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般都认为,《登鹳雀楼》刻画了大自然壮丽而雄奇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有人认为,“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但是,诗人写此诗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果真如此吗?为了弄清这首诗的主旨,我们不妨先看看唐代有关登楼诗的概况。据统计,唐代涉及登楼的诗共有32首,其主题或这些诗人登楼的目的,无非有三:一是为了欣赏美景,这样的诗只有一首,即畅当的《登鸛雀楼》。其诗是:“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鸛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当然,此诗并非单纯写景。也寄寓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高逸的心志。二是为了排忧解闷,其中既有忧谗畏讥,又有仕途失意,这样的诗有三首,即王维的《登楼歌》、李白的《登锦城散花楼》和韦应物的《登楼》。三是望乡土、思亲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而以这第三种目的,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古人,特别是游子登楼往往会引起思乡怀人之情,这是环境使然,更是心中久郁之渴求。正如李九龄所说:“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登楼寄远》)又如刘辟所说“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登楼望月二首》其一)在古代,不但登楼易引起思乡之情,凡是登高、登台、登阁等同样也会惹动乡思。建安时期王粲的《登楼赋》更是成为后代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思乡盼归的代表作品。这说明乡思和乡愁已成为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母题,是每个游子心心念念、拂之不去的情结。在古代,当他们归家无望时,远望当归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无怪司空图说:“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年华。”(《九月八日》)邵雍说:“一般情意恶难羁,长怕登高望远时。”(《登石阁吟》)分析《登鹳雀楼》此诗,不能只着眼于后两句,还应先弄清前两句的诗意。白日,傅璇琮等主编的《中华古典诗词比兴转义大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暗示时光流逝,感慨盛时不再。”“白日依山尽”,写的是日落之景。日落让人想到的无非有两点,一是留恋,所谓“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一是思乡,所谓“日幕乡关何处是”(崔颢《登黄鹤楼)》。此时诗人当兼有这两种感情,而以后者为主。可以古诗为证。陈子昂《感遇》:“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李白《长歌行》;“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很显然,古人写“白日”西驰,多是表达时光易逝之感慨。而“白日依山尽”所隐含的也正是这种特定的意蕴。再看“黄河入海流”,此句除了写黄河奔流之势外,还让人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时光流逝。对此古人也多有同感,韦庄《忆昔》诗中:“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同时,古人还常常把白日西骋与长河东逝联系起来以抒发感伤之情,如李白《古风》诗中:“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弄清以上二句诗意,对于理解全诗至关重要,但也不可忽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一作层)楼”二句的言外之意。诗人为什么要“穷千里目”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大好风光吗?非也。倘若是为了欣赏美景,写白天岂不更好?为什么偏偏要写日落之际呢?此时,暮色苍茫,视线不清,能看到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排忧遣怀吗?也不是。因为那样,不必非要“更上一重楼”不可。这里既然排除了登楼的前两个目的(赏景、排忧),那么就只剩下一个目的了,即望乡。在唐代,士子为走科举之路,不能不经过一番游历,其目的:一是遍走名山大川,在欣赏自然美景之余,结交诗友;二是奔走于权贵之门“事干谒”。游子的游历时间,一般都较长,所以思乡心切,而在薄幕时,尤其“增思深”。