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联考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4第1~7课。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陷入唯心主义,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结果走入误区。由此可见()①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②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毫无益处③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是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④不同性质的哲学思想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的影响结果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多次阅读《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唯物辩证法用于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规律,从而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使我国地质科学登上了世界的高峰。在他的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我国地质工作者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这表明()①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②哲学与中国地质科学可以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成就③《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国地质科学提供了实践基础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密切,能够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无论是我国古代还是古希腊,古人大都将银河系比作一条河或路。随着天文学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银河系是盘状星系,古人描述的“银河”是其组成部分之一。2024年7月,我国科研人员首创“时光动画”新方法,测出银河系暗物质晕形状为接近球形的扁椭球,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银河系暗物质晕的演化提供了重要锚点。该研究成果佐证了()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②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自然规律并对其加以利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水孕育了生命,也促进了城市的诞生、延续和发展。在城市滨水空间设计过程中,许多城市设计师顺应自然法则,发挥滨水空间在水源涵养、雨洪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以设计彰显鸢飞鱼跃的生态之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内在逻辑是()①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②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增进民生福祉③自然界的客观性要求人必须服从自然的支配④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化解人与自然的斗争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遥想当年,或许辛弃疾脚下黄沙道只是一条普通的山间小道,但他能写下流传千古的词作,在于他超然的心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辛弃疾的上述诗句()①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客观反映②彰显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③源于创作者的主观状态和能力④是人脑对外在景象加工改造的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抓改革落实要把握好时效,关键是要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对于看得准的、共识度高的改革,要雷厉风行抓紧推进;对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条件不太具备的,可以通过试点先行等办法积累经验,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动改革落实。把握好改革的时效()①是基于联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②要推进人为事物的联系向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③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要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在一个美丽的蚂蚁岛上,蝗虫在入侵前要求蚂蚁们在最后一片树叶飘落之前准备好冬天的食物。蚂蚁们提出用树叶制作一只大鸟来吓唬蝗虫,这个创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然而,当蝗虫来临时,一只小蚂蚁拉动了牵着大鸟的绳子,大鸟身上的树叶随即散开。蝗虫并未被吓走,反而向蚂蚁们逼近。这就是“格瑞斯特定理”。该定理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只有立足部分,优化组合,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功能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下列对上述原则的哲学依据解读正确的是()①小步调整——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②弹性实施——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③分类推进——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要坚持两者结合④统筹兼顾——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影响,必须坚持两点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在嫦娥六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的壮举后,我国勇于挑战更艰巨的深空探测任务:从更遥远的火星采回样品,探寻红色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但火星比月球距离远得多,环境也更加复杂,必须突破火星表面采样、起飞上升、环绕火星交汇、行星保护等关键技术。下列对应正确的是()①完成月球背面取样的壮举——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从月球背面取样到计划火星取样——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挑战更艰巨的深空探测任务——人的实践领域是不断拓展的④火星取样要突破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突破历史条件的制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毛泽东同志对井冈山和中央苏区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邓小平同志走遍全国多个省市,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调研开局,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是因为调查研究()①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②有利于揭示实践问题的本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③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能更好地认识世界④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有外国学者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国经济崩溃论”站不住脚。“中国经济崩溃论”甚嚣尘上,这可能源于对历史的无知,以及不了解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体所特有的经济周期。经济增速放缓并不等同于陷入衰退,中国可能在经历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但并没有面临危机,唱衰中国经济只是出于主观意愿。这从一个方面说明()①认识受立场、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差异性③认识的水平和内容受制于实践的需要④认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直面问题的态度与意识不仅体现在坚守“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的改革原则上,更体现在每一项改革任务后面所蕴含的问题设定上,即每一项改革任务都对应着现实存在的相关问题。这说明()①科学的思想动机引导并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③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④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都有其物质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再生水是指污(废)水经过处理后,满足某种用途的水质标准和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有城市“第二水源”之称。2023年,邢台市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再生水71%流向河湖和用于绿化洒扫,14%用于工业生产,2%用于农业灌溉。这表明()①通过实践能将事物的潜在价值转换为现实价值②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可以推动事物价值的转换③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价值随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④事物的价值因其属性的多样化而具有不确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合理利用乡村地名的多重价值能助力乡村振兴。例如,许多地理标志产品都是“地名+品名”的表现形式,像烟台苹果、西湖龙井等,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和地名息息相关,如杨家埠年画、扬州弹词,地名为非遗项目及其衍生产品赋能,提高了经济效益。这说明()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带来影响②一定的文化决定并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经济生活③文化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积极因素④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它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由此可见()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支柱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根基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从1932年到1949年根据地时期大生产运动与劳模评选,到1949年至1978年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的劳模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劳模表彰制度快速发展,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新时代的劳模精神,我们党始终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可见()①劳模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②劳模精神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③劳模精神决定了广大劳动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力军④劳模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对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的科学研判和认知基础上,提出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实现了传统文化智慧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反映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应对严峻全球挑战方面,展现了智慧的光芒。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2月15日,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要求,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有林场良好的生态优势,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积极开展探索试点,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业态等,更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听起来宏大,但却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它说到底就是生活方式的问题。从每年春季的义务植树,到日常生活中节约一滴水、餐桌上践行“光盘”行动,再到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绿色出行,都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范畴。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做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1)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请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2024-12-13 00:10
5页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24-12-13 00:10
7页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2024-12-13 00:10
6页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2024-12-13 00:10
11页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PDF版,含解析)
2024-12-13 00:10
7页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
2024-12-13 00:11
1页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
2024-12-13 00:11
1页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答案
2024-12-13 00:11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