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全解全析(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K39Pd10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主要成分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铺路用的改性沥青 B.小麦秸秆制成的衣架C.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高级脂肪酸 D.碳量子点构成的荧光材料【答案】B【解析】A.铺路用的改性沥青是石油分馏产物,属于烃类,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小麦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C.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高级脂肪酸,属于羧酸类,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碳量子点构成的荧光材料,属于碳单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故选B。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氨水均可使Cu(OH)2溶解B.Na和Fe均能与H2O反应生成碱C.NH3和SO2均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SiO2和Fe2O3均能与C反应生成CO2【答案】A【解析】A.盐酸与Cu(OH)₂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氨水与Cu(OH)₂发生络合反应,盐酸和氨水均可使Cu(OH)2溶解,A正确;B.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₃O₄,不是碱,B错误;C.SO₂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色,C错误;D.SiO₂在高温下与C反应生成CO,D错误;故选A。9.有机物X→Y的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依据红外光谱可以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C.可用氯化铁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X、YD.依据上述原理,【答案】C【解析】A.苯分子是平面分子,与苯环连接的C原子取代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在苯分子的平面上,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饱和C原子取代乙烯分子中的H原子位置,在乙烯分子的平面上,两个平面共直线,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Y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B.物质含有的官能团种类不同,其红外光谱图不同。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X分子中含有醚键、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Y物质分子中含有羟基、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因此依据红外光谱可以确证X、Y存在不同的官能团,B正确;C.物质Y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紫色,物质X分子中无酚羟基,遇FeCl3溶液不会显紫色,因此可用FeCl3溶液鉴别二者,但由于二者分子中都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色,因此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鉴别,C错误;D.依据上述原理可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重排反应产生,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甲苯及其同系物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向某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溶液中含有C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已知水溶液中为黄色,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使转化为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再滴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新制可检验葡萄糖【答案】C【解析】A.苯是甲苯的同系物,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故A错误;B.溶液中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共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则向含有铵根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不加热条件下是不可能有氨气生成的,故B错误;C.向铬酸钾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可使溶液中的黄色的铬酸根离子转化为橙红色的重铬酸根离子,故C正确;D.硫酸铜溶液与少量的氢氧化溶液反应生成不能与葡萄糖反应的碱式硫酸铜,所以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溶液,再滴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不可能产生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11.时,溴代烷在水中可按如下过程进行水解反应:I. 慢 Ⅱ. 快Ⅲ. 快已知,当R基团不同时,水解相对速率如下表:R相对速率1000.023x0.00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B.加入,能促进溴代烷的水解C.可以预测x的值介于之间D.下列卤代烃水解速率顺序为:【答案】D【解析】A.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活化能越大反应越慢,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则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最高,A正确;B.加入,溴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溴化银沉淀,促使正向减小,故能促进溴代烷的水解,B正确;C.由表可知,随着R基团减小,反应相对速率减小,故可以预测x的值介于之间,C正确; D.氯原子半径小于溴、小于碘,形成的碳氯键键能更大,更难断裂,则卤代烃水解速率顺序为:,D错误;故选D。12.一种用3-氯丙烯()电解合成环氧氯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无需使用隔膜,且绿色高效,图中X为Cl或Br,工作时X-和OH-同时且等量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转移1mole-,生成1mol环氧氯丙烷 B.电解一段时间后,装置中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若X为Br,则可电解制备环氧溴丙烷 D.该装置工作时需不断补充X-【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右电极上H2O被还原生成H2,即右电极作阴极,则左电极作阳极,阳极上X-和OH-同时且等量放电:、,据此解答。【解析】A.由装置原理图可知,阳极上X-和OH-各失去1个电子,即转移2个电子,就生成1个环氧氯丙烷,则每转移1mole-,生成0.5mol环氧氯丙烷,A错误;B.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每生成1个环氧氯丙烷,阳极上消耗1个OH-,阴极上生成2个OH-,但是在溶液的后续反应中,HX会中和1个OH-,所以OH-数目不变,B正确;C.由装置原理图可知,X为Cl或Br,电解制备产物均为环氧氯丙烷,C错误;D.由装置原理图可知,每生成1个环氧氯丙烷,阳极上先消耗1个X-,最终生成环氧氯丙烷时又释放1个X-,即X-为可循环离子,则该装置工作时无需补充X-,D错误;故选B。