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九省卷01)(全解全析)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九省卷01)(全解全析)
格式:docx页数:22页大小:262.8 K上传日期:2025-04-12 13:18浏览次数:199 侵权/举报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01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导航卫星的原理就是不断地向地面播发导航电文,电文的核心内容就是:位置坐标和相应位置的时间等信息。为了实现信息足够高的精度,卫星本身要有非常精确的计时功能,这种计时功能是由原子钟来实现的。原子钟是一种精密测量设备,它是利用某种元素原子的能级跃迁来实现精确计时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围绕它旋转的电子组成的。有些原子拥有相当多数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电子层。当原子从某一个能量大的层次跃迁到低一点的能量层次时,它就会释放出电磁波。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能级跃迁变化频率是固定的。1956年,美国科学家生产出了实用化的原子钟,它所用的元素是金属铯。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用它来制作原子钟非常方便。铯的共振频率是9192631770赫兹,规定它的原子核振动这么多次所用的时间就是一秒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还开发出了用铷、氢元素作为原料的原子钟,体积越来越小。目前最先进的成果是用金属铝来制造原子钟,精度比前三种原子钟都高。北斗导航卫星携带了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份。原子钟之间相互校准,免得工作的那一台发生了超过设计指标的误差。卫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飞行轨迹就是卫星轨道。我们知道北斗星座是几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中轨道设置最复杂的,包括了三种轨道类型,即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主力是运行在中圆轨道上的卫星,它们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地向地面发射信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宇宙射线、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中圆轨道卫星所提供的信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就需要提供改正信息。无论在GPS、格洛纳斯、还是伽利略系统的建设中,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都没有设置这样的轨道,改正信息是由第三方通过其他类型或者地面手段来实现的,而北斗卫星为了从一开始就尽最大努力来提高用户的信号精度,在系统设计当中就考虑了三种类型的轨道。在卫星导航技术中有一种叫作位置精度衰减因子的指标,如果这个数字越大,精度就越差;数字越小,精度就越高。一般来说,这个数字的大小和天空中可以见到的卫星数量,以及这些卫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有直接联系的。卫星数量越多,卫星分布得越均匀,位置精度衰减因子就越小。如果仅仅采用中圆轨道卫星,在有些时候、有些地区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就不够多。特别是在所谓的城市峡谷地区和真正的山谷里,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都很少,很多时候甚至于不能够保持导航服务。增加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就能够在服务区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作为静止轨道卫星,它和地面之间是相对固定的,在任何时候,我们只要不是处在遮挡的情况下,就一定能见到这颗卫星,实际上,根据卫星导航的原理,我们只需要三颗卫星就能够知道自己的位置,只要四颗卫星就能够测算出自己的速度。那么如果有一颗静止卫星在头上,对于中圆轨道卫星的需求就大大减少了。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作用更加显著。我们在上文中提到了静止轨道卫星被遮挡的情况,比如它会被建筑物或者大树、山脉遮挡。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就不一样了,它会在地球的上空画出“八”字形的轨迹。对于覆盖区的绝大多数用户来说,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在一天当中总会有某个时刻运行到自己的正上方,只要不待在室内就不会被遮挡。如果部署足够数量的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那么在任何时刻,对于覆盖区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保证至少有一颗卫星在自己头顶上。如果仅仅依靠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在很多场景下根本就不够用,如公路车道判别和铁路编组都需要分米级乃至厘米级的导航精度。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采用新的技术。我们在前文中谈到过卫星原子钟的精度问题,不同原子钟所报出来的时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大家普遍采取的方式就是用很多台原子钟一起,用彼此的计时结果来相互验证。相互修正,最后计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基本时间标准,再用这个时间标准来修正各台原子钟。这个问题对于卫星导航来说也是一样的。要做到这一点,卫星之间必须能够彼此通信,这就是星间链路的用处了。北斗系统采用了Ka频段的星间链路。所谓Ka频段,就是26.5~40GHz之间的那一段无线电频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地面提供卫星电视和宽带上网服务也会使用这个频段。Ka频段的带宽大、通信速度高,但是在为地面服务的时候,存在一种叫作雨衰的问题。就是在夏天暴雨的时候,因为雨点的尺寸和Ka频段的波长基本一样,所以会严重干扰通信服务。不过作为导航卫星的星间链路,Ka频段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宇宙里不会下雨。星间链路的关键技术就是卫星之间的通信波束信号要能够彼此对准,北斗卫星团队能够在整个星座之间实现星间链路的组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摘编自中国宇航学会《北斗导航天地间》)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铯元素的一次共振耗时一秒钟,元素共振耗时越少,以其为原料的原子钟精度越高。B.追求位置精度衰减因子小,即便三种卫星轨道同在,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在轨卫星。