固定)答案(每空2分,一共4分)【解析】由第一空前面的“而”字和后面对应句“在意去往更多的目的地,而不在乎与当地人的连结”可见这里是一个转折关系,应填入与前面“追求见识的广度”对立的内容。所以填入与“追求”对应的“忽略”“忽视”等字眼,填入“广度”对应的“深度”。第二空由前面的提出问题可推测,这里需要填入前面问题的回答。又由后面内容“一千个旅人有一千种旅行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可见,这里应该填入“没有标准(或固定)答案”。21.(4分)但无论哪种方式,有意义的旅行,都能将人从日复一日的流程性生活中解救出来。(改对一处2分,一共4分)【解析】第一处语病:“无论”与后面“也”关联词不搭配,把“也”改为“都”。第二处语病:“摆脱”是主动脱离不利情况,而文段意思是人们被动脱离。所以改为“解救”。22.(5分)不矛盾。①或许是也许,表示不一定、不肯定;本该是原本应当的意思。②“本该”表示对新定义旅游的肯定,强调的是自己的态度。③“或许”是更严谨的表达,不排除还有更好的旅游方式。(观点1分,分别阐述字面意思2分,不矛盾理由表述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3.(60分)参考立意:广博与精深的辩证分析,广博内部或精深内部的优劣分析,象喻写作中从阅读延伸到人生。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4-11-21 17:14
12页 -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答案
2024-11-21 17:14
3页 -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024-11-21 17:14
8页 -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2024-11-21 17:15
10页 -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
2024-11-21 17:15
14页 -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地理
2024-11-21 17:15
8页 -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2024-11-21 17:15
14页 -
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数学
2024-11-21 17:15
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