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辽宁省朝阳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pdf页数:4页大小:687.4 K上传日期:2024-12-13 00:25浏览次数:164 侵权/举报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联考历史试题5.下表是商鞅变法中的一条法令。据此可知,这条法令条件奖励注意事项:杀甲士一人并取得其首级者赐爵一级,赐田一顷,宅一亩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若为官者可当五十石俸禄之官;还可役使一人或一家得敌一甲首者为自己的农奴即“除庶子一人”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A.表明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B.有利于增强旧贵族特权C.进一步完善了爵位领受程序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6.下表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交通要道表。据此可知,秦朝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驰道东通燕齐、南达吴楚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直道向北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五尺道今云南、贵州等地新道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A.文书传递的系统不断完善B.丝绸之路的贸易得以恢复符合题目要求的。C.朝廷与地方政治联系加强D.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1.下图是山东某地博物馆原始东夷文化展览中展示的典型东夷陶器,它们深邃的黑色、平7.陈胜在大泽乡登高一呼,“奋臂为天下倡始”。“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滑的光泽显示出沉静而庄重的气质。该类东夷陶器所属的原始文化类型应是陈涉”,全国迅速出现了一个“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的浪潮。这反映出当时A.反秦力量开始走向联合B.社会阶级矛盾激化C.秦的统一违背历史潮流D.郡县制度不得人心8.汉儒刘向曾指出:“(汉文帝)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禀实,蓄积有余。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泛指教育)未修,民俗未能大化,苟温饱完给,所谓治安之国也”。据此,刘向主张A.红山文化B.良渚文化C.龙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A.恢复百家争鸣的盛况B.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2.学者刘斌指出,在陕北的延安芦山峁、神木石峁等龙山时代遗址中,出土和采集有良渚C.改变儒学的正统地位D.进一步强化汉朝统治秩序式的玉琮、玉钺、玉璧和玉璋;在更晚时期的二里头、殷墟等夏商时代遗址中,也发现9.东汉继承西汉制度,分封诸侯。但东汉的诸侯王亦多滞留京师,不治民,甚至久不就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遗址中,国,诸侯王国成为诸侯王租税收入的计算单位。这一现象有利于也出土了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琮。这说明新石器时代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强化皇室宗族血缘纽带A.神权与王权结合有利于国家产生B.区域文化交流助推早期文明发展C.地方世家大族势力滋长D.减轻地方百姓经济负担C.各地文化具有同根同源发展趋势D.良渚文化以玉器生产为主要特征10.东晋小说家多有意识地将作品托名于前代贤士,如《神异经》《十洲记》托名于西汉3.西周初年,摄政的周公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东方朔,《汉武帝故事》托名于东汉的班固;东晋葛洪辑抄后的《西京杂记》仍将作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这一举措者标注为东汉名士刘歆。这一现象折射出A.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扩大了诸侯国的统治区域A.文学创作暗含托古喻今情怀B.文学呈现玄学化和世俗化并存的特点C.加强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D.强化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文学发展D.南方社会对中原文化存在一定归属感4.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11.南朝中期,扬州地区实际人口数量为东汉中期的4倍以上,而编入官府户籍的还不到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的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东汉中期的1/4。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当时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上述材料旨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庄园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破产A.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C.政治局势的动荡D.赋税制度的崩溃C.奠定了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D.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12.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培养士族官僚子弟的国子学学风极坏,其余学校教育也多流于形辟了山水画构图的一个新的形式。这种构图形式式;到唐开元、天宝年间,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理学思想的渗透B.官学地位的衰颓C.政治局势的动荡D.选官制度的变化13.依据现有考古墓葬出土的资料可知,在隋代入华粟特男子的世俗服饰中,粟特胡服体系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隋代本土服饰虽有出现但所占比例不大。而在唐代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发现其所穿服饰均是唐代本土服饰。这说明唐代A.入华粟特人中华文化认同加深B.民族交融推动服饰多样化C.大力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中华文化的对外辐射增强1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皇权专制是逐渐形成的,从汉朝到魏晋只能算是“相对专制”、唐朝也只是“有限专制”。唐朝“有限专制”的原因之一是门下省可以A.更加注重抒发主观情感B.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A.审议封驳朝廷政令B.总理全国的行政事务C.折射士人审美标准提高D.反映市民阶层的追求C.掌握最高监察权力D.参预政务并草拟意见19.下面是唐至元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15.唐玄宗时期,“使相”是对加有宰相头衔官员的称谓。安史之乱后“使相”身份逐渐泛滥;担任“使相”的官员也逐渐由士大夫群体为主,转变为以地方节度使、藩帅为主。“使相”群体的变化A.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B.加强了中央宰相权力C.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D.形成了外轻内重局势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16.如下表,据此可推断出20.元朝实施行省之初,东平布衣赵天麟曾上疏增立“燕南等处行中书省”,使中书省彻底高南方北方居于诸行省之上,脱离路府州县的具体事务。上层统治集团认为“夫外之郡县,其朝廷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以距中央较近的地区没有必要再立行省为由否决。