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1页大小:2.1 M上传日期:2025-04-05 18:13浏览次数:100 侵权/举报

二模历史答案1.B2.C3.C4.D5.A6.D7.B8.A9.C10.C11.A12.C13.C14.C15.B16.A17.(1)变革趋势:由手抄到活字印刷到机械印刷(载体变化);由文言垄断变为白话文(语言变化);由官方主导变为民间书局(主体变化);由科举应试为目的变为思想启蒙;受众对象由士大夫精英变为青年大众。(2)如何推动社会转型:助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服务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18.(1)不同之处:近代桥梁多由列强主导修建,主权受制于人,新中国初期即注重自主设计,逐步实现技术突破;近代桥梁发展缓慢,分布不平衡,新中国桥梁数量爆发式增长,区域分布均衡化,形成全国路网;近代桥梁功能单一,新中国桥梁功能综合化。(2)历史意义: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彰显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改善民生;推进城市化进程;传承时代精神,凝聚了民族自信。19.(1)原因:冷战后期,军备竞赛;里根政府;意识形渗透态;苏联改革(戈尔巴乔夫)。(2)认识:影响了苏联民众的认知尤其是严重损害了苏联政府的形象;影响了苏联领导层的判断与决策;推动了苏联解体;重视对美国认知战的研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筑牢国家文化安全防线;提升外交战略主动性;强化网络空间治理与技术创新等。20.观点:民族蜂巢冲击中原帝国的统治秩序论述:秦朝时,匈奴控制蒙古高原东部,频繁袭扰辽东、辽西等地,秦始皇修长城以防御。汉朝初期,匈奴势力强大,时常南下劫掠,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后以和亲换取安定,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北伐匈奴,虽取得重大胜利,但长期战争也消耗了汉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句丽的东北霸权,高句丽占据辽东及朝鲜北部,隋炀帝三征失败导致民变亡国;唐太宗、高宗耗时数十年,联合新罗灭高句丽(668年)。高句丽长期牵制中原资源,暴露东北边疆对王朝存亡的致命影响。唐初契丹依附突厥,武周时期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唐,攻陷营州(今辽宁朝阳),震动河北。玄宗设节度使镇抚东北,却为“安史之乱”埋下边将割据隐患。粟末靺鞨建渤海国(713-926年),名义上臣属唐朝,实则独立经营东北,阻隔黑水靺鞨等部南下,成为唐朝东北边疆的“双刃剑”。东北势力从单一游牧民族转向半农耕政权(如高句丽、渤海国),对中原构成更复杂的政治、军事挑战。小结:东北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是农耕、游牧、渔猎三大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每一次冲击都推动制度创新、疆域整合与文化交融,最终有利于塑造统一多民族国家。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