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高三语文命题学校:广大附中命题人:肖叶云审题人:王升华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有学者对古史起源问题的学术史做过梳理与回顾。舒铁指出,“古史起源多元论的三种代表性论著——蒙文通的《古史甄微》(1927年)、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1934年)和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年)早已为人熟知。经由蒙文通、傅斯年、徐旭生等人的研究,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种族、文化的起源问题”。傅斯年认为,“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也就是说,广大南方地域的政治演进尚无足观,故而略过不论。蒙文通与徐旭生则认为可分河洛、海岱与江汉三集团或华夏、东夷及苗蛮三集团。但对于三集团之间文化演进的先后与对比,二人的认识又有明显差异。徐旭生认为北部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的文化要先于南部的苗蛮集团;蒙文通则认为三区的文化各成体系,其文献的传承各有统绪,主要强调其差异,而不是先后或优劣。总的来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看法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原中心说”到后来的“满天星斗说”的发展历程。蒙文通在《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与产生地域》一文中指出,该书“记载了不少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但是,它的记载却和先秦时中原文化传统的说法不同”,它“并没有以黄帝作为传说中心。它更多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帝俊和帝颛顼”,“很多国家和历史人物都被认为是帝俊或帝颛顼的后代”,后稷“作为进入农耕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也被“认为是帝俊所生”,而非中原传统说法谓之为黄帝的后裔;该书“从不以黄河中游地区作为天下之‘中’”,而是把“古巴、蜀、荆楚之地都作为天下之中来看待”。(摘编自尹玲玲《“洪水”新解——兼及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史梳理》)材料二:在史前史的研究中,有学者较早注意到史前文化边缘发展现象,1968年就提出农业起源始于边缘地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狩猎采集群体的人口增加,社群终将分裂,部分群体不得不进入边缘地带。为了生存,这些群体开始广泛利用资源,进而强化利用部分有驯化潜力的物种,驯化由此发生。以此为基础,人类的生计逐渐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史前中国农业首先出现于山麓、小盆地区域,经历了从山麓走向平原的发展过程。边缘地带带来了人类的发展与扩散。早在人类起源阶段,就可以看到边缘发展现象。人类灵长类祖先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环境中,黑猩猩、大猩猩至今仍然如此,但是随后出现的气候变化,让部分地区变成了热带稀树草原。对于人类祖先而言,这就是边缘环境,他们不得不改变体质以便适应,发展更好的直立行走姿态,减少阳光下暴晒的面积;以出汗的形式,更高效地散热。同时,旱季时为了利用埋在地下的植物根茎与死亡的动物,发展出挖掘与切割工具。按照“撒哈拉泵”假说,当气候适宜的时候,撒哈拉大沙漠变成人类可以利用的环境,部分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进到这里,然后随着气候的变干,他们又被迫离开。部分人群无法回到原处,向北走出撒哈拉,人类由此走出非洲,正是边缘条件造就了人类的扩散。边缘地带能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尤为有意义的是,边缘有利于革新的产生,因为这里的内部阻力更小。在农业起源进程中,与中心群体较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不同,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是从中心群体中分裂出来的人群,闯入新领地中的移民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狩猎采集让位于农业,意味着文化系统全方位的调整,从技术、社会到意识形态层面都需要如此。旧的文化系统往往对发展存在巨大阻力,而在边缘地带的人群遇到阻力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类似之,在文明化进程中,传统的等级不明显的平均社会让位于等级社会,挑战无疑是严峻的,阻力小的地方更有可能获得突破,此时边缘地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边缘效应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成本的,由于边界容易发生变化,边缘更不稳定,迫使物种不得不频繁迁徙。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发展,环境条件的内涵从完全指自然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与社会环境并重,甚至有时完全指社会环境,这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表现尤为明显。由此,边缘的含义也随之扩充,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意义上的。(摘编自陈胜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世纪中期前,蒙文通等人已围绕古史起源多元论展开研究并写成代表性论著,产生了广泛影响。B.蒙文通认为,与先秦时期中原文化传统以黄帝为中心不同,《山海经》以帝俊和帝颛顼为中心,记载了诸多古代帝王。C.边缘地带的环境变化促使人类祖先制造与使用工具获取更多生活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生存挑战。D.农业取代狩猎采集,涉及技术、社会、意识形态等每一个方面彻底调整,边缘地带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撒哈拉泵”假说表明,边缘地带并不是绝对的,这对人类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B.人类历史上等级社会取代平均社会是一种进步,离开边缘地带该进步可能难以发生。C.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代社会,边缘的含义已由原来的自然环境演变为社会环境。D.