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扩大范围,“部分”“相关”,不是全部;B项,混淆时态,“正在日益”“已经让人感到不适”;D项,曲解文意,“就是要”绝对化,说明是唯一手段,“关键在于”相对化,说明是核心手段,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B强加因果,“购买赛事运营权”是常规的盈利手段,没有直接导致“体育竞技不再纯粹”。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与论据的能力。A例证证明“饭圈”乱象对体育领域造成的严重危害,未涉及其他领域的渗透。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案:(1)关注点转移:粉丝从赛事本身转向明星娱乐化内容,弱化竞技精神;(2)利益圈层形成:资本与平台合谋,将体育圈变为“星工厂”,制造攀比潮;(3)舆论环境恶化:控评、引战等行为绑架舆论,破坏体育公平讨论空间;(4)运动员压力:私生活侵扰与心理负担影响竞技状态,违背“球场见”的体育本质。(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答案:以下是作为赛事主办方负责人,针对避免“饭圈”乱象干扰的三条具体措施:(1)制定严格观赛规则:明确禁止辱骂、喧哗等行为,现场设置文明观赛提示并配备安保人员及时制止违规行为(2分);(2)管控商业营销边界:禁止赛事合作品牌利用运动员“人设”进行CP营销或煽动粉丝对立(2分);(3)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与平台合作监控恶意话题,封禁煽动对立的账号,引导理性讨论赛事技术(2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严格观赛规则。具体措施是,在赛事门票、场馆入口、座位区等显眼位置张贴文明观赛提示,明确禁止辱骂、喧哗、干扰比赛等行为;配备专业安保人员,实时监控观众行为,对违规者及时警告或驱逐;设立举报渠道,鼓励观众举报不文明行为,并对举报者给予奖励(如纪念品或门票折扣)。通过规则约束与现场管理,减少极端粉丝对比赛秩序的直接干扰,营造良好的观赛氛围。管控商业营销边界。具体措施是,与合作品牌签订协议,禁止利用运动员“人设”进行CP营销、煽动粉丝对立等行为;限制赛事周边产品的过度炒作(如应援物、明星卡等),避免将运动员偶像化;在赛事宣传中突出竞技技术与体育精神,减少对运动员私生活的过度曝光。由此,切断“饭圈”产业链的盈利渠道,防止商业资本利用粉丝情感牟利,回归赛事本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具体措施是,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实时监控赛事相关话题,封禁煽动对立、恶意炒作的账号;设立官方账号发布赛事技术分析、运动员表现等专业内容,引导公众关注竞技本身;对恶意传播不实信息、诽谤运动员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并公开处理结果。通过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减少“饭圈”乱象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维护赛事公平性与公信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导语】《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人物的本领及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天津的奇人异事,通过小人物命运折射时代变迁。其风格统一、传奇色彩浓郁、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也展现出中国民间文化的精巧技艺与其中蕴藏的智慧。截止到2019年,全本共54篇故事。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正符合了老蔡‘无用之为大用’的家传”说法错误,无中生有。老蔡家在三角地上建屋开店,只是说明他爱发动脑子善用地,而“万年青”店名是体现邻人对小店的喜爱、寄托他们对小店长久兴旺的祝愿。B.“心安理得”的说法错误。D.结尾未明确“不可调和”,金子美离开后老蔡的反应更多是维护家族信誉的极端表现,而非强调冲突无法解决。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几代人”“时代变迁”与原文单一时空背景不符。8.答案(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这一细节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导火索(金子美破规导致冲突),老蔡反复强调“千万别离身”“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凸显“永不关门”的规矩不可违背,为后文金子美关店引发老蔡暴怒的激烈冲突埋下伏笔;(2分)(2)深化主题内涵:这一细节是刻画老蔡“规矩即信仰”的偏执性格的核心笔墨,揭示老蔡将“守店”视为家族百年信誉的象征,金子美因关店被斥“你坑了我祖宗”,老蔡视破规为家族声誉的崩塌。