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大湾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王文静:从六朝到唐宋再到明清,无论是扬州、杭州、长安,还是数不清的“京都赋”中的都城,都彰显了悠久的城市书写传统,那么,我们今天谈论的“城市文学”与这个书写传统的关系是什么?【甲】王力平:在农耕文明背景下,这种城市经济所代表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依然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虽然与士大夫阶层的田园诗、台阁体相比,那些勾栏瓦舍的俗词艳曲,“引车卖浆者”的“丛残小语”以及那些传奇、话本和变文,已然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然而这种反映市民阶层生活内容和审美趣味的文学艺术实践,只能看作是城市文学发展的滥觞形态。当代城市文学的审美特质,更多的还要从当代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中去发现。王文静:我们把“城市”与“文学”的复杂联系留到下一节,先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城市。您认为在文学的意义上,“城市”应该表现为何种形态?【乙】王力平:从直观的角度看,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就是作家笔下的城市景观。在作品中,它是环境和景物描写,是街道、车站、码头、桥梁、工厂、商铺、学校、寺院、博物馆和交易所,是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在文学作品中,环境和景物描写的核心问题,是怎样与情节和人物保持紧密的关联性和契合度。从这个角度看,城市景观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复合性。用更学术化的语言来说,城市是人工建造的人类聚居地,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因此和更单纯的自然景观相比,城市景观确实与人的生活、与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有着更紧密的关联性。王文静:谈到城市文学,您首先提到了对于城市景观的呈现,谈到城市景观具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复合性:城市的清晨,往往是一幅在建工地和工人的剪影,或者是急匆匆上学上班的车流,是带着运动发带的晨跑青年,或者是高速飞驰的地铁上那些日常又复杂的表情。城市的夜晚,月色下鳞次栉比的楼宇,万家灯火的窗口,霓虹闪烁,觥筹交错……城市景观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复合性,相比常见的自然景观描写,城市景观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吗?王力平: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当作家面对自然景观构建“情”“景”相生的审美关系时,单纯的自然景观在季节、地理以及景物特征方面的限制是很少有弹性的。而当作家面对城市景观借景抒情时,城市景观自然与人文的复合性特点,能够赋予作家更大的想象空间。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这样描写巴黎夜晚的万家灯火:“从那个高处望出去,巴黎是一个黑色的海,上面汹涌着万盏灯光,像那些银光闪烁的浪头一样。但这些浪头实在比那些海洋里骚动不息的波浪更喧闹、更激奋、更多变、更凶猛,也更贪婪。这些浪头从不平静下来,像大洋上的浪涛一样。这些浪头是永远险恶、永远吐着白沫、永不止息的。”这段描写包含了表、里两层比喻关系。在表层比喻关系中,俯瞰之下的城市夜空是本体,“黑色的海”是喻体;巴黎夜晚的“万盏灯光”是本体,“银光闪烁的浪头”是喻体。在里层比喻关系中,巴黎夜晚的“万盏灯光”是喻体,夜色遮掩不住的人性的贪婪、多变,欲望的喧闹、凶猛才是本体。表、里两层比喻的城市景观描写,很好地呈现了城市景观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剑合璧的魅力。王文静:景观之外,城市文学还必须写好活动在这个环境里的人和事。如同您刚才所说的,环境和景物描写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与情节、人物的关联性、契合度。【丙】王力平:的确如此。所谓“写城市”,其实核心是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写发生在城市里的事。这样说容易让人觉得重点是人和事,而城市只是一个人物活动的场所、故事发生的地点。但其实不然。先不谈人和事,单说“生活在城市里”“发生在城市里”,就不是虚词空话,它们意味着对这个“人”、对那件“事”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性。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和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会有不同,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的情感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且,生活在县城又不同于生活在省城,生活在北京的胡同也不同于生活在上海的石库门。