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年来,知识付费平台在互联网上骤然出现,有些平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的用户。这不禁让人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某些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建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专栏创建者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金钱协议关系。经济学者薛兆丰的专栏卖出了20万份,他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知识付费”的核心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某APP平台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放在平台上。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读”200本书的人。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还是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因为,对一个人来说,不在于你是否拥有丰富的知识,关键是你是否构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还会转瞬即逝。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付费听了一年书,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材料二在知识付费成为潮流的今天,某知名教授曾说:“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大多是三流的,因为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那种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重要性感受。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该付费,他们投入了理解力,并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付出了艰辛,这些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一流知识自有其一定的、无法降低的甚至不可逾越的知识门槛,这是听懂、理解、习得一流知识的起点。不过,这只是做学问的逻辑,并不是商业的逻辑。在知识付费的语境里,平台内所有的知识都应当是人人皆能歌的“柳词”,起码也应该是有钱即入、可以自嗨的“迷你KTV”。在这里,钱是唯一的门槛。而专业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对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学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本身就有所差别。普通人靠“三流知识”可能就能活得不错,学者却必须以追求“一流知识”为己任。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费,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听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为知识付费的范畴。应当说,知识付费的兴起和现代人的浮躁、焦虑以及速成的心理有很深的关系,在一个以效率为目标、以速度为标准的时代,知识的学习也难免走上了一条“快车道”。无数没入门、没基础的“菜鸟”,一上来就想走捷径,想只通过若干小时的听或读就达到他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平,想直接获取一流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只可惜,没有人能单靠第七张饼就吃得饱饱的,也没有人能靠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就成为大师。不过,这并不是说,知识付费就一无是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需求在不断升级,而人的时间却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只能利用这些时间间隙来学习;传统阅读和学校教育已经没办法满足不断升级的知识需求,但碎片式学习反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付费这一门槛,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了有效信息,同时也能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使两方价值达到最大化。即使知识付费买到的是三流知识,如果有人能将这些知识真正掌握、理解,岂不是一件幸事?这也是让学术通俗化的一种努力和有效的实践。毕竟,有些知识不能只是被关在“象牙塔”内进行自我欣赏,而是需要走向大众。再进一步说,如果有人借付费买到三流知识,并窥得学习门径,进而逐级而上,乃至最后可以听懂或读懂免费的一流知识,那么这也是受益匪浅的。材料三近两年,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内容付费模式的出现,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向付费答题、付费读书的转型,真正意义地逐步开启了互联网共享时代为知识付费的模式。为知识付费,有利于改变人们期望借助互联网免费获取知识的思维和习惯。目前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可分为知识类和非知识类两种,前者是有附加值的信息,如专业讯息或自媒体红人的见解表达、某领域各类知识经验的汇总;后者则更像个信息综合体,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有更强的休闲娱乐性。这样看来,为知识埋单其实是前一种购买想法或点子,而那些休闲娱乐性的信息,购买它们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自由定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买卖知识。其实,给知识性信息付费,与保护知识产权的逻辑并无二致。尽管定价是市场性的,但定价并不是纯粹为了盈利,而是给予创作者公允的回报,促进知识相关行业的勃兴,鼓励更多的创作涌现。换句话说,购买行为既让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市场评估,也是在鼓励更多的思想涌出共享,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汇聚更多的新的时代思想。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上,由于分享与链接的速度和效率都远高于线下,所以也就更需要注意对此类知识产权的全面维护,必须有更先进的技术及时跟踪和回馈,随时打击侵权行为。当然,也要看到,知识付费会让网络的群居性特点更为突出,即分享的碎片化、共享的碎片化,此类知识只为一类人拥有,无形中形成了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壁垒。