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材料二第一段提到eVTOL与无人机都以电力为能源供给,可以垂直起降,但第二段指明“二者的区别在于,eVTOL可以承担人员运输任务(而无人机未提及可完成人员运输)”,故“都可完成各种低空运输任务”错误。2.C[解析]材料二第二段提到发展低空经济,放开空域管理是重要一环,但材料二第三段指出是将空域管理权限“有条件下放”,并非“无条件下放”。3.B[解析]材料一强调低空经济“创新要素集中”,B“多家企业联合研发氢能源动力eVTOL,突破电池续航技术瓶颈”直接体现了技术创新和合作,符合这一特点。A强调传统标准C为政策手段D为应用场景,均未直接体现“创新要素”。4.eVTOL的优点包括以电力为能源供给、可以垂直起降、不需要专门建设机场等基础设施、不会占用大量城市用地、可以在城市闹市区实现起落。(2分)这些优点使得eVTOL的适用性更强,其应用有望大大提升低空运输效率,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2分)5.(1)有利条件:①国家政策支持,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②全国多地出台支持政策,多地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③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④技术创新不断,如eVTOL和高能量固态电池的研发突破。⑤空域管理改革,部分地方政府获得空域管理授权。(每点1分,答到3点即可)(2)挑战:①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这可能导致在低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等问题。②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低空飞行器种类更繁多、功能更多样、数量更庞大,安全监管面临巨大挑战。③低空飞行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仍需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验证和改进,消费市场培育、运营模式探索、事故预防与处置等方面工作,也亟需跟进。(每点1分,答到3点即可。信息从原文提取,不重复,符合题意即可得分)6.B[解析]小羽母亲犹豫并非是慌乱和逃避,既有出于害怕花钱的考虑,觉得孩子和以往一样睡一觉就能好,又担心真的有病会耽误孩子。小女孩“消失”是为了寻求家人帮助承担责任,也并非是慌乱和逃避。7.D[解析]“谁付医药费”的诘问本质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与制度保障缺失的症候,而非单纯的信任危机或道德败坏。8.①梁逸湾房屋破旧和生活困顿的境况,与后文“文友小酌”“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主人公在艰难时世下仍能保持乐观和乐于助人的人性温情。这种生存境况和精神境界的双重对照,为后文救人的行为提供合理化的性格逻辑。②饱受水患的梁逸湾锤炼了集体品格,人们长期面对水患培养了守望相助的精神,为下文邻里互助提供地域背景,且与后文救人引发的质疑形成了对比,反映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的现象。(4分,每点2分,大意相近即可)9.①人性:两次救人时,“我”皆出于本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以无畏行动彰显人性中的善与勇。②人情:两次救人中,“邻里协作”、朱校长解围以及面对误解时“我”虽感无奈但仍保持理解等情节,均体现了人情中的温情与包容。③人道:两次救人中,“我”甘冒风险、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体现了对人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即人道主义精神。(每点2分,大意相近即可)[解析]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勇敢、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以及对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注,符合王干的编辑原则——好的作品应该具备人性、人情和人道的结合。10.ACF[解析]原文标点:此前,契丹攻破营州,俘虏数百唐人,囚禁在地牢中。11.B[解析]“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下”是动词,意为“降低身份”或“屈尊”。12.C[解析]围攻檀州孙万荣被张九节击退,而不是将张九节击退。13.(1)契丹让守牢人霫欺骗他们(俘虏)说:“我们的家属饥寒交迫无法保存自己,只等官军到来就投降。”(“诒”、“自存”倒装、“俟”、句意各1分)(2)契丹设下埋伏从侧面袭击,用飞索绊倒张玄遇、麻仁节,活捉了他们,死去的将卒们填满了山谷,很少有人逃脱。(“横”、“将卒死者”倒装、鲜、句意各1分)14.①在材料一中,契丹人“释放俘虏、让老弱投降、故意留下老牛瘦马”为“砖”,“使唐军陷入其预设的圈套”“唐军的溃败、全军覆灭”为“玉”。