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会有勇敢、有怯懦、有豪爽、有孤僻,但他们勇敢、怯懦、豪爽和孤僻的表现方式是具体的,独特的,各不相同的。总之,写城里人要像个城里人,说城里的事果然就是在这座城市里才能发生的事。这其中存在种种规定性,所谓“城市文学”或者“关于城市的文学”,说的其实就是这些规定性。不过,这些规定性有些是客观的,比如城市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些则是刻板印象,比如城里人衣帽光鲜、谈吐文雅;有些则是主观的心理感觉和情感体验,比如“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面庞/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王文静:在看得见的景观、人物和故事之外,能够体现“城市”辨识度的又是什么呢?比如人们常说的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气质。【丁】王力平:当然,前面所说的,都是直观可见可验证的,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更上层楼的是,由此切入城市内在的欲望和企盼、活力和喧嚣、挣扎和反抗中去,写出城市的本质、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精气神。但这已经是“器”之上的“道”,有些“不可说”的意味了。(摘编自王文静、王力平《文学对话:寻找文学里的“城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力平认为与士大夫阶层的那些田园诗、台阁体相比,书写“丛残小语”的传奇等城市文学实践开启了别开生面的世界。B.城市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因此城市文学中“街道、草木”等直观形态描写必然融合着社会意识形态。C.在文学创作中,城市景观描写具有自然与人文双剑合璧的魅力,其审美价值高于受限于季节、地理等的自然景观描写。D.“写城市”规定了“写城里人要像个城里人”“写这座城市里才能发生的事”,城市景观的描写要与此高度关联、契合。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有历史悠久的城市书写传统,但已然不同于现代文明背景下的城市文学,当代城市文学需脱离传统立根当代。B.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将“商店和饭馆的门”比作“饥饿的嘴巴”,这一景观描写中也包含了表、里两层比喻关系。C.写城市里的人,他们和乡下人或有相同性格,但表现方式或是各不相同的,这是由“生活在城市里”规定的。D.王力平所谓的“器”是指“城市景观”“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发生在城市里的事”;“道”则是城市内在的精神气质等。3.将下面的材料作为王力平老师的论据,你认为引用在文中哪一次回答中最合适(3分)()对于构造和形态各异的巴黎建筑,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谈到:“它们分布在各处,熟悉它们的人很容易把它们辨认出来。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能重新发现一个世纪的灵魂和一个帝王的相貌,甚至他敲门的样子。”A.【甲】 B.【乙】 C.【丙】 D.【丁】4.请简述第七段中王力平回答采访问题“城市景观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吗”的思路,并对其阐述思路作出简要评论。(4分)5.深度访谈是一种重要的调查研究方法。本篇访谈中,采访人是如何做到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依据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的项脊轩谭学韵多年以后,震川先生回到了那一间小小的项脊轩,望着枝缠藤绕的篱笆木门,心里头百感交集。他轻轻拂袖,掸去门把上的尘灰,吱呀一声,门开了,像是知晓故人的归来。沿着青石板路望去,繁芜的杂草丛中,手植的枇杷树映入眼帘,亭亭如盖,亭亭如盖……几缕阳光从密密匝匝的叶隙间倾泻下来,用丝缕温情雕刻着往日的小轩:茂盛的兰桂,反照的日影,案头上的书卷,未燃尽的油灯,乳白色的象笏,以及亲人们的音容笑貌……和震川先生一样,我也回到了那条灰白色的街道,站在那一栋旧式居民楼面前。原先安装在一楼、面朝大街的深青色大铁门已经拆除,留下来的只有因频繁开关门撞击而成的凹缝。我畅通无阻地迈进仅有少量太阳光线照进的小巷,视线在两侧灰暗斑驳的水泥墙上搜寻着、扫描着,然后定格在某一瞬间——儿时在墙上刻下的三只小火柴人儿,它们还在。我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满怀温柔,满怀感动,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汇。那栋楼是爷爷留下的,一共五层,爸爸一家住在五楼,三叔家住在四楼,四叔家住在三楼。