另外,我们也无奈地看到,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定价化,有些具有普世意义的知识,如知识产权中的药品配方、各个学科的公理定论,哪怕在这个注重知识保护、给知识定价的时代,它们也是必须被分享以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这些问题,都将是正在来临的知识付费时代我们必须要破的局。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付费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三段中的“听书”属于第二种B.采用“知识付费”的办法,可以节约时间成本降低经济成本C.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的知识,既是碎片化的,也是易逝的D.幻想花钱买到有价值的知识,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路径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知识付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某知名教授的说法来看,“知识付费”买到的大多是三流知识B.“知识付费”中包含着商业逻辑,而不是做学问的逻辑C.“知识付费”不可能使人一蹴而就地直接获取一流知识D.“知识付费”买到三流知识也是幸事,因为这毕竟强于什么都没买到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某知名教授认为一流知识不可能通过付费而获得,因为其知识门槛高B.专业领域的学者不用追求那些繁琐的日常生活知识就能活得很不错C.和古代“束脩”向孔子从师相比,现代为知识付费的范畴已经扩大D.应辩证看待“知识付费”,因为它虽然不是捷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下,互联网知识付费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B.将来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会由目前的两种发展到多种C.维护知识产权不能仅靠知识付费,须有更先进技术支撑D.知识付费时代,我们必须要解决知识壁垒更为突出的问题5.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知识付费”的优点。(6分)【答案】1.A2.D3.B4.B5.①使知识和知识人得到经济上的认定。(或:使知识变得值钱了,使知识人可以变得有钱了。)②使付费者可以借之利用时间间隙来学习。③帮用户筛选出有效信息。(或: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④让学术通俗化,走向大众。(或:有可能使付费者借三流知识弄懂一流知识。)⑤有利于改变人们期望借互联网免费获取知识的思维和习惯。⑥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把握文本的文意。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第三段中的“听书”应属于第一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的关系是“答主(作者)—平台—用户”;第二种模式的关系是“作者—用户”,中间没有获取利益的“平台”。第三段中的“听书”是获取利益的“平台”充当“中间人”,将书籍的“整理人”与付费的“听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角度考虑作答,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D项,“这毕竟强于什么都没买到”于原文无据。原文说的是:即使知识付费买到的是三流知识,如果有人能将这些知识真正掌握、理解,岂不是一件幸事?这也是让学术通俗化的一种努力和有效的实践。毕竟,有些知识不能只是被关在“象牙塔”内进行自我欣赏,而是需要走向大众。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结合题干所指向的内容,仔细理解认真斟酌。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张冠李戴、不当套作,注意原文:“普通人靠‘三流知识’可能就能活得不错,学者却必须以追求‘一流知识’为己任。”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推断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会由两种发展到多种”的推断缺乏依据,原文中没有可支持此推断的内容;如果就可能性来说,既可能发展到多种,也可能缩减为一种,还可能保持不变(当然这也只是就“可能性”来说)。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立足原文和题干要求,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知识付费”的优点。根据对材料的把握,考生可以从以下原文内容中进行筛选概括: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还会转瞬即逝。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付费听了一年书,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该付费,他们投入了理解力,并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付出了艰辛,这些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如果有人借付费买到三流知识,并窥得学习门径,进而逐级而上,乃至最后可以听懂或读懂免费的一流知识,那么这也是受益匪浅的。近两年,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内容付费模式的出现,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向付费答题、付费读书的转型,真正意义地逐步开启了互联网共享时代为知识付费的模式。为知识付费,有利于改变人们期望借助互联网免费获取知识的思维和习惯。当然,也要看到,知识付费会让网络的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北京卷)(全解全析)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考试版A3)
2025-04-12 13:18
5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全解全析)
2025-04-12 13:18
21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1)(考试版A4)
2025-04-12 13:18
10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2)(考试版A3)
2025-04-12 13:18
5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九省卷01)(考试版A4)
2025-04-12 13:18
11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九省卷01)(考试版A3)
2025-04-12 13:18
6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九省卷02)(考试版A4)
2025-04-12 13:18
10页
-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全国甲乙卷通用02)(考试版A4)
2025-04-12 13:18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