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答案
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3页大小:46.2 K上传日期:2023-11-21 10:49浏览次数:225 侵权/举报

历史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45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CDCCADDD题号1112131415答案BBACD二、材料题(共3题,55分)16.(25分)参考答案:(1)不同措施:北方: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4分)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4分)积极意义:维护了南北边疆的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4分)(2)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依据宪法性文件全面治理;治理边疆措施多样;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发展理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团结平等。(8分,任答四点即可)(3)认识:传承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民族理论。(5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相应赋分)17.(18分)参考答案:(1)主要特点:以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渗透了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依附于国家刑法典或行政法典,分布广泛而零散;以维护专制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8分,每点2分)作用:规范了档案管理;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政治统治、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2)主要因素:西方史学及档案学观念传入中国;近代中国历史学有所发展;有识之士对档案史料学相当投入;政府重视档案等。(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3)启示:档案学的发展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历史学科的进步而与时俱进;档案学的发展要立足国情,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18.(12分)参考答案:观点: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论述:经济全球化初始萌芽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的驱使下,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生产的扩大化迫切要求市场和原料产地更加广阔化,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彻底占用封建主义提供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全球化是由掌握着发达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它们在推进全球化过程中,必然力求获得最大利益。但是经济全球化在二战后,客观上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为新兴国家的发展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机遇。综上,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由资本主义先天的扩张性所决定的。但在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民族主义兴起,也会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答案】C【解析】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先代贵族,其目的是彰显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是合理合法的,故选C项;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先代贵族主要目的是显示自己成为天下共主,之前的贵族也要服从自己的管辖和控制,并不是要强化对落后和边缘地区的控制,且上述分封的地方多位于黄河流域,也不全是落后和边缘地区,排除A项;题干中除了“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之外,还有对神农、黄帝、帝尧、帝舜和大禹的后代进行分封,所以并不只是笼络和监视殷商贵族,B属于以偏概全,排除B项;儒家的仁政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答案】C【解析】结合纲要上册第10页“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可知春秋中后期,因为掌握实权卿大夫及家臣在政治斗争中失利不得以出奔,“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政治实权由国君下移到卿大夫手中,故选C项;“彻底”不合史实,到战国后期传统政治秩序才完全被破坏,排除A项;“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只能解释出奔者众多,无法解释出奔者的变化,属于逻辑错误,排除B项;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都呈现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故宜城有宋玉冢”“湖北宜城市发现了楚皇城遗址”“明确记载了楚国23处建都之地,其中三个都邑的位置与今天的宜城市密切相关”,可知旧史记载、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对宜城与楚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相互印证,充分说明宜城与楚国旧都存在密切关联,这说明历史研究需要寻找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故选C项;文物与文献之间是相互印证的关系,材料中《楚居》的记载与出土文物之间关于宜城市与楚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致性,排除A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都属于文献史料,二者之间的可靠性深受作者个人立场、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通过文献史料与考古史料的多重对比,可以得知宜城市与楚国建都之地存在密切关系,排除D项。4.【答案】D【解析】特定的历史时空总是能引起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关注,西北就是如此。西北地区往往与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相联系。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体现了秦汉时期的“秦汉雄风”;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反映了多民族政权并立中宋政权对西北地区的关切。这都说明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从秦汉到宋元,从未间断,故D项正确。秦汉的强盛并非为“历代”文人所仰慕,故A项错误;“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但是并非唐代,故B项错误;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属于无中生有,故C项错误。5.【答案】C【解析】由创办人的身份可知这些人多为“买办”、“旧官僚”等,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必然会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故选C项;材料只呈现了创办人,无法看出工业在地域上的分布,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巨变,排除B项;材料中的创办人是中国人,所以不能说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排除D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6.【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题干材料时间“1928年”,这时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阎之间的矛盾,这是阶级矛盾并非民族矛盾,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应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排除;C项说法与题意吻合,是本题答案;D项说法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错误。7.【答案】A【解析】据材料“该股票正面为褐色石印股票名称、面额、日期、说明等内容,并印刷了马克思与列宁的头像”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1931年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上印有马克思、列宁等革命领袖头像,以及共产党党徽和红五角星等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此时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故选A项;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政治上人民当家做主,经济上公有制占主体,材料仅涉及到经济上出现新式的股票形式,没有明确有关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具体内容,排除B项;地方割据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一些可称为豪强、军阀的地方政治势力或政权,拥有一定武装力量,对外强调其控制之地区脱离原国管治架构而高度自治,不承认既有中央政府的地籍、税赋、人事等对地方的管治权力,形同分裂对抗中央的情况,材料仅涉及到经济上出现新式的股票形式,没有明确有关于闽西的具体政治权力情况,排除C项;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股票是一种所有权凭证,两者本质不同,股票与货币属性不同,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8.【答案】D【解析】1954年工作重心是政权巩固,此时全国尚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也不能体现市场价值规律,排除A、B、C;由材料“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可知注重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故选D。9.【答案】D【解析】材料的逻辑关系表明农业导致国家出现,而国家是文明的标志,说明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故选D项;材料的重点是农业是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片面反映材料,排除A项;社会关系复杂是由农业产生引起的,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最早,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罗马法融合了“当地的习惯法”,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结合与公民法相比,万民法更加灵活实用,故选D项;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超过罗马帝国范围不适用,排除A项;“市民法”不合史实,“市民法”即公民法,题干提及了万民法融合了“当地的习惯法”,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万民法的灵活实用,与“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逻辑关系错误,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可知,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美国政府是保障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的,说明保护个体权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宪法主张政府应该保护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三权分立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如何保护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没有提及维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鼓励节俭”、“反对挥霍”、“入世”、“理性”及所学知识可得,宗教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列观点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B项正确;材料的意思没有否定宗教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古与近代之间的界限,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中思想的实用价值,而不是强调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A【解析】由“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使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等信息可得,一战在客观上助推了东方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并使其得以增强,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一战及其后的巴黎和会对民族意识和独立观念的强化,而不是说巴黎和会的精神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题干所述应该是近代国际关系变化在客观上增强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西方列强的一战及其结果影响了民族意识,而不是说民族意识影响了西方列强的决策,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价格革命”并没有巩固西、葡霸主地位,排除A项;“价格革命”与阻碍国际贸易交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价格革命”使金银大量输入欧洲,金银价格下降,物价上涨,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欧洲社会面临着政治、经济及社会矛盾等各种社会问题,说明传统的欧洲治理方式在当下难以维系,故选D项;材料中欧洲存在的问题不仅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和社会矛盾,所以国家贫富差距只是欧洲的其中一个问题,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欧洲的政治危机也是由难民和移民等问题引发的,因此,政治危机不是“因”,排除B项;材料中不仅有人口问题,也有欧洲存在的政治分裂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排除C项。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