(3分)②在材料二中,窦公先“以价值五六百千的空地低价转让给大阉”“蒸饼”为“砖”,“获得大阉的举荐信”“建店出租”为“玉”。(2分)(结合内容分析出“砖”与“玉”的具体所指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夏天五月壬子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叛,攻占营州,杀死都督赵文翙。李尽忠是孙万荣的妹夫,二人均居住在营州城附近。赵文翙性格刚愎,契丹人遭遇饥荒时他不加以赈济,且将酋长视为奴仆,因此二人怨恨而反叛。乙丑日,朝廷派遣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位将领讨伐他们。秋季七月辛亥日,任命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为副使,以防备契丹。将李尽忠改名为李尽灭,孙万荣改名为孙万斩。李尽忠自封为无上可汗,占据营州,任命孙万荣为前锋,攻占土地,所到之处皆被攻下,十天后,兵力达到数万,进而围攻檀州,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将其击退。八月丁酉日,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与契丹在硖石谷交战,唐军大败。此前,契丹攻破营州,俘虏数百唐人,囚禁在地牢中。听说唐军将至,契丹让守牢人欺骗他们说:“我们的家属饥寒交迫无法保存自己,只等官军到来就投降。”随后契丹将俘虏放出,用糠粥喂养,安慰他们说:“养你们就没有食物,杀掉你们又不忍心,现在放你们走。”于是释放了他们。俘虏到达幽州,详细说明了情况,各路唐军听说后,争相想要先入敌阵。到达黄麞谷时,敌人又派老弱之人前来投降,故意在路边留下老牛瘦马。曹仁师等三军抛弃步兵,率骑兵轻装前进。契丹设下埋伏从侧面袭击,用飞索绊倒张玄遇、麻仁节,活捉了他们,死去的将卒们填满了山谷,很少有人逃脱。契丹得到军印,伪造牒文,命令张玄遇等人签署,牒文内容是给总管燕匪石、宗怀昌等人的:“官军已破敌,若到达营州,军将皆斩首,士兵不记功。”燕匪石等人收到牒文后,日夜兼程,不眠不休地赶路,人马疲惫不堪;契丹在中途设下伏兵拦截,全军覆没。材料二:唐朝崇贤馆的窦公,善于经营生计,但经济状况却非常困难。京城内有一块空地,与一位大宦官的宅邸相邻。这位宦官非常看重这块地,然而这块地的价值只有五六百千钱。窦公欣然将地献给了宦官,只字未提价格。宦官非常高兴,于是托故想去江淮地区,并希望得到三两封护送的书信。宦官为此给窦公写信,窦公总共获得了三千缗钱,因此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东市有一块空地,地势低洼常有积水,于是窦公用很低廉的价钱买下。然后让婢女和老妇人拿着蒸饼,去那里引诱孩子们,如果孩子们能将砖瓦投入指定的目标,就能得到一个蒸饼。孩子们纷纷奔跑着去投砖瓦,十次中有六七次能投中,窦公便用好土覆盖在这些砖瓦之上,最终在这块地上建起了一家店铺,租给波斯商人,每天能赚一缗钱。15.B[解析]B项错误。陆游用“扪虱剧谈”典故并非讽刺空谈误国,而是自嘲虽有王猛般的济世之才却无人理解,与“空自许”呼应,突出理想落空的悲凉。A项“虚弱感与报国热忱反差”、C项“时空勾连与意象隐喻”、D项“类比与反问的情感递进”均正确。16.(1)纤丽之处:秦观的诗歌用词细腻、意象柔美、情感婉转,而本诗也有这样的特征。①用词细腻。如“酒酣看剑凛生风”,“酒酣”描绘出诗人饮酒至微醉的状态,“凛生风”则生动地表现出剑的寒气和锋利,用词精妙,使画面富有动感和力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②意象柔美。诗中“玉关岁晚无来使,沙苑春生有去鸿”一句,玉关、沙苑、去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旷、悠远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展现出边塞的荒凉与春天的生机,意象的选择和组合细腻而柔美,富有诗意。③情感婉转。诗人通过“身是天涯一秃翁”表达自己漂泊天涯、年老体衰的感伤,这种情感的表达较为含蓄婉转,不是直接抒发,而是通过自身的形象和处境来体现,给人一种细腻柔美的感觉。(2)雄慨之处:苏轼的诗词气势磅礴,擅长用典抒怀、直抒胸臆,本诗也有这个特征。①气势磅礴。开篇“酒酣看剑凛生风”,诗人酒酣之后看剑,剑气凛然,给人一种豪迈之感,气势磅礴,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②用典抒怀。“扪虱剧谈空自许,闻鸡浩叹与谁同”运用了扪虱而谈和闻鸡起舞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想要像古人一样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以及对现实无人理解的无奈和感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激昂。③直抒胸臆。“人寿定非金石永,可令虚死蜀山中”直接表达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不甘虚度年华、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情感真挚而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纤丽处、雄慨处各3分。