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黑吉卷)地理·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天游客量达到304.79万人次,旅游收入59.14亿元,这是哈尔滨旅游2024年元旦假期的“成绩单”。同样是元旦假期,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接待游客1.23万人次,同比增长496%,收入553万元,同比增长454%。下表为我国哈尔滨与加拿大蒙特利尔近三年一月气温比较。据此回答1~3题。地理坐标202220232024平均高温平均低温平均高温平均低温平均高温平均低温哈尔滨45°40′N,126°40′E-12℃-24℃-11℃-24℃-11℃-24℃蒙特利尔45°30′N,73°40′W-5℃-14℃-6℃-14℃-6℃-14℃表:哈尔滨和蒙特利尔近三年一月气温比较1.哈尔滨冬季较蒙特利尔更冷,影响因素最微弱的是( )A.大陆面积 B.大气环流 C.与海洋之间的地形阻隔 D.洋流2.相对漠河,2024年元旦期间哈尔滨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要高出很多,主要原因是( )①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②旅游资源的独特性③城市交通通达程度④当地接待能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从淄博烧烤、贵州村BA,哈尔滨,再到各省文旅局纷纷喊麦,2023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复苏,产生了一系列旅游网红城市,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我国( )A.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景观 B.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现象C.高速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D.深度融合的新媒体网络四川省俄亚大村地处深山,村中的房屋错落有致,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山坡上,如同“蜂房”一般。这些“蜂房”的主人是生活在这里的纳西族百姓。“蜂房”建筑群位于河流凸岸山坡,房屋彼此相连,相邻两家往往有共享的墙壁,屋顶多为平顶,楼层以木板相隔。下图为俄亚大村位置及“蜂房”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4.“蜂房”彼此相连、错落有致分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预防山体滑坡②便于采光③节约建设成本④利于防火、防寒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下列关于“蜂房”民居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A.共享墙壁以便通风透气 B.房屋平顶以便收集雨水C.位于河流凸岸山坡以避山洪 D.楼层以木板相隔可防蛇虫土壤有机碳流失主要是以泥沙为流失载体,其从农田到水体的迁移受土壤侵蚀过程影响。土壤侵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受较多因素影响。广西红壤区典型的水源地——那辣小流域的甘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流失问题严重。下图示意2021年4月26日至10月16日该流域不同降雨事件影响下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的时空变化(即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负荷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6~8题。6.该流域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最小值出现在甘蔗的( )A.苗期 B.生长期 C.分蘖期 D.成熟期7.甘蔗区泥沙有机碳浓度在苗期高于其他生长期的原因是( )A.降水频率高 B.植被覆盖度高 C.土壤重量大 D.人类活动干扰8.为了降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的流失,该流域需要( )①降低土壤重量②提高植被覆盖率③加快河流流速④调控甘蔗生长期施肥的时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9~10题。9.沙丘土壤水分含量( )A.春季融雪多土壤水分最丰富 B.在1—2m土层中,坡顶>坡中>坡脚C.夏季降水多土壤水分最丰富 D.在1—2m土层中,坡中>坡脚>坡顶10.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入夜后,暴雨如注,河北某救援队接到求救信息:驴友小黄和小江外出登山未归,手机失联。救援队根据小黄当天的微信朋友图内容(节选如下),对照地形图,推断两位驴友的可能位置,并结合过去对地表景观的了解,判断小江可能面临泥石流的风险。经紧急施救两位驴友得以脱困。据此完成11~13题。我们终于登上这里最高的山顶。西边有一条狭长的山梁,山梁前面还有一处小丘。……稍作休息后,小江说要去探秘。他小心翼翼地走下陡坡,径直往北去。望着他孤勇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右边的乱石上,我竟一时有些恍惚。等到他拐进右边的沟谷,身影便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真佩服他旺盛的精力,我且在这里等他回来吧!……11.推测救援队最终找到小黄和小江的可能位置分别在( )A.②地和①地附近 B.②地和④地附近 C.③地和①地附近 D.③地和④地附近12.此次登山的月份和小江独自出发的大致时刻分别是( )A.2月;13时 B.2月;17时 C.8月;13时 D.8月;17时13.救援队在判断泥石流风险时,应选取的地表景观观察维度是( )A.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坡向 B.地形部位、地表破碎程度、坡度C.地势起伏、植被覆盖、地表物质组成 D.地形部位、沟谷数量、植被覆盖布拉风是指冷空气从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的一种地方性剧烈大气运动,它所经之处会带来严重灾害。其形成条件是迎风坡有利于冷空气堆积,存在适合的气压梯度,背风坡陡峻且相对高度不大,使爬越山顶的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不多。下图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14.布拉风形成的原理类似( )A.信风 B.山风 C.焚风 D.台风15.布拉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A.狂风、暴雨 B.滑波、泥石流 C.干热风旱灾 D.冰冻、狂风16.一天中最有利于布拉风形成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午夜 C.日落前后 D.午后2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近代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初期主要依据自身原料、燃料供应布局,典型代表是福冈、釜石和室兰。1930年之后,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国外原料及燃料,相继在阪神、京滨等地建成新的钢铁联合企业,完成钢铁产业第一次布局转移。50年代以后,日本铁矿石、炼焦煤海外依存度渐强,其海外依存度均接近100%,并向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大城市圈和周边地区集聚,完成第二次钢铁产业布局转移,形成典型的临海钢铁工业分布。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钢铁工业发展达到高峰值。此后,伴随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日本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国内钢铁行业的主要目标是去产能和效率提升,进行转型升级,部分钢铁产业向海外转移,这是日本钢铁产业第三次布局转移。下图示意日本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分布。(1)分析日本钢铁产业第一次布局转移的原因。(4分)(2)说明日本钢铁工业第二次布局转移中向临海集聚的好处。(6分)(3)评价日本钢铁产业海外转移给其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的象泉河流域,南隔喜马拉雅山脉,北部为阿伊拉日居山脉,夏季降水集中且异常干热。大约500万年前该地断陷成湖,后经历了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形成了典型的流水侵蚀土林地貌。(1)据图比较札达盆地南北两侧坡度特征的差异,并解释南坡特征的成因。(6分)(2)根据材料,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3)一般认为土林留存时间较短,但有学者结合当地条件,认为札达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试为学者的观点提供论据。(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海草是高等被子植物,根系发达,光合作用效率高,一般生长在浅而清澈的海域。大面积的海草称为海草床,具有维护海岸线及海床稳定、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固碳释氧、缓解气候变化等多重功能。随着近年来海岸带的经济发展,全球海草床快速衰退。我国科研团队在海南岛远离河口的海域开启了海底“种草记”,人工移植海草并采取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形成新的“海底草原”。下图为海草床固碳示意图。(1)说出海草床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2)分析海草床在稳定海床方面的作用。(6分)(3)说出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方式的优势。(6分)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黑吉卷)(考试版A4)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黑吉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13:06
11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北卷)(参考答案)
2025-04-12 13:06
2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2025年新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解全析) (1)
2025-04-12 13:06
22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北卷)(考试版A3)
2025-04-12 13:06
3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北卷)(考试版A4)
2025-04-12 13:06
6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北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13:06
10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湖南卷)(参考答案)
2025-04-12 13:06
3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江苏卷)(参考答案)
2025-04-12 13:06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