材料一侧重中华文明起源的梳理,材料二侧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侧重点不同。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边缘效应收益观点的一项是(3分)()A.海平面上升,海岸地带狩猎采集者不断后撤,形成更具社会复杂性的“上山文化”。B.十八世纪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发源于欧洲边缘的不列颠岛,而非欧洲大陆的国家。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本位于西方边缘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西方中心。D.“红山文化”所在的地区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带,环境条件与生计模式始终多变。4.材料一提到“中原中心”,材料二提到“中心群体”,两则材料都提到“中心”,写作目的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5.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以下材料中石峁古城“开启文明新阶段”的原因。(6分)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古城,地处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区,非常适合狩猎;形制多样的箭镞的出土,也与其射猎优势相匹配。从考古材料来看,石峁古城所代表的力量入侵了黄河中游的陶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阶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红花李娟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趿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往床下一指:“西红柿!一个!”我连忙跑过去,拾一个递给她。她拒绝:“大的!”我又跑回去,换个大的。她接过来,往床板上四平八稳一坐,大口大口咬着吃起来……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而农忙季节,似乎也是大红花一家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尽管如此,这一家人也没见比平时积极到哪儿去。晚上工,早回家,中午还要午休俩小时,和平时一样闲适又悠哉。我家雇大红花做短工,苦的却是我们的邻居,水电站的职工们。我家是汉族,不太方便管穆斯林工人们吃饭。而我家葵花地位置又太偏,方圆数里再无其他人家,没处打尖。于是来打工的短工大都自带午饭。大红花一家却是自带碗筷。因为我们隔壁水电站的职工食堂是清真餐食……我不知大红花一家具体是怎么蹭上饭的,总之他们每天准时和职工们一起进餐。才开始,只听到食堂负责人莎娜每天都站在食堂门口大喊:“别吃了!已经不够了!还有三个值班的没来!”后来,又多了水电站站长和她站在一起大喊:“大红花!明天别来了!以后再也不要来了!预算超支了!超支了!”而大红花一家悄无声息,围着餐桌继续埋头苦干。说实话,我最感慨的并不是大红花的厚脸皮,而是大家的容忍度。接着说大红花。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叫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况且时间紧迫,南下的游牧大军已经驻扎在乌伦古北岸了。得赶在牲畜过河之前砍完花盘、晒完葵花,否则,辛苦一夏天,到头来全都做了慈善。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提高工资,还是没用。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赚,真是变态。”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更没意思?”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势,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缀了一层又一层亮锃锃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额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额外引人注目。虽然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但实在觉得这名字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从肖像、身材、穿着等角度对大红花进行了细致刻画,说明一开始大红花就给我们一种邋遢狰狞的负面印象。B.大红花一家在食堂混饭,食堂负责人和水电站长尽管口头阻止,却依然容忍他们“埋头苦干”,折射出当地人情的温暖。C.文中加点词“也”“还是”的使用,侧面体现大红花看弹唱会的坚定执着,突出其自私、不近人情的一面,强化了表达效果。D.“我”对大红花临时撤工的行为虽然有所埋怨,但内心却对她充满了钦佩,因为“那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7.关于大红花“不讲究”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关于大红花家中肮脏变质的黄油的描写,表明这个家庭长期没有生火做饭,也说明大红花生活懒散随意,对卫生习惯不讲究。B.按当地礼俗单身汉可随意上门混饭,但唯有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极度困窘,因而对日常饮食不讲究。C.大红花走进别人家中,主动寻找索要食物,并且素中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政治 Wor
2024-11-24 21:39
11页 -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Wor
2024-11-24 21:39
19页 -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2024-11-24 21:39
4页 -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 Wor
2024-11-24 21:39
14页 -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答案
2024-11-24 21:39
8页 -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地理 Wor
2024-11-24 21:39
9页 -
河南省金科新未来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4-11-24 21:56
6页 -
河南省金科新未来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答案
2024-11-24 21:56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