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答案
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5页大小:281.6 K上传日期:2023-11-20 10:36浏览次数:83 侵权/举报

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5CBCDD6-10AADCC11-15DCACB16-20BBABA21-25BCDCC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诸子百家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都有对国家治理的主张,体现了他们都主张社会从无序重归有序,故选C。A、B、D都不是诸子百家的共同主张。2.【答案】B【解析】材料提到“秦汉以来,中央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根据所学,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格局的发展概况,排除A;从材料和史实可知,先秦的封建统一并非是实行郡县制的结果,排除C;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细心耕作,禾苗繁茂,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故选C项;“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土地所有权的变动,但开始合法化表述有误,排除A项;B项谚语意思是一个男子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会有人挨冻,指必须重视衣食的生产,体现重农思想,但未涉及抑商,排除B项;“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指农业是根本,种地比经商可靠,体现重农抑商观念,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教材是政府颁布的,代表了国家的意志,渗透了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宋代以降至明清,理学盛行,理学又强调伦理道德秩序,所以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促成少儿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故选D。A、B、C.都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番舶来银百万计”,“无复有人种菽粟”,“繁荣富丽压苏杭”可知这时中外贸易繁荣,白银内流,农产品商品化,工商业发达,这符合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特点,故选D。汉魏洛阳农业主要还是种菽粟,没有大量白银内流,故排除A。隋唐长安也没有大量白银内流,故排除B。宋代江淮草市也没有大量白银内流,也没有繁荣富丽压苏杭,故排除C。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廷推”制度之下,如果出现四品以上大臣缺员的情况,其程序是先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然后再经“皇帝批准”才能任用,这种做法有利于比较理性地选拔称职的官员,故选A项;根据所学,中国古代行政体系的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行政效率提升信息,排除C项,D项“有效制约”不符合史实,表述有误,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据题干鸦片战争后,外国输华商品日益增多,中国的原材料出口也不断增加,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表明经济半殖民地化加深,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生产方式(机器化大生产)信息,排除B项;C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C项;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在很长时期都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8.【答案】D【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感到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后勤、燃料、运输等困难,于是他们开始感到仅仅“求强”是不行的,从而把注意力转向“求富”,因此创办了大量新式民用企业,洋务运动转入“求富”阶段,表明洋务运动较以前深入了一步,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洋务企业的发展结果,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清政府因为自身阶级时代局限性,在当时没有认识到中体西用的缺陷,排除B项。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C项错误。9.【答案】C第1页,总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根据“调和中西、折衷新旧的态度得到光绪帝的赞赏”,结合所学当时维新派和保守派论战,可反映新旧势力就变法激烈争锋,故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光绪帝的赞赏《劝学篇》调和中西、折衷新旧的态度,并不能体现动摇了变法决心,依据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是开始于1898年6月,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该书“不胫而遍于海内”,洋务运动声势再度高涨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当时正在逐渐壮大,故排除D。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早期救国思想主张的水平,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早期的思想主张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及认识到人才培养及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超出同期的康梁思想水平,故选C项,A项错误。1894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未提出,也还未转向革命立场,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五四运动是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后期演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进行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尤其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这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十月革命有相同之处,故选D。部分欧美报刊并不会因为北洋政府查封进步报刊而改变态度,故排除A。五四运动爆发初期青年学生就已经呼吁“外争国权”而欧美报刊当时是同情态度,故排除B。C项与材料正好相反,故排除C。1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农民运动打击了土豪劣绅,连国民党反动派都惊动了,说明农民运动影响大,这可以反映毛泽东认识到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故选C项。与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无关,故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农民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而不是应对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故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革命的方式,故排除D。13.【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包含的信息有:预备军、正规军、游击队等抗日力量形成联动轮转态势一致对向日本军人,日本无论怎样进攻都会遭到有力抵抗(这一槌),故选A项。B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在1937年9月已建立,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整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是运动的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可知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反映了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人民的当家做主,激发了人民建设新政权的积极性,故选C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建国初期爱国卫生的具体效果,排除B项;建国初期依然面临着物质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困境,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材料中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美国近70年对中国的6次战略误判,背后充分体现了美国长期敌视、遏制、打压中国冷战思维的险恶用心,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合作和竞争,对抗与沟通并存,“始终”表述有误,排除A项。美国霸主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受到削弱,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前两次误判无法得出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杰出人物和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时通过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再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故选B。A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项是中共十五大的意义。D项是中共十四大后开启,故排除A、C、D项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通过立法赋予刺杀僭主的家人特权,表明雅典反对僭主,提倡要顾及城邦公民权益,这有利于维护民主,故选B。直接民族的弊端比如忽视集中权力和选拔有政治素养第2页,总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人等,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并未说对象是平民还是贵族,故排除C项。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据材料罗马在治理帝国的法律以及工程建筑上要比希腊人更高明,说明罗马的创造性,而在其他方面确继承了希腊文明,体现了继承性,故选A项。B、C、D选项均未体现该特点,故排除。19.【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较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是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再结合材料,可知当时意大利成为欧洲文化革新中心,故选B。当时地中海沿岸是欧洲经济中心,排除A。文艺复兴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20.【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看出其形成是英国政治传统继承发展的产物,也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务实和妥协的政治智慧,故选A项,《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英国国王已经“统而不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可知,英国普通民众能够消费以往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说明世界市场不断扩展,使以往稀有的产品大量流入欧洲,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B项正确;材料与商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A项;18世纪90年代,工业革命还没完成,排除C项;社会贫富差距缩小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根据“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可知马克思重视与工人运动结合。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2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苏联农业1953年比1913年还下降了,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斯大林模式之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所导致的,苏联模式在苏联长期存在日益僵化,所以出现了材料的现象,故选D。苏联粮食产量不是持续下降,而是波动性变化,排除A。农业的重要性逐步下降不符合史实,排除B。战争破坏了经济,1950年恢复到战前水平了,故排除C。24.【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表明精英人士对宗教初始兴趣比例逐渐下降,对科学初始兴趣比例逐步上升,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地位下降,即科学革命影响宗教观念,故选C项;A项“无法兼容并存”表述错误,排除A项;1700年,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信息,排除D项。25.【答案】C【解析】据材料“抽象化”“变形”“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等信息,可判断出是表现主义流派,属于现代主义风格,C项正确,由此,A、B、D都不正确,故排除。26.(12分)(1)特征:出现实力雄厚的地域性商帮;形成全国性贸易网络;以一个地区为中心,向周边扩散,辐射全国;贸易网络比较成熟;长途贩运,贸易发达。(任答三点得6分)(2)积极影响:把儒家伦理道德引入商业经营,诚信经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商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勤俭经商的观念逐渐形成;有利于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自身商业竞争,促进商业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消极影响:对待官员必须谦卑,商人对权势的畏惧,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总体较低;不利于明第3页,总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27.(11分)(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进行;启蒙运动的深入;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女权运动者的推动。(任答三点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背景不同:第一次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以不合理法律为斗争对象,第二次涵盖多个领域、涉及多个方面。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主要影响美国,第二次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任答一点2分,任答两点5分)28.(12分)【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提取信息,自拟论题。从整体材料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体现出的共性,如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调整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调整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不断演进,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变化体现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等。任选一个时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具体背景、任务及影响等方面分析,如1921年-1952年,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解决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1953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三农”政策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1978年-1992年,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改革开放等等。示例1论题: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国情解决“三农”问题(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为了彻底完成反封建任务,中国共产党在1950年-1952年进行土地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