结合诗歌文本分析到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3分。)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每空1分,错、漏字均不得分)18.B[解析]A是“微休息”。微休息是指短暂、小规模的休息,这里的“微”是形容词,用来修饰休息,表示时间短或程度小。这种构词方式更多是直接描述,没有明显的跨领域类比,属于合成词,但不太涉及经济术语的迁移,所以不符合。B是“睡眠债务”。债务是经济学术语,指欠别人的钱财。这里用来比喻睡眠不足,好像欠了债一样,需要偿还。这种用法是将经济学的概念迁移到睡眠领域,形成一种隐喻,类似于“时间贫困”用贫困来比喻时间不足。因此,睡眠债务的构词方式和“时间贫困”相似,都是经济学术语的跨领域应用。C是“班味”。班味可能是指上班族特有的状态或气息,这里的“味”是感官上的比喻,比如味道,用来形容某种特质。这种构词属于通感或隐喻,但“班味”更多是将感官体验用于职场状态,与经济学术语的迁移不同,所以不是最接近的。D是“职业倦怠”。“倦怠”是心理学中的术语,指长期工作压力下的身心疲惫。这里直接使用了心理学术语,没有跨领域借用,所以虽然描述了类似的状态,但构词方式不同,是直接应用专业术语,而非隐喻式的跨领域借用。19.A应接不暇(疲于奔命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分身乏术焦头烂额眼花缭乱等亦可)B接踵而至(纷至沓来接二连三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等也算对)(每空1分,共2分)20.甲:对工作质量的高要求(“对”字可不写出,或:高标准的工作要求)乙:应对(治疗)时间贫困的一剂良方(药)(每句2分,共4分)21.②一种新型的“贫困”——时间贫困悄然蔓延(表注释破折号应紧贴对象)③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被忙碌的生活裹挟,成了时间贫困户。或: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成了被忙碌生活裹挟的时间贫困户。(应是自己“被裹挟”)(每句2分,序号和修改都对得2分,序号对但修改错得1分,只写序号不作修改不得分)22.示例:两处画波浪线句子都使用比喻手法描述了现代人因工作陷入忙碌与疲惫的状态,这与《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异化变形高度相似。(2分)格里高尔本是一个勤勉的职员,承担着养家的重任。他的异化,某种程度上是对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的隐喻。本文中工作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带来严重后果的相关描述,不仅揭示了时间贫困的根源,也让人不能不联想到造成格里高尔异化变形的社会因素。(3分)23.作文(60分)(1)审题指导技术工具AI的高效便捷性与教育本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之间的冲突。需抓住“AI生成作业被判零分”这一事件,分析其背后涉及的教育伦理、技术应用边界、人文精神守护等深层问题。(2)参考立意角度1支持:①写作是思维训练过程,AI代劳违背教育初衷;②学术诚信底线不可破。角度2反对:①智能工具无罪,关键在规范使用;②堵不如疏,应建立AI辅学新标准。角度3辩证看待:①区分工具使用与思维替代:AI当“字典”而非“代笔”;②教育需升级评价体系,重点考查思维深度而非文本形式。[参考例文]角度1以理性之火锻造真知殿堂当某高校教师将AI作文视作洪水猛兽时,我们仿佛看见雅典学院门前的苏格拉底在焦虑踱步。这位哲人曾忧虑文字的发明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三模试题 语文 PDF版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04-24 00:30
11页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物理答案
2025-04-24 00:30
2页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化学答案
2025-04-24 00:30
1页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数学试卷
2025-04-24 00:30
4页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5-04-24 00:30
11页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数学试卷答案250421
2025-04-24 00:30
6页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物理
2025-04-24 00:30
8页
-
辽宁协作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2025-04-24 00:30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