其极端化守规行为,折射传统乡土伦理在现代社会中脆弱而固执的存在状态。(2分)(每点2分,需结合文本内容与主题表达,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细节描写的作用与主题挖掘的能力。冯骥才的《万年青》通过老蔡与金子美的冲突,揭示了传统乡土伦理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以及“守规矩”背后复杂的文化心理。其主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解读:(1)传统规矩的坚守与困境:老蔡家族“百年不关门”的规矩,是乡土社会中“信得过”的象征。这种规矩源于熟人社会的道德契约,通过几代人“用多少年时间较量”建立。规矩不仅是行为准则,更是家族尊严与社群认同的载体。然而,老蔡对规矩的极端化坚守(如拒绝儿子回店帮忙、斥责金子美关店),暴露了传统伦理的僵化与脆弱性——一旦破规,百年声誉瞬间崩塌。(2)现代化对乡土伦理的冲击:金子美作为北洋大学堂学生,因参与“洋人拍照”等现代活动打破规矩;他试图用“自掏腰包补款”的现代诚信逻辑弥补过失,却遭老蔡彻底否定。金子美的行为象征效率至上、个体优先的现代价值观,与老蔡“规矩即信仰”的乡土伦理形成尖锐冲突。冯骥才借此暗示:传统道德体系在现代化浪潮中难以自洽,新旧价值观的断裂往往以悲剧收场。(3)诚信的双重性与文化根性:老蔡的诚信基于乡土社群“知根知底”的集体监督,具有排他性与封闭性;金子美的诚信基于个体道德自觉(主动补款),更具普适性,但缺乏文化根基。小说质疑了“诚信”的绝对性,老蔡的诚信实为对“规矩”的病态执念,而金子美的诚信则因脱离文化语境沦为无效。二者冲突折射出传统伦理现代化转型的阵痛。综上所述,《万年青》通过一间小杂货铺的兴衰,探讨了传统规矩的文化意义及其在现代性冲击下的生存困境。冯骥才既批判了乡土伦理的保守性(如老蔡的偏执),也反思了现代价值观对文化根脉的割裂(如金子美的“无意之失”),最终指向对文化传承中“守正”与“创新”平衡的深刻思考。答案(参考下面解析,联系文本内容,答出1点给2分,正确联系教材篇目给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学文本的多元解读能力。冯骥才的《万年青》通过老蔡家族对“店铺永不关门”规矩的坚守,深刻揭示了“守规矩”背后的文化心理。这一行为不仅是家族信用的象征,更承载着乡土社会中的伦理契约与身份认同。以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规矩是家族荣誉的根基。老蔡家“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规矩的延续成为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遗产;老蔡暴怒时喊出“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将破坏规矩视为对祖先的亵渎。其文化心理是,在传统宗族文化中,规矩是家族“脸面”的象征,守规矩不仅是行为准则,更是对祖先的敬畏与家族尊严的捍,一旦破规,意味着家族百年积累的声誉毁于一旦。(2)规矩是乡土社会的道德契约。万年青“信得过”的口碑源于几辈人与街坊“用多少年时间较量出来的”信任;街坊见老蔡“神气不对”,侧面反映破规行为触动了熟人社会的集体道德评判。其文化心理是,在封闭的乡土社会中,规矩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老蔡的店铺“从不关门”,实质是以行动兑现“随时服务乡邻”的隐形承诺,破规则打破了“熟人信任网”,导致个体被排斥于社群之外。(3)规矩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老蔡“死守规矩”,甚至拒绝儿子从北京回来帮忙,体现他将规矩视为比亲情更重的生命意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先跟他招呼”,规矩的坚守成为他在社群中获得尊重与存在感的来源。其文化心理是,对老蔡而言,守规矩已内化为人生信仰,他通过极端化的守规行为,构建自我价值——仿佛只有如此,才能证明自己配得上“万年青”这块招牌,配得上乡邻的敬重。(4)规矩与现代社会冲突的悲剧性。金子美作为大学生,认为“关门一天无伤大雅”,代表功利化、效率至上的现代思维;老蔡的暴怒与绝望,映射传统道德观在现代冲击下的无力感。其文化心理是,规矩的崩塌不仅是行为失控,更是传统伦理体系遭遇现代性解构的缩影,老蔡的愤怒实为对文化根脉断裂的恐惧,而金子美的困惑则暗示新一代对乡土逻辑的疏离。以下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体现“守规矩”深层文化心理的经典课文及分析:——《祝福》(鲁迅)文化心理:封建礼教对“规矩”的极端化束缚。祥林嫂因“再嫁”违背“从一而终”的贞洁规矩,被鲁镇人视为“不祥之物”,最终在“祝福”仪式中被排斥至死。