老式居民楼没有独立的阳台,没有直上直下的电梯,但有夕照下的阅读时光,有一家人的团圆饭,有三个小屁孩儿的笑与泪……在那栋旧楼房里,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悲欢离合,成为难以割舍的童年记忆。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曾描绘修葺前项脊轩的模样——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潮湿如青苔般肆意滋长,屋内昏天暗日,待久了令人产生晕眩之感。书斋空间有限,案头上书卷尚且无法安放,更何况他勃发的意气。和项脊轩相比,我对自己的旧屋不禁要感叹一句:幸甚至哉!旧屋的“阳台”只是沿着窗户搭建的一排粗铁丝网,上面放着许多植物盆栽。有两盆“肥美”的芦荟,是奶奶从乡下移植过来栽种的;有一盆兰花和一盆水仙花,是每年逛花市时妈妈必须置办的“年货”;还有爸爸最爱富贵竹,时不时带回来几枝,一齐放在长型的陶瓷花盆中,直至插满,苍翠欲滴。闲暇时,他们总爱争论谁的植物更耐看或更旺盛,而我在一旁观望“看戏”,偶尔充当一下“墙头草”,心里也甚是愉快。我喜欢下午趴在阳台边上读书,阳光透过铁丝网洒落在书上,形成格子状的光影。累了,便俯视街道上穿梭往来的人和车,猜想着他们的故事;抬头远眺,目光越过林林总总的居民楼,可以望见眷恋在半空上的落日。夕阳西下,书面上的光影逐渐从书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从阳台一头的盆栽移动到另一头的盆栽……再回望几百年前的项脊轩,修葺过后,一切都焕然一新,震川先生得以在干爽明亮的书斋畅意阅读,读书时的思绪也随之清晰起来。于是乎借书满架,无所不读。忽而偃仰啸歌,听万籁声;忽而冥然兀坐,写一案文……豪放自在,悠然自得。眼倦时,透过一扇嵌着古木的窗牖,可见寂寂庭阶啄食鸟,可见一轮明月上半墙,亦可见几枝桂条影斑驳,有如东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之妙也。渊沉于此,震川先生也不禁发出感叹:东坡啊东坡,只恨我生不在彼时,要不我也能与你共享那一夜的月明,畅谈那一刻的人生,你也不用遗憾少了那一个闲朋挚友。如果说,震川先生未分家时的项脊轩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那么我的则是“楼中通上下为一”,一家只需在自己所在的楼层往楼梯处喊一声,响亮的回声便可迅速将信息传达至不同层的另两家。而在家中,最经常吆喝的要数奶奶了。她喜欢上下穿梭于三层楼,也不嫌累,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相聚,只要她喊一声,我们便会来到她所在的一楼,聚在一起吃饭。饭桌上的时光是轻松和谐的,特别是年夜饭,一家人相聚于此,小孩儿坐在一起互相打闹嬉戏,奶奶不住地唠叨柴米油盐生活琐事,父辈们举杯畅饮,聊聊过往一年的经历和收获,谈谈新一年的计划和希冀,颇有一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之况味。在这一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饭桌上,过去一年纷纷扰扰的烦恼和形形色色的喜乐,似乎都得以安放在桌的一隅,弥漫在空气中的,是一家人、十颗心汇聚在一起而发散开来的温暖。2012年,爸爸拿出了十几年的积蓄,购买了当时市里一个新楼盘的套房,我们一家成为最早从老楼搬走的。还记得搬家大货车来到楼下的那一天,我在自己房间里独自待了很久。日影下的文字、饭桌上的碗筷、泥墙上的小人……直到爸爸妈妈敲开房门,我才从深重的记忆中醒来,走出房门,客厅空空。随后几年,三叔和四叔也陆续从老楼搬离,迁到不同的小区。虽仍在同一市区,但因奔波于各自的工作与家庭,一起聚首围桌吃饭的时光越来越少了。而由于年龄的增长,腿脚不便,奶奶不再能够频繁地来往于三家之间。尽管如此,老人家仍常念叨:要努力读书啊,阿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你考上大学。震川先生也曾回忆起大母的喃喃之语:“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听罢,仿佛夹杂着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地理答案
2024-12-13 14:53
2页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生物学答案
2024-12-13 14:53
2页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政治试题
2024-12-13 14:53
10页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历史答案
2024-12-13 14:53
4页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物理答案
2024-12-13 14:53
4页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政治答案
2024-12-13 14:53
4页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物理试题
2024-12-13 14:53
11页 -
2025届广东省大湾区(正禾)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模拟联考生物试题
2024-12-13 14:53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