诗人之所以要“穷千里目”,当是在冥冥中想象家山远在千里之外,极目或可望见。因此,《汉乐府•悲歌》说:“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为什么说“远望可以当归”呢?这是因为古代交通极为困难,特别是缺少川资的士子往往只能以“远望当归”来排解思乡之情。王之涣的游历时间当在为官后退隐的十几年内,倘若思乡归去也较为容易,更不会缺少川资,并且,鹳雀楼就在家乡山西,往来也较为方便。但无论是哪类游子,其思乡的心情都是共有的,只不过急切的程度不同罢了。在这首诗中有三个意象,易惹动人的乡思。一是将要落尽的白日。自古以来,夕阳、日暮、暮霭、暝色等,都是思乡之诱因或介质。二是滚滚的东逝水。它让人感到时不我待,于是便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之紧迫感。三是更上一重的高楼。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楼本是望乡之处,何况是更高一重呢。总之,这日幕与流光,再加上身处高楼之上,其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综上所述,这首《登鹤雀楼》的主题应是远望思归。它或与崔颢的《登黄鹤楼》的主旨较为相近。二诗同写“登楼”,同为尽目望远,境界壮阔。只不过《登黄鹤楼》细写了望中之景物,先晴川阁,后鹦鹉洲。此诗尾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其表现手法不同罢了:一为比兴,含蓄蕴藉;一是直抒胸臆,通俗晓畅。不过,从接受理论(接受美学)看,一篇作品的主题,除了文本因素外,还受读者接受情志的制约。特别是“诗无达话”,读者读诗往往“以意逆志”。因此,后人在阅读《登鹳雀楼》时,认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理入景势”,有更深意蕴: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并高度形象地把进入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于短短十个字中,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领悟出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诗中表露了阔大胸襟气魄与对更高远境界的展望和追求。这样积极向上的主题,显然人们更乐于接受。但是切不可忘记,我们在阐释一首诗时,还应首先讲清诗人写作之原意,即其初衷。否则,一开始就脱离原作,也易失之偏颇。(摘编自刘继才《<登鹤省楼>究竟有何寄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登楼诗的写作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欣赏美景,二是排忧解闷,三是思乡怀人。B.乡思是中国诗歌的重要母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利,远望当归便是游子常见的选择。C.古诗写日落,要么表达留恋之情,要么表达思乡之意《登鹳雀楼,)兼有这两种感情。D.《登鹳雀楼)的写作目的是远望思归,这才是诗人创作原意,其他各种解读都有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偏颇。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之涣之所以要“更上一层楼”,是觉得在薄暮时分极目远望也许能看见千里外的家山。B.《登鹳雀楼》所写三个意象很容易触动诗人的乡思:一是落日,二是流水,三是高楼。C.《登鹳雀楼》与崔颢的《登黄鹤楼》,同写“登楼”,同为远眺,境界都壮阔,主题也相同。D.人们更感意认为《登鹳雀楼》表现阔大胸襟气魄和追求更高远境界的积极向上的主题。3.下列选项,符合文本中“凡是登高、登台、登阁等同样也会惹动乡思”的一项是(3分)A.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谣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4.文本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向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清代学者谭献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简要说说你对王之涣《登鸛雀楼》主题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落地生根余华冬去春来,林祥福留在了溪镇,没有和冬天一起离去。当绿芽在树木冻裂敞开处生长出来时,林祥福在溪镇扎下了根。龙卷风之后是雪冻,溪镇破败的景象在门窗上一览无余。林祥福施展起了他的木工手艺,将陈永良家变形破损的门窗收拾一新,又替隔壁邻居收拾了变形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损的门窗。林祥福的木工手艺声名鹊起,街上其他人家的邀请接踵而至,林祥福一人忙不过来,陈永良也加入进来。