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福九联盟(高中)期中联考高中二年地理科试卷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便于登亭观景,修建了从城镇通往观景亭的盘山公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利用凸面镜可看到对面来车,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A.丁 B.丙 C.乙 D.甲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观景亭夏季可观贯到海上日出B.陡崖相对高度最大可能为600米C.图中城镇与观景台之间的温差可能是5℃D.一年中上午乙处阳光明媚【答案】1A2.C【解析】【1题详解】由题意可知,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山脊处,公路的外侧。读图,根据等高线形态,丁位于山脊处,且在公路的外侧,A正确。甲乙位于公路内侧,AB错误。丙位于山谷处,C错误。故选A。【2题详解】夏季日出东北,在观景亭往东北看,有山脊遮挡视线,看不到海上日出,A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0米,陡崖是800米和1000米等高线交汇,相对高度差是大于等于200米、小于600米,相对高度最大不可能为600米,B错误。图中观景台(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与城镇(海拔在0-200米之间),相对高差在600米-1000米之间,海拔每升高100米大约降0.6℃,因此相对高差在600米-1000米之间,温度差3.6-6℃之间,C正确。一年中上午太阳位于东南,乙处东南风有山脊遮挡,上午多数时间不是阳光明媚,D错误。故选C。【点睛】视线受阻的山区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公路绕过山脊拐弯之处的外侧。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常年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开站活动在北京设主会场,在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等设分会场。下图示意秦岭站位置。完成下面小题。3.为保证开站活动在同一天举行,活动时间(北京时间)应为()A.22:00 B.18:00 C.10:00 D.6:004.推测秦岭站一年中的极夜时间约为()A.1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7个月【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开站活动在北京设主会场,在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等设分会场”可知,四地应保证在同一天范围内。当活动22:00开始,150°E-180°为新一天的范围,秦岭站位于此范围,与北京不在同一天,A错误。当18:00开始,同一天的范围为150°W向东到180°,三个站与北京同一天,B正确。当活动10:00开始,同一天的范围为30°W-180°,长城站不在同一天,C错误。当活动时间为6:00时,同一天的范围为30°E-180°,长城站(约60°W)不在同一天范围,D错误。故选B。【4题详解】秦岭站的纬度为74°56′S,当太阳直射15°4′N时,秦岭站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再次回到15°4′N时,极夜结束。这段时间秦岭站出现极夜,在此期间内太阳直射点应移动16°,根据直射点平均移动速度来计算,即每四天移动一度的原理,其极夜时间大约在64天左右。但是,必须要考虑到地球运动速度不是均匀的,在远日点附近运动速度慢,使其极夜时间应更长,由以上条件可推断秦岭站大约极夜时间约为3个月。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北京时间20点、中时区12点,全球为同一天。日出景观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热点素材。在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中,同时展出了我国甲、乙两地在二至日的日出作品,作品中显示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而夏至日日出时间却差别很大(拍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6.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A.18分钟 B.36分钟 C.72分钟 D.108分钟【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两地冬至日日出时间相同(7:12),位于冬至日某一时刻的晨线上,冬至日晨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夏至日,甲地日出时间应为5:12,乙地为4:00。而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各地纬度越高,日出时间越早。故甲纬度较乙地纬度低;拍摄时间同为北京时间,甲地日出晚于乙地,故甲在乙地西侧。综上所述,甲地应在乙地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图示为北京时间,即120°E地方时。由夏至日、冬至日日出时间,可计算二分日日出时间(地方时时6时),甲地为6:12,早于北京时间12分;乙地为5:36,晚于北京时间24分。由此可知,甲地冬至日日出地方时应为7时(7:12-0:12),日落地方时为17时,北京时间17时12分;乙地冬至日日出地方时应为7:36(7:12+0:24),日落地方时为16:24,北京时间16时;可知,冬至日乙地日落比甲地早1小时12分,即72分钟,故选C。【点睛】在同一纬度上的两地,越东边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相同纬度昼长相等;经度越东,日出越早,日落也早。在同一经度上的两地,白昼越长的地点越先看到日出(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地方时相同,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广东某中学的小珂同学于3月10日上午在教学楼楼道内拍摄了一张窗户光影照片(下图),窗户的光亮部分投影到与窗户垂直的墙面上。毕业后,小珂同学回顾这张照片,却不记得具体拍摄时间。根据窗户光影的形状,小珂同学推测这张照片拍摄于日出后不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小珂同学推测照片拍摄于日出后不久的依据是窗户光影()A.长边较长 B.紧邻窗户 C.面积较小 D.短边和长边近似垂直8.该楼道的窗户朝向()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当太阳高度角较低时,窗影的形状接近矩形,当太阳高度角较高时,窗影的形状接近棱形,短边和长边近似垂直推断当时是日出后不久,D正确;长边长度与窗户本身有关,A错误;紧邻窗户不能判断拍摄时间,B错误;面积较小,太阳高度应较高,C错误,故选D。【8题详解】3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这张照片拍摄于日出后不久,因此图中窗户朝向应该朝向偏东方向,排除AC;图中显示窗户的影子较短,且窗户的光亮部分投影到与窗户垂直的墙面上,因此与入射光线与窗户呈一夹角,如果窗户朝向东南,与太阳入射光线接近,则窗户的投影会拉的较长,更多的投射到地面,因此窗户应朝向东北方向,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北半球的夏半年,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玛瑙形成于一亿年以前。