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格式:pdf页数:8页大小:596.8 K上传日期:2023-11-21 09:10浏览次数:492 侵权/举报

2023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云梦一中命题教师:吴林安审题学校:襄州一中考试时间:2023年1月9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1页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材料二: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嘉莹认为,词天生就有“比”“兴”的特质,作者容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也容易产生比兴寄托的联想。B.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叶嘉莹认为并不完全可信,但其引出了一种言外之意的美刺托喻的解释。C.叶嘉莹认为比兴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兴”是由心及物,“比”则是由物及心,也是写诗的两种作法。D.蒋勋认为,李煜遭遇了亡国破家的大事件,从而产生出艺术上的创造力,创作出《虞美人》等震撼人心的作品。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2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兴”感发的范围非常自由,其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B.叶嘉莹引用《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是为了解说“比”的概念,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C.“比兴”有各种解释,在材料一中叶嘉莹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广义的和引申的解释,只是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来分析的。D.唐诗达到了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继续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而另辟蹊径将通俗的词进行创新,反而超越了唐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3分)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D.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温庭筠《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意。请结合叶嘉莹先生“比兴寄托”理论,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突围衣向东其实敌人并不知道周校长到了二中队[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急于在中国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把“清剿”八路军的重点放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坐镇济南,指派日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调集五万日伪军,采取“铁壁合围”和“蚕食”的战术,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土桥一次不久前秘密抵达日军临沂指挥部,召开了中队长以上指挥官会议,布置了下一步行动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剿灭”抗大一分校。这个任务交给了号称“运动战和突袭战专家”的加藤少佐。加藤四处寻找抗大学员的踪迹,得到密探报告,最近有不少陌生人打探去东梭庄怎么走。加藤怀疑东梭庄一带隐藏着抗大学员,于是调集兵力对这一带展开搜查。二中队的哨兵发现日伪军后,奋力阻击。抗大校部警卫连连长听到枪声,带领十几名警卫员前去支援,他们都是清一色的卡宾枪,火力凶猛,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此时夜色已浓,加藤并没有向东梭庄继续发起进攻。按照习惯,日军很少在夜间行动,尤其遇到强大火力之后,加藤从枪声中就能判断出东梭庄里的八路军非同寻常,于是下令封锁了东梭庄几个主要的出口,快速收紧包围圈。在加藤看来,东梭庄里的抗大学员已经插翅难逃,天亮后再发起进攻,消灭他们如探囊取物一般。学员们都打起背包,做好了突围准备。到底如何突围,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周校长跟邱平安等人在二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3页中队队部紧张地研究突围方案,门突然被推开,王天浩愣头愣脑地闯进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王天浩焦急地说:“队长,我知道怎么突围,你们跟我走!”程克一看是王天浩,气愤地说:“王天浩,出去!一点规矩都不懂!”周校长摆手示意程克别冲动,让王天浩把话说完。王天浩说:“东梭庄北边是悬崖峭壁,敌人在那里的兵力肯定不多。”周校长疑惑地说:“既然是悬崖峭壁,怎么突围?”王天浩当即蹲下,在泥地上画了一个方位图:“几十米深的悬崖怪石林立,看似无路,但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峭壁上,有一道自然形成的裂缝,直通谷底。这道石缝恰好被悬崖边的一块巨石罩住了,而且周边杂草丛生,站在上面很难发现。从巨石上搭一根绳子滑到下面的峭壁上,就可以顺着峭壁裂缝成功突围。”周校长很奇怪,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王天浩回答说:“行军打仗,安营扎寨,首先要找好退路。我把东梭庄四周转遍了,从中队部后面的小路,可以通往悬崖边。”颜青想起那天早晨王天浩从小路走来的情景,恍然大悟。程克不以为然:“就算北边的日伪军力量薄弱,你也总要突破他们的防线吧?只要听到枪声,四周的日伪军就会合围上来。上百名学员顺着绳子滑下去,来得及吗?”“我有办法引开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周校长严肃地看着王天浩,说道:“你下去过吗?确定那道石缝能走人?”王天浩自信地说:“我对天发誓。”周校长不再犹豫,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三个区队的学员,跟随王天浩绕来绕去,最后趴在一片草丛里,观察对面的情况。日伪军封锁了东梭庄的大小路口,在四周的山头上安营扎寨,点起篝火,能清晰地听到他们狼一样的吼叫声。王天浩判断得没错,通往悬崖边的小路旁,只有十几个伪军把守。周校长和二中队的干部围在一起,听王天浩讲解他不费一枪一弹的突围计划。邱平安摇头说:“太不靠谱了,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藏猫猫?”周校长却笑了,说:“邱队长,我们八路军的游击战跟藏猫猫没什么两样。我觉得可以试试。”周校长命令抗大校部警卫连连长做好战斗准备,如果行动暴露,立即消灭那十几个伪军,掩护学员们强行通过路口。大家藏在草丛中,屏住呼吸,盯紧前面。王天浩在草丛里左腾右挪,慢慢接近篝火旁的伪军,他变戏法似的从布口袋里掏出一只公鸡,公鸡的嘴和爪子都用布条缠着。他靠近那两个巡逻的伪军,除掉公鸡爪子和喙上的布条,把公鸡抛向一侧。公鸡惊叫两声,扑棱着穿过一片草地,钻进了旁边的小树林。篝火旁的哨兵发现后,以为是山里的野鸡,兴奋地招呼伪军去小树林里围捕。邱平安和程克带领学员们快速通过路口,从侧面绕过了伪军的篝火,到达悬崖边。王天浩将早已准备好的绳子拴好,几位身强力壮的学员率先下去探路,然后其他学员抓住绳子,一个个顺溜下去。颜青参加过不少战斗,按说胆子很大,可偏偏有恐高症,拽着绳子不敢往下滑。大家一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王天浩二话不说,摁住颜青,把绳子系在她腰上,狠劲儿缠了几圈。颜青明白他要干什么,死死地抱住他的腿不放。王天浩干脆把她提溜起来,然后拽紧绳子往下滑……(有删改)【注】周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校长,此次是从校部到二中队检查工作。后文的邱平安是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二中队队长,程克是二中队指导员,颜青是文化教员。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