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测高二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图中①②③为人体主要的细胞外液,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K+和Cl-是维持①渗透压的主要成分B.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①中Ca2+浓度降低而引起的C.③的成分可包含CO2、尿素、血红蛋白等物质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2.科研团队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中,比较了清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血浆)在加入碱后pH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材料类型和NaOH溶液的量清水组中无维持pH稳定的物质存在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的pH变化趋势与缓冲液组相似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3.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两个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mV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B.电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导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突触a、b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后膜有关4.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记忆可以通过特定的RNA向海蜗牛的其他个体传递B.研究者提取的受电击海蜗牛神经元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主要是mRNAC.本实验的对照组需注射从未经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提取的RNAD.该实验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5.下图曲线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早餐到9时之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上升B.9时-10时之间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加快C.10时半-11时半之间经过肝脏的血管中葡萄糖的含量上升D.从早餐到12时有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6.下图表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部分生理变化过程,其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细胞,数字表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因寒冷而添加衣物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调节③分泌的方式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A为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并能产生冷觉和热觉D.寒冷环境中,④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加7.日常生活中,我们提起重物的动作看似简单,其实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病人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乙酰胆碱作为抗原能激活浆细胞分泌抗体B.重症肌无力与风湿性心脏病一样,是由免疫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不会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D.乙酰胆碱无法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电信号无法转换成化学信号8.科学家在解释酶的作用机理时提出了“过渡态假说”,即酶结合并稳定了底物转变而成的中间过渡态物质,令其能量水平降低,从而降低活化能。为了证实该假说,科研人员制备了能够催化底物反应的抗体酶。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用以免疫小鼠的物质X应该是反应的原始底物B.推测大分子Y增强了物质X作为抗原的免疫活性C.免疫小鼠体内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不止一种D.抗体酶在结合抗原的同时催化了化学反应9.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甘氨酸在芽、幼嫩的叶及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可转变为生长素B.乙烯可在植物体各部位合成并能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D.播种前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来打破种子的休眠10.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乙烯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增大可能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C.S2组的结果表明外源IAA可转化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1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曲线乙表示某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12.米氏凯伦藻大量繁殖会引起赤潮。高浓度紫菜干体(烘干处理后粉碎至0.3mm)会抑制米氏凯伦藻生长,导致培养液中N、P元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米氏凯伦藻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复制参与纺锤体的形成B.海水深度不同,米氏凯伦藻种群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利用高浓度的紫菜干体抑制米氏凯伦藻生长是一种高效的化学防治措施D.米氏凯伦藻死亡,细胞内含N、P的化合物溶出,培养液总氮和总磷量增加13.岛屿由于与大陆隔离是研究生态学问题的天然实验室。麦克阿瑟平衡说认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平衡说可用下图进行简要说明,以迁入率曲线为例,当岛上没有留居种时,任何迁入个体都是新的,因而迁入率高;岛屿的大小及距离大陆的远近也会对迁入率有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解可用来表示岛屿上的物种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B.实线与虚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留居种数,均代表不同岛屿上平衡时的物种数C.由图推知,隔离程度越高,物种迁入率越低,物种丰富度越低D.由图推知,设置自然保护区时,面积越小越好14.地上枯落物是指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到地表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细枯落物主要由凋落的叶片和草本植物组成,粗糙木质枯落物主要是死亡的木本植物的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两类枯落物产量随纬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的枯落物产量会存在较显著的差异B.覆盖在地表上的枯落物含量可以影响土壤生物的种群密度大小C.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的分解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升高D.细枯落物产量高于粗糙木质枯落物产量的原因是产生细枯落物的植物生长周期短15.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43个物种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厌氧细菌会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厌氧细菌和硫细菌均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鲸落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的特殊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一定能固定太阳能为生态系统输入能量D.该生态系统中化合物能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16.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较多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净化作用过程可以体现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A-B区域,细菌分解有机物会消耗大量的氧气C.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可被藻类吸收利用D.A-B区域不仅产生较多的无机盐离子,还会产生较多的CO2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并向周围扩散,引发脑细胞过度兴奋,大脑功能短暂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下图为两种抗癫痫药物——噻加宾和苯巴比妥的作用机理示意图。请回答:(1)神经递质-谷氨酸主要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_____中,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后,形成两种_____;由图可知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据图,苯巴比妥能____(填“延长”或“缩短”)Cl-通道的开放时间,通过改变Cl-内流,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来治疗癫痫;与苯巴比妥不同,噻加宾治疗癫痫的机理是________。(3)上述药物虽可以治疗癫痫,但过量服用会引起震颤、意识受损甚至昏迷等症状。现欲探究苯巴比妥治疗癫痫的最低有效剂量,基本思路是_______,观察癫痫患者的疗效,在疗效不再提高时的服用量即为最低有效剂量。除避免患者超量服药外,临床上需要确定药物最低有效剂量的目的还包括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18.(14分)研究发现调节T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其抗肿瘤疗效。为探究ATPIF1基因对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实验一:研究人员选取了同等数量同等周龄的野生型小鼠(A)和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B),检测A、B两组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T细胞活性)的量,结果如图。 实验说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的CD8+T细胞活性更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与野生型相比,。(3)实验二:研究人员在A、B两组小鼠的腋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再将野生型小鼠均分为A1、A2两组,将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均分为B1、B2两组。3天后,对A2、B2的小鼠注射CD8+T细胞抗体,以消除小鼠CD8+T细胞的作用(实验操作如图)。14天后,对比4个组小鼠的黑色素瘤的重量,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沉默ATPIF1基因可以肿瘤生长。注射CD8+T细胞抗体清除CD8+T细胞的作用后,A2和B2基因沉默的小鼠肿瘤重量均。(4)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致使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抗PD-L1抗体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药物,研究人员猜测抗PD-L1抗体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在治疗肿瘤上具有叠加效果,在上述实验完成的基础上,请从下列选出合适的选项设计完成一组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证实该推测。①黑色素瘤细胞 ②抗PD-L1抗体③CD8+T细胞抗体④A1组小鼠 ⑤A2组小鼠 ⑥B1组小鼠⑦B2组小鼠 ⑧检测IFN-γ的量 ⑨检测黑色素瘤的重量实验步骤:小鼠→注射→→检测→。预期结果:。19.(14分)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雨季时种群密度大幅增加。探究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对草原鼠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野外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非生物因素外,还包括(至少两点)等生物因素。(2)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实验对象开展了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围栏用钢板构成,铁丝网封顶),将相同体重的田鼠幼鼠置于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图2所示。①由图1可知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的增加有利于个体越冬存活、性成熟提前,影响田鼠种群的,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②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生长,从而改变了其在田鼠食谱中的比例。(3)随后科研人员在室内模拟围栏内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饲喂两组田鼠幼鼠,连续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得到了与图1一致的结果,说明。(4)进一步研究发现,田鼠食谱变化使其对果糖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加,进而引起其肠道中能合成短链脂肪酸(宿主的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8 15:01
17页
-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2-28 15:01
7页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答案
2024-12-28 15:01
2页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卷
2024-12-28 15:01
8页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答案
2024-12-28 15:01
1页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2024-12-28 15:01
4页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2-28 15:01
7页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8 15:01
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