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格式:doc页数:6页大小:770.6 K上传日期:2025-03-28 20:22浏览次数:108 侵权/举报

万州二中高2023级高二下期月考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不一定能光合作用,能光合作用的一定是生产者B.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动物一定是消费者C.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D.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与a呈正相关,与b呈负相关C.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使物种多样性减小,降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北极苔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强3.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能量金字塔为上窄下宽型B.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且不断被浮游动物捕食,生物量金字塔可能倒置C.如果消费者的个体小而生产者的个体大,数量金字塔可能为上宽下窄型D.如果生物量金字塔或数量金字塔倒置,则对应的能量金字塔也会倒置4.假设某个稳定生态系统只存在一条食物链。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这条食物链上其中4种生物的相关指标(如表,表中“—”表示该处数据省略)。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这4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排序,正确的是( )物种流经生物的能量/kJ生物体内镉浓度/(μg·g-1)生物承受的捕食压力指数(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越大)①—0.0315.64②—0.08—③1.60×106—1.05④2.13×108——A.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稳定阶段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B.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C.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6.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C.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D.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7.下列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其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了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反映了蜾蠃和螟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物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8.某地湖泊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发生了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研究人员研究了各营养级间能量流动的情况,构建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体受到轻微污染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等作用消除污染体现其恢复力稳定性B.科学合理缓解富营养化的措施是从国外引入高效吸收N、P的植物C.该地生态修复后,物种多样性会增加,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提高D.该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6.1%9.梨小食心虫是果园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控制其危害,需要多次喷药防治,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科研人员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田间高剂量、多位点释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掩盖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降低成虫交配概率,以达到防治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通过改变梨小食心虫的性别比例来降低其出生率B.多次、大量喷施农药防治梨小食心虫技术是属于化学防治C.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属于生物防治D.性信息素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交配,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0.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步骤是(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B.将灭菌的落叶设为对照组,不做处理的落叶设为实验组C.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11.假设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猫头鹰的食物有1/2来自兔,1/4来自鼠,1/4来自蛇。若猫头鹰增加了12g体重,则最多需要消耗植物( )A.2800g B.1400g C.5600g D.3900g12.某同学用苔藓、金鱼藻、铁线蕨、蚯蚓、鼠妇、蜗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块、泥土设计制作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缸,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虽然加入该生态缸的成分较丰富,但按生态系统成分可概括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虽然该生态缸处于密封状态,但维持缸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稳定仍需依赖外界环境C.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应当设计保证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与小动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相当D.生态缸放置到阳光直射的位置有利于维持其稳定性13.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大规模、突然和持久性的变化,导致现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往往伴随群落的演替B.富营养化是湖泊和沿海生态系统中发生的稳态转换C.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D.若到达临界点前又重新回到稳态1,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14.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利用无性繁殖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比较有效的措施B.生态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D.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16.下列有关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尽量缩小城市生态足迹面积,可减少对城市内外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B.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小生态足迹C.增大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减少围湖造田、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17.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以下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整体、协调原理,有利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生态学规律,各地可选择不同模式建设C.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尽量选择当地的水生植物遵循了整体原理D.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1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8.1×109kJ,B生物种群同化的总能量为2.15×108kJ,从理论上计算,A同化的总能量最少为( )A.8.1×107kJ B.5.95×107kJC.6.95×107kJD.2.15×107kJ19.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捕获和储存大量有机碳并埋藏在土壤里,被称为海岸带“蓝碳”。迄今为止,在我国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000种,红树林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000种,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B.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扩大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C.海岸带“蓝碳”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海岸带“蓝碳”的储量2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所含能量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c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21.(共8分)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据图1回答:(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C.▲。B主要是指▲。(2)最活跃的成分是▲(填图中字母),其作用是▲。据图2回答:(3)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鹰占有的营养级为▲,蛇和鹰的关系是▲。22.(共6分)淡水水域富营养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水华不仅影响水环境景观效果,还引起水源污染。为更好修复水体,开发、利用水生植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4组实验:①香菇草单独种植(T1)、②石菖蒲单独种植(T2)、③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T3)、④不栽植植物的水样(CK)。探究了香菇草、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池塘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的净化效果以及它们种植前后鲜重的变化量,结果如图a、图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进入池塘后会在香菇草和石菖蒲体内积累、浓缩,这种现象称为▲。研究小组选择水生植物修复污水而不选择陆生植物修复污水,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2)据图a可知,空白对照组污水中总氮质量浓度也会降低,原因可能是▲。(3)据图a、图b可知,香菇草和石菖蒲混合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比香菇草单独种植时污水的净化效果▲,原因可能是▲。23.(共8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三大功能之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2)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填字母),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流动。(3)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为▲;③表示的是▲。(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中的作用是▲。(5)人类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比例逐年提高,如图食物网中,若人获取玉米与大菱鲆的比例由1:1调整为1:3,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人获得的能量是调整前的▲倍(用分数表示)。24.(共6分)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问答:(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A→D过程体现了河水受到了轻度污染后的自净过程,说明了▲,其基础是▲。(3)浮游动物在河流的▲段数量增加,原因是▲。(4)了研究某种藻类(伊乐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从螃蟹塘中选择长势较好的伊乐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结合上图分析,实验组24-48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25.(共12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植食动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级外,还有可能是▲。(2)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是▲×103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4)在震后经济恢复过程中,人们考虑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原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