陈永良展示了大锯匠的手艺,不用尺子,只是用手掌丈量,就能锯出林祥福需要的尺寸,而且锯缝又直又细,陈永良还将过去制作扁担的本事也用在了门窗的翻新上。两个人联手后干起活来又快又好,一天就能翻新一户人家的门窗。当街坊邻居询问多少工钱时,两个人一样的木讷起来,不知道应该收多少。倒是李美莲有办法,她把一只竹篮挂在门口屋檐下,让他们自己往里面扔工钱,愿意扔进去多少是多少,不扔的说上几句好听的话也行。街坊邻居都往竹篮里扔进去了工钱,好听的话也是说了不少。想到溪镇尽是变形破损的门窗,林祥福和陈永良商量继续做下去。两个人开始走街串户,做过大锯匠和扛房工人的陈永良,将他的手艺延伸之后做出了一辆板车,而且十分结实,只是在街上拉过去时声音响得出奇,板车上堆满木料,板车的响声成为他们的吆喝声,人们只要听到嘎吱嘎吱仿佛一座木桥正在倒塌的声响,就知道修理门窗的那两个人来了。他们携带一只脏得像是装过木炭的米袋,挣到的工钱都扔在里面,黄昏回到家中,首先做的事就是把米袋里的铜钱倒进那只竹篮。李美莲已将竹篮移到屋前的一裸桃树下,竹篮里的铜钱堆起来时,鲜艳的花瓣也在掉落下来,桃花和铜钱掺和到一起,李美莲说这些钱里就会有一股喜气。林祥福与陈永良精湛的木工手艺在溪镇流传开来。有人搬来破旧木器,看着林祥福将它们收拾一断。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破旧木器来到陈永良家门口。最多的一天那些衣橱、桌子、椅子、木盆什么的逸难似的排成一队。然后,有人来定做新家具了。林祥福对陈永良说,如果开设一家木器社,生意就能红红火火做下去。陈永良点头说是正经做木器生意的时候了。林祥福说这条街东边有一块空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盖两排楼房,楼下用作工房,楼上用作住家,两头砌上围墙就是院子,只是不知道那块空地是否可以用?陈永良说溪镇的空地都是顾益民的,这个不难,顾益民会出价公允。陈永良说,难的是盖房的资金哪里来,虽说他们已经挣了一些,盖房的话还是远远不够。林祥福认真解开女儿的衣服,从里面摸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后取出抵押田地和金条所换的十二张银票,递给陈永良。陈永良吃惊地看着这一叠数额巨大的银票,他没有想到这个背井离乡的男人竟然携带如此惊人的财富。他将银票递回去,看着林祥福小心翼翼放进女儿衣服里面,问林祥福为何要将银票放在女儿的衣服里。林祥福说,银票要是丢了,他和女儿就不能活下去了。陈永良说要是女儿丢了呢,这银票不也丢了?林祥福说:“女儿丢了,我还要银票干什么?”街上人家的门窗油漆一新以后,林祥福和陈永良开工了。他们先后雇来了泥瓦匠和油漆工,梁柱门窗这些木工活自己动手,他们在那块空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半年以后,两排双层的青砖灰瓦的楼房拔地而起,再用围墙连上。两排房子的楼上各住两家人,一排房子的楼下是木器社,另一排房子的楼下有李美莲的厨房和两个杂物间,还有一个最大的房间作为仓库。陈永良请风水先生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作为木器社开张之日,也是他们两家乔迁之时。这一天,二十多个邻居陆续走来,这些说话时语调飞快的男人和女人,嬉笑地挤进屋门,风卷残云似的搬空了陈永良的家。他们每人搬起一物,三个孩子也被他们抱到了手上,后来的几个人看看实在没有什么可搬了,就追上去搭一把手。这些人浩浩荡荡走在街上,后面跟着更多的孩子,来到街道东边的那两排新盖的楼房。尾随在后的李美莲眼睛湿润,这位历经漂泊之苦的女人,终于在这一天感到今后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生活有了根基,她对走在前面的陈永良说:“这么多人来帮忙,做人是做到头了。”顾益民也来了,他带来了几串鞭炮,让两个仆人在院子大门前点燃鞭炮,在啪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化学_Print
2024-11-24 23:38
4页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生物学_Print
2024-11-24 23:38
4页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数学_Print
2024-11-24 23:38
2页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英语_Print
2024-11-24 23:38
6页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地理_Print
2024-11-24 23:38
4页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物理_Print
2024-11-24 23:38
4页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历史_Print
2024-11-24 23:38
4页
-
2024-2025学年高三备考核心模拟中期考试试题 政治_Print
2024-11-24 23:38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