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浙江卷)(全解全析)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浙江卷)(全解全析)
格式:docx页数:18页大小:5 M上传日期:2025-04-12 13:07浏览次数:187 侵权/举报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浙江卷)地理·全解全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村庄,被认为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早年发展程度较低,近年来不断发展,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示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机制。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推测,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生态环境 C.基础设施 D.旅游资源2.近年来,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坚持以“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为规划策略,可以避免(   )A.产业模式多样化B.冲击原住民生活 C.游客体验感欠佳 D.同质化现象突出【答案】1.C2.D【解析】1.据材料可知,人口数量属于社会因素(支撑因素),生态环境关系到宜居性(保障因素),基础设施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驱动因素)影响大,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禀赋(支撑因素)。早期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投入少,导致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陈旧且不完善,直接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也导致了旅游需求较少和旅游开发驱动力较弱,C正确;结合材料分析,人口数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都不是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2.“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统筹区域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主题,形成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模式,实现村村联动的规模效应,可以避免出现传统村落发展产业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D正确;产业模式多样化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不符合题意,A排除;“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与之前的发展模式相比,发展旅游业,都会不同程度的冲击原住民生活,B不符合题意;“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为规划策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主题,形成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模式,游客体验感良好,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旅游的环境影响: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调整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4.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下图为甲(42°45′N~44°08′N,86°37′E~88°58′E)、乙(35°35′N~37°09′N,119°30′E~121°00′E)两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中甲市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乙市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乙两市最可能是(   )A.乌鲁木齐、青岛 B.北京、广州C.西宁、福州 D.成都、海口4.导致甲、乙两市气温和降水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特征、洋流性质 B.大气环流、太阳辐射C.地形地势、人类活动 D.海陆位置、季风环流【答案】3.A4.D【解析】3.由材料可知,甲市地处内陆地区,全年气候干旱少雨,冬冷夏热,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市地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较大,冬温夏热,受海洋影响明显,属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北京、青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广州、福州、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宁属于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海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CD错误,故选A。4.由材料可知,甲市地处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乙市地处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明显,属温带季风气候。因此造成两市气温和降水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为海陆位置、季风环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洋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沙嘴”面积增加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关于夏季锡瓦什湾“尤臭”的自然原因,下列因素与其关联度不大的原因是(   )A.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B.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C.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D.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答案】5.B6.D【解析】5.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沙嘴的形成与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海流搬运、锡瓦什湾海底地平水浅、海流所携带的泥沙容易沉积等有关;当地冬季风力强劲,泥沙被搬运到沙嘴以外区域,到了夏季,因为风力减弱、海流会趋缓,泥沙沉积较多,因此“沙嘴”面积增加快,B正确,ACD错误。故选B。6.该地的海流常年存在,海流位于海湾以内的亚速海,对海湾“尤臭”影响较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沙嘴”是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所以沙嘴应是由泥沙淤积形成的,沙嘴形成的快慢与泥沙来源、流水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有关。图为我国某河流两处河谷横断而,两处河谷之间发育有瀑布,乙河谷崩塌堆积物为砂岩物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河流位于(   )A.黄土高原 B.太行山区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8.两处河谷(   )A.甲河谷位于乙河谷的下游 B.甲河谷处的水流速度较快C.砂岩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晚 D.乙河谷流水下切侵蚀更强【答案】7.C8.D【解析】7.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主要是黄土和石灰岩,四川盆地主要是紫色土,云贵高原主要是石灰岩和砂岩。甲乙河谷都有紫色土堆积,因此该河流位于四川盆地,C正确,排除ABD。故选C。8.甲河谷处宽而浅,流速应当较慢,B错误;乙河谷处较深且较窄,大致呈“V”形,水流速度应当较快,下蚀能力较强,D正确;砂岩形成的地质年代不一定最晚,C错误;甲河谷海拔高于乙河谷,因此甲河谷位于乙河谷的上游,A错误。故选D。【点睛】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地表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和页岩,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盆地内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夏季平均温度在24~28℃之间,冬季平均温度4~8℃之间,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但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夏季(6~10月)。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丘陵、高原、阶地、平原、土石山地等。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年均气温3.6~14.3℃,年均降雨量150~75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该地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土质疏松,全区植被稀疏。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治理分区。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黄土高原治理分区水源涵养效果最差的是(   )A.农灌区 B.土石山区 C.河谷平原区 D.黄土塬沟壑区10.近年来,河谷平原区植被生态效益率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侵蚀加剧,土壤沙化面积增大 B.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加剧C.城镇化进程加快,植被覆盖率下降 D.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答案】9.D10.C【解析】9.四个选项中,黄土塬沟壑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地表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效果最差。故选D。10.由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河谷平原区人口和城市分布集中,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占用大量的耕地,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生态效益持续降低,C正确;该地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土质疏松,全区植被稀疏,风沙侵蚀加剧,土壤沙化面积增大,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都不是河谷平原植被减少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重点在于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防治,着重防治风沙的危害、预防水土的不断流失、严格监管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改良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农民脱贫的步伐,推动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下图示意上海曹家渡“口袋”公园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A.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C.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1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①降水分布②居民区开放程度③土壤状况④交通通达度⑤人口密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答案】11.C12.C【解析】11.口袋公园主要是利用城市的边角闲置地带建设而成的小规模的休闲空间,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公园的休憩价值,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口袋公园无法缓解交通压力和节约成本,AB错误,C正确;口袋公园虽然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但口袋公园的规模小,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不是其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C。12.由材料可知口袋公园是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因此在布局时要着重考虑市民的需求,因此居民区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人口密度这些因素的考虑可以帮助进行口袋公园的布局,②④⑤正确;降水分布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差异不会太大,因此降水分布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①错误;土壤状况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等考虑,一般土壤可满足自然植被生长,故土壤对于口袋公园建设来说也不是主要因素,③错误。②④⑤正确,故选C。【点睛】城市生态区、休憩区等的分布一般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而主要考虑居民的需求。人口净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或一个统计周期),人口迁入与人口迁出的差值。图示意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其中东翼、西翼分别为粤东和粤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广东省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 B.人口增长主要为省内迁入C.省内主要迁入珠三角地区 D.迁往省外东翼大于西翼14.针对广东省山区劳动力流失,下列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A.保护地区生态环境 B.降低企业用工成本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答案】13.C14.D【解析】13.从净迁移的数据判断,人口迁入大于人口迁出,A错误;人口增长需要考虑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的差值,从净迁移的数据看,人口省外迁入大于省内迁入,B错误;由图可知,省内迁入部分珠三角地区远大于其余三个地区,C正确;迁往省外西翼大于东翼,D错误。故选C。14.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推拉力,要留住外迁的劳动力,需要增加山区的拉力,增加在山区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可以鼓励创业,增加乡镇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D正确;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改善家乡的条件,并不能强有力的吸引人口回流,提高收入水平,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