C.想要体验北斗卫星系统提供的高精度服务,至少需要四颗卫星检测范围同时覆盖。D.太空和地面环境的差异,使Ka频段带宽大等优势在星间链路中得到理想发挥2.(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铯、铷、氢、铝等元素原子能级跃迁中释放的电磁波,形成电磁能量,使得他们成为制造原子钟原料的元素。B.单一的中圆轨道卫星设计,存在数量不足的劣势,导致在城市峡谷地区和真正的山谷里,易出现不能保持导航服务的情况。C.原子钟与星间链路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依靠多台个体之间进行信息的验证与修正,来保持信息的精度。D.人们接收到的每一条卫星信息,都是整个卫星系统工作的成果,需要所有卫星通过星间链路的修正做保障。3.(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情境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体密集的地区,火车经过较长的山体隧道时,卫星信号精度与隧道外一致。B.记录某地上空同时段的北斗卫星变化,发现每天监测到的卫星与前一天完全不同。C.今年是太阳活动的峰年,Ka频段的星间链路可以保障北斗卫星服务免受任何影响D.深圳修建伶仃洋大桥,借助北斗系统,将沉管沉放到海床上,并做到精准对接。4.(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北斗卫星系统三种轨道单颗卫星观测轨迹”简化示意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轨道类型a,CPS系统因建设成本问题而没有配备。B.轨道类型b上的卫星,能够极大避免地面遮挡带来的影响。C.轨道类型c的卫星能够减少对轨道a类型卫星的需求。D.三种轨道卫星范围重叠,能够减小位置精度衰减因子指标。5.(6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背后有哪些科技支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A2.C3.D4.A5.①精密测量设备原子钟。北斗卫星携带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密度原子钟,互相校准,实现精确计时。②三种轨道类型。采用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最大限度给用户提供良好服务。③采用Ka频段的星间链路。有效地提高整个星座的时间精度,进一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精度。(每点2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选项无中生有。材料第3段关于铯的介绍只谈到了该元素具有能量跃迁变化频率固定的性质,并没有涉及共振时耗与仪器精度之间的关系。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使得他们成为制造原子钟原料的元素”错,由材料第3段“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它的能级跃迁变化频率是固定的”及文中对依据铯的共振频率来界定一秒钟的表述,可知,原子钟选择作为原料的元素是根据共振频率是否固定为条件的。B.材料第8段中讲到“如果仅仅采用中圆轨道卫星,在有些时候、有些地区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就不够多。特别是在所谓的城市峡谷地区和真正的山谷里,所能够见到的卫星数量都很少,很多时候甚至于不能够保持导航服务。”可知“存在数量不足的劣势”说法不成立,能见到的卫星数量不足和卫星数量不足是两个概念,卫星可以因为遮挡的问题,不被见到。D.“需要所有卫星通过星间链路的修正做保障”错,依据第10段,强调是多个之间相互验证,相互修正,而不是所有。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火车经过较长的山体隧道时,卫星信号精度与隧道外一致”错,根据第8—9段的介绍,多次强调了轨道卫星遮挡问题,可见遮挡对卫星精度有一定影响,较长山体隧道遮挡严重,影响卫星精度。B.“每天监测到的卫星与前一天完全不同”错,材料第8自然段谈到静止轨道卫星“它和地面之间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我们只要不是处在遮挡的情况下,就一定能见到这颗卫星”所以每天监测到的卫星,应当有一颗是一样的。C.“免受任何影响”错,材料第7段中谈到宇宙射线、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对卫星信号有影响。太阳活动峰年这些影响都会增强,对范围内经过的所有卫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星间链路并不能完全保障精度。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该图示中,根据材料第8段对静止轨道卫星的描述“它和地面之间是相对固定的”,以及材料第9段,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会在地球的上空画出“八字形”的轨迹,可知a是中圆轨道卫星,b是倾斜同步轨道卫星,c是静止轨道卫星。A.参照材料第7段可知,GPS没有设计修正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而不是没有设计中圆轨道。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的核心话题是导航卫星精度的问题。学生需要在材料中准确地抓住材料的三个核心概念:原子钟、卫星轨道以及星间链路。简要说明还要能够抓住关键概念、关键概念之间的关系、关键语句,进而对技术支持的原理有简单的描述。①精密测量设备原子钟。结合“北斗导航卫星携带了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原子钟。其中两台工作,两台备份。原子钟之间相互校准,免得工作的那一台发生了超过设计指标的误差”可知,北斗卫星携带四台中国自行研制的高密度原子钟,互相校准,实现精确计时。②三种轨道类型。结合“北斗星座是几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中轨道设置最复杂的,包括了三种轨道类型,即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可知,采用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圆轨道,最大限度给用户提供良好服务。③采用Ka频段的星间链路。结合“北斗系统采用了Ka频段的星间链路”“星间链路的关键技术就是卫星之间的通信波束信号要能够彼此对准,北斗卫星团队能够在整个星座之间实现星间链路的组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知,有效地提高整个星座的时间精度,进一步提高导航和定位的精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风云初记(节选)孙  犁走到五龙堂,秋分把芒种带回来的好消息,告诉了公公,还加上她的猜想。老人说:“那一定是他。他还不能明说呀,这个地面还是归人家辖管着哩!”他披上褂子,拿起烟袋来:“你在家里看门,我到村里去转转!”秋分嘱咐着说:“不要见人就告学啊,等他真的回来了吧!”“我知道!”老人说,“我不是那缺谋少算、眼薄嘴浅的人,我不过是去告诉几个真心实意和咱相好的人,人家也整天惦记着庆山哩!”①直到天黑,老人还没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