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docx页数:9页大小:2.7 M上传日期:2025-01-19 13:50浏览次数:147 侵权/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2025.1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大溪文化1.彩陶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影响范围可达黄河上游、下游,以及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这说明A.彩陶制作最早出现在黄河中游地区B.彩陶的出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C.各地的文化因素逐渐汇聚中原地区D.黄河中游地区文化呈现跨区域发展2.巡视制度是中国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方“汉代巡视制度表”的解读,正确的是负责官员及级别巡视对象巡视内容(部分)刺史(州)郡国纠察强宗豪族“田宅逾制”;纠察郡国官员不法行为督邮(郡)县劝课农桑;平反冤狱;考核官吏;宣传教化;选拔人才廷掾(县)乡劝课农桑;缉捕盗贼A.刺史巡视的对象仅限于各郡 B.汉代建立了多层级的巡视系统 C.巡视官员品级低且权力不大 D.汉代各级巡视的内容基本一致3.6世纪初期,中原地区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原先几乎绝迹的水碾、水碓等粮食加工工具恢复使用,马、骡、骆驼等牲畜的驯养及治疗技术被带到中原。以上现象表明 A.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取得了成效 B.北方各族内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C.北朝的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D.黄河流域传统生产方式发生改变4.唐朝政府对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知识定期更新,先由兵部确定纲要条目,再交由地方完成。此做法A.表明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B.有效地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扩大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探索出最早的历史地图绘制方法5.1044年,北宋以城墙、城门为界,将天下州县城内人户分为十等,此处十等仅限于城中有固定资产的工商业者,城中仍按有无固定资产分为主户和客户。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①两税法规定按户等缴纳户税 ②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③户口分布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④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明初,位于西域门户的撒里畏兀尔社会秩序混乱。1396年,陈诚受朱元璋派遣安抚各方,重新设置了安定等三卫。此后他又四次携国书和礼品出使西域及中亚各国,著有《西域行程记》等,后人称“其功不减于和”。陈诚的历史贡献主要是A.稳定了撒里畏兀尔的秩序,重新设置三卫B.首次建立中原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C.留下记录有西域山川地理名称的珍贵文献 D.巩固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保证丝路的通畅7.下表为1893-1913年各国在华商行户数统计。对其解释正确的是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其他各国总计18933543033814212285801903420114711593612414312921913590131106296126912291843805①19世纪90年代,中国“一口通商”的局面开始被打破②英国利用“世界工厂”和殖民霸主地位率先取得优势③甲午战后列强在华投资增长有利于洋行户数持续上升④一战期间,日本和俄国成为在中国争夺的最主要对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我是做劳工的,从前不知道自身与国家有什么干系,现在到欧洲战场,看到不同国家的人为国牺牲性命,不知不觉就生出一种爱国爱家的心”,“出国后见到各种先进的机器、农具和军事设备,……回国后可以开导亲友。”以上华工的心声反映出A.华工为协约国获胜做出重要贡献 B.中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引发了抗争C.华工萌发了“实业救国”的观念 D.华工见识的增长和民族意识的觉醒9.《国民革命歌》在北伐期间广为传唱,词作者邝鄘经历的大事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任国民革命军宣传科长时完成创作 ②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③随朱德转战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④随叶挺部参加南昌起义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10.忽必烈下令在大都建造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1978年,工作人员在整修时发现一份写于“民国廿六年十月初三日”的手稿。作者痛斥侵略者“飞机大炮到处轰炸”,“枪杀奸掠无所不至”,抒发了“登古塔追古忆今”之感。该手稿A.证实了元朝民族交往进一步加强 B.见证了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C.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D.表达了民众盼望和平建国的心声11.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对地主及其家庭,以及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政府官员、国民党党员等,也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这些规定A.落实了“平均地权”政策 B.推动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12.毛泽东说:“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此话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坚持①中国道路 ②统一战线 ③理论创新 ④人民至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1950-1966年,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新设了一批专业期刊,《经济译丛》译介苏联《经济问题》杂志的文章,《世界经济资料》和《世界经济文汇》刊发各国的新成果,还有《东南亚经济资料汇编》等。创办以上期刊旨在A.全面借鉴苏联的改革经验 B.推动中国与邻国的经济合作C.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需要 D.为改革开放做思想理论准备14.“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涵盖古希腊文明的各个时期。