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格式:pdf页数:4页大小:946.7 K上传日期:2023-11-21 10:49浏览次数:497 侵权/举报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2023届高三(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共15题,45分)1.《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A.强化对落后和边缘地区的控制B.笼络和监视殷商贵族C.彰显周王天下共主的合法地位D.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2.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3.晋代《襄阳耆旧记》记载“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宜城市发现了楚皇城遗址。2010年,清华大学刊布的出土竹简中有《楚居》一篇,明确记载了楚国23处建都之地,其中三个都邑的位置与今天的宜城市密切相关。这表明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出土文献比传世文献更可靠C.历史研究需找多重证据D.楚国建都之地至今众说纷纭4.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5.下图是1895—1898年晚清各地纱厂及其创办人的情况。据此可推知A.民族工业的布局渐趋合理平衡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巨变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天然局限性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6.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举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7.图1为1931年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该股票正面为褐色石印股票名称、面额、日期、说明等内容,并印刷了马克思与列宁的头像。股票还带有六期息票。右边框内书“一、本股票不得在市面流通买卖,二、凭票向本银行支领应得红利”,并用毛笔填写股票持有人:(福建省)汀连县一区芷溪乡黄国璋。由此可知该股票的发行图1A.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B.证明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C.体现了地方割据色彩浓厚D.说明它与货币属性基本一致8.1954年6月30日,陈云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的汇报中说:“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具体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都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据材料可知,当时陈云主张A.尊重市场价值规律B.全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注重国民经济平衡发展9.《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中指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国家就一定会出现,国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也是文明的标志。作者意在强调A.国家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B.社会关系复杂推动国家的产生C.文明最早出现于农业发达地区D.农业是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基础10.美国学者戴利说:“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戴利意在强调A.万民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B.市民法与习惯法密不可分C.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D.罗马法具有灵活实用特点11.1791年的美国宪法修正案,具体列举了1787年宪法正文中没有明确的权利,其主要原则是“政府对个体来说并不是一条只能在人们家门口看家的恶狗,而是人们追求自身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好管家。政府不能事先告诉媒体应该说什么,也不能在媒体和公众发表言论后把其打入牢房,更不能强迫某人发表他不相信的言论”。由此可见,该修正案A.主张建立绝对强大的联邦政府B.体现出保护个体权利的合理性C.凸显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可行性D.注重维护少数精英阶层的利益历史试题第2页,共4页12.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憎恨肉体”“独身苦行”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鼓励节俭”“反对挥霍”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入世”和“理性”。这一观点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B.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C.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D.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13.“一战”将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声明,也使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由此可知A.“一战”客观上助推了民族意识增强B.巴黎和会的精神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C.近代国际关系主动适应民族解放运动D.民族意识增强影响了西方列强的决策14.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2.5倍。这一变化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提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15.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盟政治面临分裂的风险,不断累积的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等加剧了欧洲社会矛盾和欧盟治理难度。欧盟的政治分裂和重心转移给欧洲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使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少、社会矛盾增加,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该学者旨在说明欧洲A.国家贫富差距日益的凸显B.政治危机引发深层次反思C.人口问题威胁全球化发展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第II卷二、材料题(共3题,55分)1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巩固和建设边疆,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样的政策措施对边疆进行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建国的政治纲领,对民族政策做了全面规定。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派遣民族访问团赴西南、内蒙、东北等民族地区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讲,积极争取边疆各少数民族对新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实现新生政权的稳固。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下发《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侮辱。为实现共同纲领民族政策的需要进行培养民族干部,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原新疆学院改称民族学院。截至1952年6月,全国已建立各级民族自治区共130多个,自治区内少数民族人口约计450万人。——摘编自白江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政策概述》材料三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历史试题第3页,共4页——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治理边疆的主要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档案立法的思想根源是儒家和法家思想。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思想骨子里都是儒家仁、义、礼、信的封建伦理纲常,体现在文书档案工作中就是浓厚的封建等级思想渗透到文书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自然地体现在文书档案立法的各项内容和规定之中。从文书的文种、格式、抬头、避讳制度、用印到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及档案的利用范围等,便可得知是如此的等级森严。从秦代到清代,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进行了档案立法活动,都意识到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封建专制的重要性。档案立法包含于国家刑法典或行政法典,零星地分散在王朝立法的不同条款之中。古代档案立法总是和国家封建立法紧密相连的,秦律严苛,则秦代档案立法同样以严刑酷法著称;宋律细琐,则宋代档案立法也表现为事无巨细皆有法。——摘编自杜道运《中国古代档案管理思想研究》材料二近代以来,以罗振玉、王国维等为代表的史学家们从史料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档案史料的范围、功能、搜集、辨伪、校勘、整理、利用,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视野。他们把档案的视野从“官方”记载逐步拓宽到实物、雕刻、歌谣、民俗等。近代有识之士纷纷研究搜集、整理、编纂档案史料的科学方法,促进了近代档案学的发展。近代时期的档案法制体系包括三个等级结构:一是中央政府级档案法规;二是各级地方政府级档案法规;三是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制定的规章制度。近代已经具备完备的档案立法体系,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时代性的特点,民主法治、集中统一是这一时期档案法治思想的立法基础,为我国档案法制建设提供了思想源头。——摘编自张盼《试论近代档案思想的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档案立法管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档案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与近代档案思想给我们的启示。(2分)18.(12分)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有了新的发展。根据材料回答:材料20世纪中叶经济全球化加剧。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什么?它和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学术界对此有三个观点。持第一种观点,全球化是中性的,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与社会制度无关。持第二种观点,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是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持第三种观点,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第405-406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选择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历史试题第4页,共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