13.常温下,pH=3的NaHR溶液稀释过程中δ(H2R)、δ(HR-)、δ(R2-)与pc(Na+)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c(Na+)=-lgc(Na+),HR-的分布系数δ(HR-)=,lg2=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L2代表δ(HR-) B.Ka1(H2R)=2×10-2C.a点溶液的pH=5.7 D.b点溶液中,c(Na+)>2c(HR-)+c(R2-)【答案】B【分析】稀释过程中,c(Na+)减小,pc(Na+)增大,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为:因此逐渐减小,L3是δ(HR-),溶液的pH=3,显酸性,电离大于水解,L2是δ(R2-),L1是δ(H2R),据此分析解题。【解析】A.根据分析,曲线L2代表δ(R2-),A错误;B.,起始时,pH=3,,pc(Na+)=0,c(Na+)=1,物料守恒:c(Na+)=c(HR-)+c(R2-)+c(H2R),,,同理,因此,B正确;C.,a点时,,,,C错误;D.b点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c(Na+)=c(HR-)+c(R2-)+c(H2R),b点时,根据图像,c(HR-)>c(H2R),所以c(Na+) <2c(HR-)+c(R2-),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26.(14分)活性炭载钯(Pd/C)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工行业,某废钯催化剂(钯碳)的杂质主要含炭、有机物及少量Fe、Zn等。如图是利用钯碳制备氧化钯()和Pd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可在(填仪器名称)中模拟“焚烧”过程。为二元弱碱,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则常温下0.1mol/L水溶液pH=。(2)“溶浸”步骤中钯与王水发生反应生成和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A,A为(填化学式),钯的浸出率与反应的时间、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最佳的浸取时间和温度为,写出“除锌铁”步骤中钯的化合物与试剂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沉钯”步骤中试剂Ⅱ应为(填名称),加入该试剂的目的是。(4)海绵钯具有优良的储氢功能。假设海绵钯的密度为,其吸附的氢气是其体积的n倍(标准状况),则此条件下,氢气的浓度mol(氢气的浓度r为1molPd吸附氢气的物质的量,用含、n的分数式表示)。【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1)坩埚(1分)10.5(2)NO2.5h,90℃或(3)盐酸(1分)中和,促进转化为沉淀(4)【分析】废钯催化剂高温焚烧有机物、C、Fe、Zn、Pd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有机物、C转化为尾气而除去,加入N2H4,PdO被N2H4还原产生Pd,Fe被还原为Fe单质,Zn被还原为Zn单质,再向其中加入王水,Pd、Fe、Zn都能溶于王水,其中Pd与王水反应得到H2[PdCl4]溶液,同时产生有毒无色气体NO气体,再向溶液中加入浓氨水调节溶液pH,钯转化为可溶性的[Pd(NH3)4]2+,铁离子、锌离子全部形成Fe(OH)3、Zn(OH)2沉淀,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析出得到[Pd(NH3)2]Cl2黄色晶体,然后煅烧得到PdCl2,再经过还原得到Pd。【解析】(1)坩埚耐高温,实验室可在坩埚中模拟焚烧实验;的电离方程式为,电离常数,则c(OH-)=10-3.5,c(H+)==10-10.5,pH==10.5(2)由分析知有毒的无色气体A为NO,由图钯的浸出率最佳的浸取时间和温度为2.5h,90℃;除锌铁”步骤中钯的化合物与试剂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3)为了不增加新杂质,“沉钯”步骤中试剂Ⅱ应为盐酸;加入该试剂的目的是中和,促进转化为沉淀(4)假设海绵钯体积为1L,则海绵钯为1000g,物质的量为,吸附氢气体积为nL,物质的量为,则1molPd吸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7.(14分)氨基甲酸铵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为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是化学工业中尿素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也用于医药氨化剂。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并测定其在室温下(25℃)分解的分压平衡常数。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该反应在干燥条件下仅生成氨基甲酸铵,若有水存在则容易发生副反应生成无机盐。I.制备氨基甲酸铵,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2)装置A和B中装有相同的固体,则该固体为。(3)若缺少装置B,反应器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装置E中浓硫酸的作用为。II.测定室温下(25℃)氨基甲酸铵分解的分压平衡常数:实验步骤:①将氨基甲酸铵装入球泡中,调整旋塞位于d位置,调节恒温槽温度为25℃,将E处接至真空泵,打开K,降低体系内压强,利用水银压差计测得初始状态的压强为,关闭K。②达到分解平衡时,利用水银压差计测得体系内压强为。③反应结束后,调节旋塞的位置,然后E处接真空泵,经洗气瓶和干燥剂抽出氨基甲酸铵的分解产物。(5)实验步骤③中调节旋塞位置为(填“a”、“b”、“c”或“d”)。(6)根据实验测得数据计算氨基甲酸铵固体分解的分压平衡常数为。(7)达到分解平衡时,氨基甲酸铵应有少量剩余,若实验结束时发现无固体剩余,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分析原因:。【答案】(每空2分)(1)关闭止水夹a,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和下口活塞,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中的水不再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3)或(4)尾气处理,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反应器D中使产品变质(5)b(6)(7)氨基甲酸铵分解可能未达平衡状态,结果可能偏小【解析】(1)气密性检查,首先要形成密闭状态,所以方法是:关闭止水夹a,向分液漏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全国卷旧教材)(全解全析)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河北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13:09
18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江苏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13:09
18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山东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13:09
20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湖北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13:09
18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天津卷)(参考答案)
2025-04-12 13:10
2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新七省高考“15+4”模式)(参考答案)
2025-04-12 13:10
2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重庆卷)(参考答案)
2025-04-12 13:10
2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安徽卷)(参考答案)
2025-04-12 13:10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