揭露封建礼教以“规矩”之名剥夺人性自由,展现底层女性在道德枷锁下的生存困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水浒传》节选)文化心理:官场规矩与个人觉醒的冲突林冲初时隐忍退让,严守“忠君畏权”的官场规矩;后在山神庙打破规矩,手刃仇敌。反映传统“君为臣纲”规矩的压迫性,以及个体在绝境中对规矩的反抗。——《边城》(沈从文)文化心理:乡土社会中的自然伦理规约茶峒人遵循“端午赛舟”“唱山歌求爱”等习俗;爷爷坚持“摆渡不收钱”的朴素规矩。展现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乡土社会中,规矩作为自发道德契约的和谐性。——《氓》(《诗经·卫风》)文化心理:婚姻伦理中的性别双重标准女主人公恪守“嫁夫从夫”的规矩却遭抛弃,“氓”破坏婚约规矩却不受谴责。批判古代社会对女性“守规矩”的严苛要求,揭露礼教规矩的性别压迫本质。——《窦娥冤》(关汉卿)文化心理:孝道规矩与天道正义的抗争窦娥为守孝道替婆婆顶罪(“守规矩”),临刑前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打破世俗规矩,向天讨公。展现个体在“守规矩”与“求正义”之间的撕裂,反映规矩对底层人民的戕害。——《陈情表》(李密)文化心理:忠孝两难中的规矩平衡术李密以“祖母病重”为由拒仕,用“圣朝以孝治天下”化解忠孝矛盾,既守孝道规矩,又不触皇权威严。体现儒家“忠孝一体”伦理观,及士人在规矩夹缝中寻求生存的智慧。——《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文化心理:国家大义对规矩的超越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打破官阶尊卑规矩,廉颇“负荆请罪”打破武将尊严规矩。展现中华文化“守规矩而不拘泥”的辩证思维,规矩服务于更高道德准则(如家国利益)。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答案BDF【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读此则为王者师矣”表达读此书的结果,表意完整;“后十年兴”表明十年后的情况,应断开;“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说十三年后张良与老者相见地点,“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表明黄石就是老者,所以在“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处断开。11.答案D【解析】A选项:“履”为为动用法,“哀”也是为动用法,二者用法相同,该选项正确。B选项:两文中“长跪”均是两膝着地,直身而跪,意思相同,该选项正确。C选项:材料中“加”是凌驾、侵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加”意为施加、强加,意译为攻打,二者意思不同,该选项正确。D选项:“间不能容发”和“无毫发爽”的“发”都是“毛发、头发”的意思,该选项错误。12.答案C【解析】选项C:原文表明张良遇到沛公时,沛公并非“势力非常强大”,只是沛公赏识张良对《太公兵法》的见解,张良才追随沛公,该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所以该选项错误。13、答案(1)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让自己的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衣褐”“直”“顾”各1分,句意1分)(2)老人离开了大约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小子可以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所”“平明”“会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物理答案
2025-03-29 22:58
2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
2025-03-29 22:58
7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
2025-03-29 22:58
10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答案
2025-03-29 22:58
18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5-03-29 22:58
16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2025-03-29 22:58
8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
2025-03-29 22:58
10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2025-03-29 22:58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