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3月联考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15=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ABCADBDCCCBDCB1.A【解析】从《日书》中“丁亥生子,攻(工)巧(技艺高),孝”“庚寅生子,女为贾,男好衣佩而贵”“壬寅生子,不吉,女子为医”可知,当时出生时日与未来从事的职业或身份有所关联,反映出社会上存在工匠、商人、医生等多种身份,体现了社会身份的多样性,故A项正确;材料仅提及丁亥生子技艺高,不能以偏概全说明重视手工技艺传承,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阶层流动通道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2.A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动态【解析】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诸侯势力,将王国统辖的支郡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汉朝内部政治稳定,有了较为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为汉武帝大规模对匈奴用兵提供了条件,因为对匈奴作战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故A项正确;东汉末豪强崛起形成割据与西汉前期削弱诸侯势力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主要是多种复杂因素导致,与西汉前期举措关联性不强,故C项错误;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是汉初恢复经济的政策,材料举措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并非休养生息政策的延续,故D项错误。3.B【解析】中唐以前凭借官职、士族亲属关系等享有免赋役等特权,社会地位高;两税法实施后以资产定税,资产多者税多,这使得权贵在经济上的优势被削弱,因为他们不能再单纯依靠身份减免税役,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权贵经济优势的削弱,而非社会阶层流动,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两税法对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传统社会结构并没有因两税法这一举措而改变,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4.C【解析】元末明初小说《水浒传》中描写了天师祈禳瘟疫等情节,材料中描述因开坛做法惊扰妖魔鬼怪而出现“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的现象,将人间的行为与自然界的剧烈变化联系起来,带有明显的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与道家无关,无法显示道家的权威性,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元朝败亡的反思,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前朝政权的怀念,故D项错误。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动态5.A【解析】从表格中不同籍贯的医学传承脉络来看,大多是家族内部传承(如李时珍家族等)或者师徒传承,传承范围相对局限,说明医学传承存在一定局限,故A项正确;仅从这些传承脉络不能得出传统医学师承制度完善,该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医学理论与时俱进,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医学传承,而非医疗资源空间分布,故D项错误。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动态6.D【解析】1895-1913年,列强在华投资涉及制造业、公用事业、矿业等多个领域且投资数额较大。①材料看不出甲午战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方式,错误;②材料未体现列强之间相互勾结,错误;③表格体现列强在华投资情况,表明中国遭受西方的资本输出,是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表现,正确;④列强在华大量投资设厂,挤压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空间,使民族企业面临巨大阻力,正确。故D项正确。7.B【解析】该学者强调专制时代,人民是君主附属,到了共和时代人民应以自由意志形成国民总意引导国政。这突出了在从专制到共和的转变中,国民思想需要从依附君主到拥有自由意志,即强调国民思想解放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政党创建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看不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证明国民革命运动的必然性,故D项错误。8.D【解析】这些报道突出了工农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治理下抗日根据地风气优良、纪律严明、群众基础广泛,军民团结抗战的局面,这可用以解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故D项正确;在此以前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故A项错误;在战略上支援配合正面战场抗战的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而非这些报道,故B项错误;工农民主政权主要存在于土地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9.C【解析】该地区组织当地劳动力参与建设解决了人力问题,与内迁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利于提升生产技术,发展配套产业能保障产业链完整,建立完善物资调配体系能确保生产生活有序,全方位为工业内迁和三线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故C选项正确;在三线建设时期,主要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发展工业等相关产业,并非追求产业结构均衡发展。虽然该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了配套产业,但不能就此说明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从题干也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故A选项错误;三线建设主要目的是出于国防安全等战略考虑,进行工业布局调整,不是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当时也远未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局面实现的程度,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是“一五”计划完成的成果,与三线建设时期不符,D选项错误。10.C【解析】表格中非农业劳动力的逐步增多,是改革开发逐步深入的背景下经济活力逐步增强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城乡二元体制的变化,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只涉及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而未涉及产业布局的变化,故B项错误;表格信息不能说明这一时期市场主导原则在农村的确立,且这一时期还未形成以市场为主导,故D项错误。11.C【解析】材料反映出撒哈拉商路的贸易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非的食盐等需求,有助于经济要素在非洲的优化,故C项正确;满足了生活需求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不足以反映贸易对于民众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骆驼引入贸易,推动了贸易的扩大,并非是贸易发展推动运输动力革新,该说法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明这一时期非洲的政治环境是否稳定,排除D项。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动态12.B【解析】材料中多个不同的组织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救济活动中,如教会、慈善医院、市政当局、南安普顿商人行会、英国林利吉斯的商人行会等,这体现了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在当时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这些行会的救济行为成为社会救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救济体系的构建,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此时救济体系已经完善,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型,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讨论城市自治对于社会救济的作用,故D项错误。