可见这一时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9期的行省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A.是国家设置的地方行政区B.有因俗而治羁縻地方的性质C.旨在提升国家的行政效率D.是中央控制地方的派出机构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21.宋代笔记体著作《萍州可谈》记载:宋真宗时外戚刘美的女儿嫁给开封茶商马季良为妻。A.政治中心南移加剧B.赋税收入方面北方逐渐超过南方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记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求娶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唐朝时期江南经济仍然十分落后据此可知17.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13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重农抑商观念已被颠覆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经济发展冲击思想观念述正确的是22.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每到一个国家,都会递交明成祖的国书表明友好访问的来意,从不凭①开始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借舰队的军事实力威胁那些弱小的国家,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臣回访大明王朝。这表②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明,郑和下西洋③郭守敬革新浑仪,创造出简仪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推动了中华文化传播④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C.维护了朝贡秩序稳定D.开辟了对外贸易航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3.张居正(1525年—1582年)——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的内阁首辅,行18.北宋及以前,绘画几乎都是全景构图,一座山、一棵树、一株花、一座假山等等,都是使权力时却还得讨好司礼监的宦官,主要原因是司礼监完整的全景。到了南宋,画家画山水大多已不是全貌,而是转向只画局部表达意思即可A.拥有批红权B.掌握决策权(见下图),开C.获得票拟权D.行使行政权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30.下表为两位来华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及办报主张。据此可知,传教士的办报活动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由此可知黄宗羲传教士报刊创办时间主张马礼逊《察世俗》1815年将一般知识普及和基督教的推广活动相结合A.提倡格物致知B.倡导个性自由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教道(基督教)为诚正之基,格致乃富强之本,泰西诸国所林乐知《万国公报》1868年25.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清廷对草原游牧部落划定固定的区域,变自由游牧为定点游牧,以必先得救主之道,而后能驯致于富强,日进于文明也这一变化A.反映了主权意识的萌芽B.实现了边疆的长期稳定A.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B.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C.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D.为改土归流扫清了障碍C.使社会半殖民地化加深D.打破了“天朝上国”观念26.明清时期,广东南海、番禺等县龙眼、荔枝弥望,方圆百里无一杂树,“地土所宜,争31.下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以为业,称曰龙荔之民”;岭南地区“人多以种香为业,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福建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这些现象反映了A.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B.农业生产市场化趋势加强C.交通变革推动长途贩运贸易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遭背离27.下表是清代前中期土地与人口变化情况表时间民田总数(公项)全国人口统计(亿)顺治十八年54925770.19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康熙二十四年60784290.2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雍正二年72364291.5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乾隆三十一年7807156232.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民族复兴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从“王嘉庆十七年79210613.6朝”到“国家”,其二,从“革命“到“建设”;其三,从“封闭“到“开放”;其四,从据此可知,清代前中期“天下”到“世界”,促进了社会转型,从而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四大基础。下列符合A.重农抑商限制人口流动B.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从“封闭“到“开放”的是C.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和D.盛世局面潜伏社会危机A.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B.奠定了顺应世界潮流的外交基础28.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D.开创了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1849年—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33.1912年1月8日,孙中山在《致各省商民通电》中提到,“人民尚崇尚旧新年、不注重新进口出口新年者,是尚未能脱离旧观念,未能脱离旧思想者也。新新年为民国的新新年,为共和国家的新年;旧新年为君主时代的新年,为专制国家的新年。”据此可知年份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年份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①新新年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②移风易俗导致社会性质转变184924982975725918492598771358182③民国元年社会习俗新旧杂陈④民主共和之路缺乏社会基础18503715308803818185034144642100506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515427634121692218515326697461553334.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读经之风。但这不是从正面吸185266387602094971185270405927980747取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中的精华,而是要借此恢复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袁世A.洋务运动有效抵制经济侵略B.对外贸易仍然处于入超地位凯的这一措施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上海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A.催生出一场思想文化的革命B.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补充29.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缓解财政危机,被迫允许地方政府铸造大钱(大C.表明儒家思想已经不合时宜D.加快了民主与科学理念的传播面额铜钱)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