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5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化学答案
2025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化学答案
格式:pdf页数:8页大小:764.1 K上传日期:2025-04-10 02:10浏览次数:217 侵权/举报

7.【答案】A【详解】A.液晶分子中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从而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A正确;B.较高压力、温度和引发剂作用下,乙烯加聚成密度较小的聚乙烯,即低密度聚乙烯,B错误;C.碳纤维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D.暖宝宝放热是利用原电池原理,铁作负极,最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错误。8.【答案】D【详解】A.根据反应过程知,A与B反应是成肽反应,生成C和水,是取代反应,A正确;B.合成E时,E中含有两段由物质D形成的链节,每段需要m个D,所以合成E时,参加反应的D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m∶1,B正确;C.E中的含氧官能团有4种,即酰胺基、醚键、羟基和酯基,C正确;D.E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水解后可以转化得到A,但不能得到碱性物质B,D错误。9.【答案】C【详解】A.浓度相同的CF3COOH和CCl3COOH两种溶液,,F的电负性强于Cl,F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强,导致羧基上的H更容易电离,因此现象应为CF3COOH的pH更小,A错误;麦芽糖自身有还原性,也能和新制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则该实验不能说明麦芽糖发生了水解,B.CuOH2B错误;2222C.Ba与CrO4形成难溶的BaCrO4沉淀,使反应Cr2O7H2O2CrO42H的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C正确;D.盐酸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则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含有二价铁,故D错误;10.【答案】D【分析】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分别位于第一、第二、第三周期,则W为H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则X为C元素;Z为Na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C大,比Na小,说明Y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Y是O元素,以此分析解答。【详解】A.体现超分子分子识别的特征,A错误;B.CH4与H2O均为分子晶体,H2O可形成分子间氢键,为非密堆积,CH4为密堆积。C.H、O、Na三种元素中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有H2O2、H2O、Na2O、Na2O2、NaH等,至少有三种离子化合物,C错误;D.水分子间存在氢键,X与W组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Y与W组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低,即CH4<H2O,其它化合物不一定,如C10H22沸点高于100度,故D正确。{#{QQABLYyEogAgAAAAAAgCQwEgCgKQkAACAQoORBAQIAABwBFABAA=}#}11.【答案】D--【分析】NO2在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X,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X中氮元素化合价比+3价低,X可能为NO或N2O,X在X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Y,Y中氮元素化合价比X中低,X、Y均为氮氧化物,则Y为N2O、X为NO,据此分析;【详解】A.分子构型N-N-O,中心的N形成2个σ键,无孤电子对,N原子采取sp杂化,N2O的分子是直线形的,A正确;B.9gNO物质的量为0.3mol,转移电子0.6mol,B正确;C.pH越小,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根据越弱越水解,碱性NH3·H2O>NH2OH,C正确;D.⑥氮化合价上升,D错误。12.【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原电池工作时冷端→,发生加氢反应,热端→,发生去氢反应,即冷端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热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冷端为正极,热端为负极,正极反应为+2e-+2H+,负极反应为-2e-+2H+,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分析可知,pH:冷端>热端,故A正确;B.结合两端反应,对醌、对苯二酚浓度不变,不需要补充,故B错误;C.含羧酸的纳米颗粒在不同温度下溶胀或收缩,从而释放或吸收H+驱动电极反应发生,则温差恒定时该电池能持续工作,形成连续的反应和持续的电流,不需要充电恢复,C正确;D.由分析可知,冷端电极为正极电势高,热端电极为负极电势低,故D正确。13.【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随着cCl的增加,cAg逐渐减小,故线l1对应于pcAg,随着cCl的增加,2323逐渐出现AgClAgCl2AgCl3AgCl4的转化,故AgCl2、AgCl3、AgCl4依次出现,即线l2、l3、23l4分别对应于pcAgCl2、pcAgCl3、pcAgCl4。7310【详解】A.由线l1知,cCl10mol/L时,pcAg3,即cAg10mol/L,故Ksp10,A正确;+-2-2-+3-B.由题干知①+②+③得Ag(aq)+3Cl(aq)AgCl3(aq),K=c(AgCl3)/[c(Ag)c(Cl)],由多重平衡的复合平衡常数规则知,K=K1K2K3,B正确;{#{QQABLYyEogAgAAAAAAgCQwEgCgKQkAACAQoORBAQIAABwBFABAA=}#}-c-aC.由N点坐标知,K3=10,由M点坐标知,K4=10,③+④得到反应式为3-a+c-3-AgCl2aq2ClaqAgCl4aq,其平衡常数K=K3K4=10,P点cAgCl2=cAgCl4,故P点的-a+c/2a+ccCl-=K=10,即lgcCl-=,C错误;2D.P点溶液中有Na,根据电荷守恒应满足关系:+++---2-3--cAg+cH+cNa=cCl+cOH+cAgCl2+2cAgCl3+3cAgCl4+c(NO3),因为--+++----3-c(AgCl2)=c(AgCl3),所以有c(Ag)+c(H)+c(Na)=c(Cl)+c(OH)+c(NO3)+3c(AgCl2)+3c(AgCl4),D正确。