首先熔岩冷却时会形成很多气泡空腔,其后在地球内部压力下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这些空腔,经过漫长的沉淀与结晶最终形成玛瑙。当结晶过程混入铁、锰、铝等金属元素,玛瑙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纹理。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的戈壁中散布有不同面积的玛瑙滩(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玛瑙最常见于哪种地质构造附近()A.褶皱构造 B.断层构造 C.火山构造 D.节理构造10.推测戈壁玛瑙滩的形成过程是()A.风力侵蚀→熔岩风化→风力沉积 B.熔岩风化→流水沉积→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冰川沉积→熔岩风化 D.海水入侵→熔岩风化→海浪沉积【答案】9.C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首先熔岩冷却时会形成很多气泡空腔,其后在地球内部压力下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这些空腔,经过漫长的沉淀与结晶最终形成玛瑙。”可知,玛瑙的形成与熔岩冷却有关,因此常见于火山构造附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根据材料“玛瑙形成于一亿年以前。首先熔岩冷却时会形成很多气泡空腔,其后在地球内部压力下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这些空腔,经过漫长的沉淀与结晶最终形成玛瑙。”可知,因为熔岩作用,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由于风化作用,从玄武岩中剥离出来,经过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玛瑙,根据材料“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的戈壁中散布有不同面积的玛瑙滩”可知,玛瑙滩现在主要存在于戈壁中,戈壁是风力侵蚀地貌,现在新疆、内蒙古气候较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戈壁玛瑙滩,因此形成过程是熔岩风化→流水沉积→风力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科学家发现,玛瑙湖在1亿多年前曾经是火山喷发的场所。火山喷发时,火山气体从岩体中喷涌而出,形成很多气孔和空洞。富含二氧化硅的火山热液填充了这些气孔和空洞。经过长期演化,这些二氧化硅混合其他矿物成分,形成了玛瑙。因为风化流水侵蚀等因素,玛瑙的形态各异,从玄武岩中剥离出来,散落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狂风暴雨把它们带向湖中,成就了这一罕见奇特的自然景观——玛瑙湖。如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 B.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 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1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①岩石所在岩层为石灰岩,其上覆岩层包括泥岩、砂岩等沉积岩,而安山岩位于侵蚀面之上的地表,故可推测①岩石早于安山岩形成,①错误;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且被断层错断,说明花岗岩早于断层形成,断层线两侧侵蚀面连续,说明断层发生之后地表受侵蚀形成了侵蚀面,故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C正确;断层两侧石灰岩、泥岩、砂岩等沉积岩层均倾斜,说明岩层受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局部岩层断裂错开形成了断层,且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故断层是在挤压作用下形成,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生长于古生代温暖的海水中,①岩石为石灰岩,故A正确;②处石灰岩与①岩石是同一地质年代,为古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中才可能发现化石,C错误;④岩石所在岩层位于①岩石所在岩层之下,新生代处于古生代之后,故④岩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D错误。故选A。【点睛】古生物化石,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发育有独特的喇叭状河谷,向上游方向敞开。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周边山体常有石块崩塌进入喇叭状河谷。下图示意该地喇叭状河谷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喇叭状河谷越向上游越宽,主要是因为上游()A.岩层剥蚀速度慢 B.流水下切能力强C.地表汇水面积大 D.水体停留时间长14.在快速崩塌的背景下,喇叭状河谷能维持形态主要是因为()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 C.流水搬运 D.重力搬运【答案】13D14.C【解析】【13题详解】越向上游地区,地势越高,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周边山体常有石块崩塌进入喇叭状河谷,阻挡水流,使水体停留时间长,含有碳酸盐的岩石被水溶蚀,河谷面积扩大,导致喇叭状河谷越向上游越宽,D正确;上游地区,地势高,温差大,岩层剥蚀速度快,A错误;周边山体常有石块崩塌进入喇叭状河谷,阻挡水流,流水下切能力较弱,B错误;上游地表汇水面积小于下游,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在快速崩塌的背景下,会形成大量的堆积物,喇叭状河谷能维持形态主要是流水带走堆积物,使河谷内不至于充斥大量堆积物堵塞河道从而改变形态,C正确;风力侵蚀、物理风化都会增加堆积物,AB错误;重力搬运能带走堆积物,但是与流水搬运相比带走的较少,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地貌在不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2-12 19:34
7页
-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科试卷
2024-12-12 19:34
13页
-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盟考试地理答案
2024-12-12 19:39
2页
-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盟考试地理试题
2024-12-12 19:39
6页
-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盟考试化学答案
2024-12-12 19:39
5页
-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盟考试历史答案
2024-12-12 19:39
5页
-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盟考试历史试题
2024-12-12 19:39
6页
-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盟考试化学试题
2024-12-12 19:39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