以下主题和相关史事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主题相关史事A爱琴文明率先掌握冶铁技术,提高耕作效率B城邦兴起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制度发挥作用的地方C古典时代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D文化远播“通用希腊语”流行于希腊化世界的广大乡村15.12-14世纪,一些西欧封建主把庄园中原来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变为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同时,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此现象反映出西欧A.城市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 B.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C.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已崩溃 D.农民已经成为自由劳动力16.考古学家发现,印第安人在北美洲一个峡谷中留下的岩画记录了骑马狩猎的情景,而美洲原来没有马,是欧洲移民把马带到美洲的。由此可见,马的洲际交流①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 ②拓展了印第安人的艺术题材③推动了美洲经济的发展 ④促使印第安人转向游牧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革命把法国凝结成一个‘民族’,对革命的自豪感使法国人将‘自由’‘平等’视为天职,他们要解放在专制制度压迫下受苦受难的全欧洲。”从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法国革命的特点是A.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B.民族国家形成是革命爆发的前提C.革命的精神和原则随战争传遍欧洲 D.遭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18.工业革命前,英国陶瓷业规模小、工艺落后。乔赛亚·韦奇伍德建立大规模的陶瓷工场,雇佣几百上千的工人,把他们分成许多组,每组只负责一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把关。经此改造后不使用机器却做出全欧洲最出色的产品。这说明A.陶瓷制造只能通过手工来完成 B.科学分工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C.英国工业革命存在很大局限性 D.使用机器生产是传统行业的出路19.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说:“用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代替是与交完粮食税之后的贸易自由相联系的。”列宁的话揭示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当时苏俄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状况 B.保证农民手中有足够的口粮和种子粮C.引导农民将生产资料从私有转为公有 D.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助推生产力发展20.1950年,以美国为首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1952年,该委员会下设“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施更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1994年,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对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评述,正确的是A.背离了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B.阻断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往来 C.加强了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 D.推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0分。21.(6分)“来使”和“夷使”从孔子以来,就已把文化作为区别华夷的主要标准了。正如韩愈所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乾隆帝曾下谕说“正统者,继前统受新命也”,少数民族王朝统一了华夏,并接受了中华文明,就算正统。1750年,西藏发生叛乱,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有亏尺寸。”平定叛乱后,乾隆帝取消郡王设置,西藏最高权力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行使。1787年,乾隆帝召集军机大臣等,批评陕西巡抚巴延三奏报达赖喇嘛遣使过境日期一折使用“夷使”字样,“甚属谬错”。他说,西藏“久隶版图”,应以“来使”书写!——摘编自《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乾隆经营西域与避暑山庄》依据材料,概括乾隆帝的主要观点;(3分)简述乾隆帝强调用“来使”代替“夷使”的相关背景。(3分)22.(14分)中国近代革命史迹中国近代革命史迹是指自1840年起,中国人民在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要遗产。(1)选择两个不同标准,完成两种革命史迹的分类方案。(要求:写出划分标准,每类各举2例。)(6分)(2)任选材料中的三处史迹,说明其反映的中国革命的特点。(要求:列出三处史迹,凝炼一个特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23.(10分)非洲地理探险材料一18至19世纪欧洲人到非洲内陆探险大事记时间重大事件(部分)1788年英国成立由贵族和富有的商人组成的非洲协会1821年法国成立世界首个地理学会,后发出通知《奖励到廷巴克图和非洲内陆的一次旅行》,奖励要求:一是科学领域的地理考察,包括地形、水质等;二是获取人文领域的知识,包括当地居民的肤色、脸型、头发、服饰、风俗习惯、食品、特产、军队和法律等1828年受法国地理学会资助,法国人雷内·卡耶到达廷巴克图,后出版附有路线图的《在非洲中部的通布图和杰内旅行的日记》约1850年奎宁开始批量生产,并广泛用于治疗疟疾1850-1855年德国人巴特在探险中采用比较语言学、阿拉伯文手稿、口述及岩画艺术等方法研究,出版了《在北非和中非的旅行与发现:考察日志》1871-1872年斯坦利受《纽约先驱报》派遣进行了两次非洲探险,第二次出发时356人,返回146人,他也多次被原住民袭击,著有《穿越黑暗大陆》等1874-1877年1876年国际非洲协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摘编自潘华琼《从地理探险到柏林非洲会议》讲座材料二许多欧洲探险者留下了旅行日志。斯坦利在其著作中写道:“所有这些黑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无法无天的;……非洲没有剧院、报纸或令人愉快的社会。……数百万人需要衣服和装饰品、枪支和火药、刀和针、陶器和玻璃器皿,他们有丰富的象牙、橡胶、染料、树胶和油脂产品来交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下刚果河和上刚果河之间修建一条轻便廉价的铁路。”上图是其描绘的维维据点的情形。(1)依据以上材料,评析欧洲探险者的旅行日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6分)(2)结合史实,分析19世纪欧洲人进行非洲地理探险的动因和条件。(4分)24.(11分)国际联盟材料一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与会各方就诸多问题展开“交锋”。国际联盟委员会成员资格仅限于最高理事会成员,对此德国认为国联是对“不幸的1815年神圣同盟构想的复兴”,拒绝接受它。法国坚持国联必须是战争联盟的继续,成为能够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国际联盟必须是一个防御性联盟”。美国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