【分析】含铅烟灰(主要化学成分为PbO、Fe2O3、In2O3和In2S3)加入MnO2、H2SO4氧化酸浸后,PbO3转变为PbSO4沉淀,Fe2O3和In2O3分别溶于硫酸,In2S3、MnO2、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滤液中含Fe、32222In、SO4、Mn,滤渣A为过量的MnO2和PbSO4,向滤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除去Mn、SO4,在有3机相中加入盐酸,反萃取除去Fe,在HInCl4溶液中加入Zn,得到粗铟,电解精炼得到铟。【详解】(1)基态铟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105s25p1;(2)由分析可知,PbO转变为PbSO4沉淀,即PbO+H2SO4=PbSO4H2O,滤渣A除了过量的MnO2还有PbSO4;(3)由分析可知,In2S3、MnO2、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由-2价变为+6价,Mn由+4价变为+2价,则In2S3化合价升高24价,MnO2降低2,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得到物质的量之比为1:12;(4)P204的酸性强于P507的酸性,其原因是:-R是推电子基团,使含氧酸的酸性减弱(或-OR是吸电子基团,使含氧酸的酸性增强),因此P204的酸性强于P507的酸性;(5)H+也可与金属Zn反应,故方程式为:(6)反萃取时,Fe3尽可能留在有机相,In3尽可能反萃取到水相,则由题中图示可知,当盐酸的浓度在2~3mol/L之间时,In3的反萃取率较高,而Fe3的反萃取率很小,所以盐酸的最佳浓度范围为2~3mol/L;32232(7)Fe3O4中nFe:nFe:nO2:1:4,晶胞含有8个正四面体空隙,即有2个Fe和1个Fe,1个三价铁离子放入正四面体空隙;晶胞中由3、6、7、9、8、12处的原子形成一个正八面体空隙,剩余1的空间以每条棱分析:如4、7、9、13或1、3、4、7等处的原子形成的四面体空隙为正八面体空隙的,4{#{QQABLYyEogAgAAAAAAgCQwEgCgKQkAACAQoORBAQIAABwBFABAA=}#}1共12条棱,则正八面体空隙有1124个,其中已经有一个放Fe3,另外一个Fe2占据一个正八面体4空隙,所以有2个正八面体空隙没有被填充,故答案为:7:2;根据分析可知晶胞中Fe32个,Fe21个,O四个,。232103N(Aa10)【分析】装置甲中由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制备氯气,除去其中的氯化氢后,和碳酸钠反应制备Cl2O,在装置丁中和氰尿酸反应生成最终产品,最后注意尾气处理,以此解题。【详解】(1)如答案;(2)根据题给信息可知,Cl2O在温度较高时易分解,浓度较高时易爆炸,另外该反应使用了氯气,氯气有毒,则通入空气(不参与反应)的目的为:稀释Cl2O,防止发生爆炸;拆卸实验装置前还需再通入空气的目的为:尽量将装置中残留的氯气赶入戊中,避免污染空气;(3)Cl2O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中有2对故电子对,则其空间构型为V形;根据相似相溶原则,Cl2O为弱极性分子可以在四氯化碳中溶解一部分,则不能用CCl4除去Cl2O中的Cl2;该反应需要在20~25℃发生反应,可以水浴加热,则丁中c装置的作用为控制温度在20℃~25℃;(4)根据题意可知,Cl2O与氰尿酸()反应生成产物,方程式为:2+3Cl2O→2+3H2O;(5)①根据信息可知三氯异氰尿酸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以和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再用Na2S2O3滴定其中的碘,则滴定时加入的最佳指示剂是淀粉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由浅蓝色变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QQABLYyEogAgAAAAAAgCQwEgCgKQkAACAQoORBAQIAABwBFABAA=}#}②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关系式为:~3HClO~3I2~6Na2S2O3,则n()=11,样品有效氯为0.2000mol/L0.03L0.006mol6610.006mol335.5g/mol6100%35.50%0.3gH2H2H【详解】(1)反应B×2反应A×2可得反应:2H2(g)+O2(g)=2H2O(g),则由盖斯定律可得:21,11则反应B的HHH124kJ/mol(484kJ/mol)118kJ/mol;2122(2)反应B为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升温平衡逆移,产率下降,故a错误;加压平衡逆移,故b错误;充入氧气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及时分离水蒸气,反应速率减小,d不正确;加催化剂不改变平衡产率,e不正确,故选c;(3)从能量变化图可知,路径中由c生成d的活化能最高,为决速步骤,其反应式为:*******CH3CHCH3HCH3CHCH22H或CH3CHCH3CH3CHCH2H;(4)①W点C3H8的平衡转化率为75%,设C3H8通过反应I和副反应转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且起始n(C3H8)=1mol,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C3H8gC3H6gH2g起始/mol100转化/molxxx平衡/mol1xxx{#{QQABLYyEogAgAAAAAAgCQwEgCgKQkAACAQoORBAQIAABwBFABAA=}#}C3H8gC2H4gCH4g起始/mol1x00转化/molyyy平衡/mol1xyyyxyx则100%75%,CH的选择性为80%,则100%80%。故x0.6,y0.15。W点136xynH2O10,则H2Og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时C3H8物质的量为0.25mol,C3H6、H2的物质的量nC3H8均为0.6mol,混合气总物质的量为(0.25+0.6+0.6+0.15+0.15+10)mol=11.75mol,则反应I的分压平衡常数20.6117.5kPa11.75K14.4kPa;p0.25117.5kPa11.75②相同温度下,水烃比远大于15:1时,说明水蒸气过多,则C3H8的浓度过低,反应速率减慢,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H2Og过多地占据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导致催化剂对丙烷的吸附率降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