13.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詹姆斯一世试图通过兼任两国王位、要求国民认同为一个政治体、建立专门委员会和统一官方用语等措施来加强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联合,这体现了构建民族国家的努力。然而,他很快发现这些措施并未得到广泛接受,说明构建民族国家进程的有限推进。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主要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中17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且詹姆斯一世的行为与这一矛盾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詹姆斯一世的行为是顺应政治民主化要求,且当时的英国并未出现明显的政治民主化趋势。排除C项。14.C【解析】1809年美国某政治家的观点体现美国的诉求主要侧重于在国际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承担一定责任;而20世纪初威尔逊主张推行美国优越的民主制度,使之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榜样,这表明美国的目标从单纯在国际体系中立足进一步拓展到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民主制度,体现了对外战略目标的逐步拓展,故C项正确;“试图构建国际霸权体系”在1809年美国某政治家提出的观点中体现并不明显,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证明此时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美国政治家的主观观点和战略目标,并没有直接表明美国国际地位已经获得显著提升,国际地位提升是一个客观事实,排除D项。15.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通和扩建无疑大大提升了城市的交通服务能力,使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这与题目中提到的地铁不断扩建、形成庞大的交通网络相吻合。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完整体现出政府在这一时期对民生的投入情况,无法判断其民生投入的增减,故A项错误;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之间的长期政治、军事对抗,而莫斯科地铁的开通是在1935年,远早于冷战的开始。故C项错误;虽然莫斯科地铁作为苏联的一项重大工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但题目中并未明确提及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强调了地铁的军事考虑和后来的扩建。故D项错误。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动态16.【中国古代服饰的变迁】(14分)(1)特点:服饰风格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以服饰颜色等强化等级秩序;受政局变动、民族和外域文化等因素影响;在颜色象征等方面具有延续性。(任答3点得6分。若考生答案表述不规范、逐字逐句照搬照抄材料原文的,应适当扣分)(2)历程:隋朝:黄色与朝政紧密关联。(1分)唐朝:佛教文化影响下,黄色地位上升,民间禁用,品官服色细化,黄色象征政权地位基本确立。(1分)元明清:黄色象征政权地位得以强化。(1分)(若考生答案表述不规范、逐字逐句照搬照抄材料原文的,应适当扣分)影响:强化了统治秩序;丰富了文化内涵;固化了等级观念。(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17.【党的干部队伍建设】(14分)(1)原因:干部数量严重不足;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抗战形势的需要。(每点2分,答3点得6分。)(2)原则;党管干部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德才兼备,政治为主;廉洁自律与作风建设并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若考生答案表述不规范、逐字逐句照搬照抄材料原文的,应适当扣分)意义:提升了党的领导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人才保障;为新中国培养和储备了大量干部。(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18.【物种传播与交流】(15分)(1)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活动推动;意大利自然条件适宜,利于引进栽培;饮食文化独特,西红柿在意大利更易于被接受;人口增长带来食物需求量增大,改良品种契合需要。(每点2分,答3点得6分。若考生答案表述不规范、逐字逐句照搬照抄材料原文的,应适当扣分)(2)主要表现:食物的生产方式变革;食物种类日益丰富,饮食结构变化;饮食理念和礼仪革新。(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一些与新食物相关的产业兴起;推动医学、营养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丰富了欧洲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动态19.【中外休闲文化】(12分)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若考生只从中国或外国某一方面答题,最高只能得6分。关注湖北升学通获取最新动态分项评分项目:观点2分、论证8分、总结升华2分。第一等:9-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能熟练运用史实;文字通顺,逻辑结构严谨。第二等:5-8分。要求:论题基本明确,基本能够运用史实说明问题;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第三等:0-4分。要求:论题不够明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表述一般;结构有欠缺。示例:论题:中外休闲文化由差异走向交融论述:休闲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中国古代,休闲文化受原始宗教信仰、儒佛道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上,强调内心平和及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倾向于通过品茶、书法、园艺等静态活动来寻求心灵宁静与放松。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调节身心,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和内心和谐的追求。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休闲文化则受到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宗教信仰的影响,更多与体育竞技、哲学思考和艺术创作等动态活动相关。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还激发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随着政治文明、市场经济、工业革命、全球化发展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外休闲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无论是静态的品茶、书法,还是动态的体育竞技、艺术创作,都成为了现代人休闲生活的重要方式。综上所述,休闲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又呈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政治答案
2025-03-14 13:35
3页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生物答案
2025-03-14 13:35
4页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日语试题
2025-03-14 13:35
12页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日语答案
2025-03-14 13:35
2页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英语答案
2025-03-14 13:35
11页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英语试题
2025-03-14 13:35
12页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25-03-14 13:35
6页
-
湖北省七市州高三2025年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2025-03-14 13:35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