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命题人:审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考古学家注意到:“二里头至西周时代……宫庙合一,以庙为主;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宫庙分离,以宫为主。”这说明A.三代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周秦之际政教分离C.分权思想影响历史的走向D.秦汉统一影响政治2.司马迁自叙其所著《史记》宗旨时有“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言,东汉学者班彪则认为《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D.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3.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此举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D.促进了九品中正制的发展4.对于藩镇势力较强的河北,杜牧说:天下无河北则不可,河北既虏,则精甲锐卒利刀良弓健马无有也。卒然夷狄惊四边,摩封疆,出表里,吾何以御之?北宋欧阳修也说: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这说明唐朝藩镇制度A.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B.由于中央决策失误所致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5.唐代,江淮之米经由运河运输,承载着帝国的生命之源,是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之一。其中的吴兴米是朝廷贵族的专享美食。史载:吴兴米,炊之甑香……虢国夫人厨吏邓连,以此米捣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灵沙臛,以供翠鸳堂。”这说明当时A.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C.关中地区经济严重衰退D.交通运输深刻影响社会生活6.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郑思肖,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肖’为繁体‘赵’字的一部分)”。其笔下的兰花疏而不空、无根无土,意境深远。下图为他根据自己在福建居住时所见的墨兰所作的《墨兰图》(题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这反映出A.文化艺术的地域性B.艺术作品的时代性C.文人绘画的典雅性D.艺术作品的世俗性7.下表为元明清黄帝陵祭对比表,该表说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文化认同程度决定了王朝的兴衰B.民族矛盾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C.王朝的长短取决于民族文化政策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8.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新名词的大量传人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B.体现了日本文化影响较大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9.北京《晨报》上有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动喻为《孔雀东南飞》(如下图所示,乳雀的羽毛上写有学生、学者、教授)。该漫画反映了A.民族战争影响人口流动C.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B.知识分子向往共产主义D.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迁移1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A.适应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C.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11.在晚期希腊的哲学流派中,斯多葛学派最符合时尚,其思想涉及自然必然性、社会服从、人的社会责任、世界国家和政体类型等诸多政治哲学问题。其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城邦范畴,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提出应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斯多葛学派的观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B.成为理性主义的源头C.服务于亚历山大东征D.反映丝绸之路的开通12.历史学家在考察某一经济作物的传播史后,认为该作物富有全球史意义。它最初可能从印度、波斯传到埃及;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16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利用非洲奴工大量种植,再将加工产品运回欧洲。这种经济作物应是A.棉花B.甘蔗C.胡椒D.烟草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这表明人文主义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C.得到了各阶层普遍认可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A.英国的《谷物法》对进口食物课以很高的关税,它的辩护者称英国应维持工农业之间的经济平衡,土地贵族的利益必须得到维护。而得到工人和工业家大量捐款的反谷物法同盟则与之辩论,最终于1846年政府废除了《谷物法》。这表明当时英国A.劳资双方的矛盾趋于缓和B.食品工业打压外来竞争者C.新旧阶级政治影响力消长D.民主权利是斗争主要目标15.19世纪欧洲历史研究开始关注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A.关注民族历史研究B.体现历史唯物主义C.推动历史学科独立D.走向理性化专业化16.观察下面的图表,其中乙国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摘编自周尚兵《对唐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再认识》材料二—摘编自王亚民《明代的科技发展与世界的比较研究》材料三欧洲从13——15世纪便陆续办起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教养的人的世俗学校,在这类学校中学习研究儿何学和自然哲学(科学)等课程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还会受到鼓励,哥白尼等科学巨匠就出自这类学校。在16世纪的意大利,有鲁诺,伽利略等人奠定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基础,伽利略发明了对科学知识进行严格检验的系统的实验方法后,使科学成为实证知识且完全脱离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7世纪末,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极大地借鉴了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空间、运动、静止、位移和力的研究。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还非常明显地携带了相应的文化基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就是一种文化。——摘编自钱兆华、高文芳《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文化因素。(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6—17世纪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文化条件。(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6—17世纪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认识。(4分)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两部法案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成为英国内阁制的滥觞,使司法权最终从行政权分离出来。这样,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转交给日益完备的内阁。可见,光荣革命以后的英国君主制已经获得了崭新的阶级内容。——赵士国等《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异议》材料二(美国1787年)在各州批准会议上拥护宪法的领袖们,所代表的经济利益与费城会议成员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完全相同;其中的多数人也都从他们的努力结果上获得了直接的私人利益。……完法并不像法官们所说的那样,是全民的创也不像南方废宪派主张的那样,是各州的创造。它只是一个巩固的集团的作品,他们的利益不知道有什么州界,他们的范围的确包罗全国。——摘编自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材料三孟德斯鸠理想的政治文化可以用人介健康来加以类比。政治实体的健全在于各组成部分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一旦某一方面过于突出的话,要么复平衡,要么整个体制衰退,陷入不健全的状态。——摘编自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基石”的两部法案,并概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有何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巩固的集团”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各州的创造”?(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海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部浓缩的全球通史。从地中海到黑海东岸再到喜马拉雅山,或许在我们眼里并不是很重要的地带,其实是连接东西方文明桥梁的交叉点。跌宕起伏的故事,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详尽的地图以及注解,再次激起人们对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的迷恋,对现在“新丝绸之路”的向往。目录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诞生第十一章:黄金之路第二章:信仰之路第十二章:白银之路第三章:基督之路第十三章:西欧之路第四章:变革之路第十四章:帝国之路第五章:和睦之路第十五章:危机之路第六章:皮毛之路第十六章:战争之路第七章:奴隶之路第十七章:黑金之路第八章:天堂之路第十八章:妥协之路第九章:铁蹄之路第十九章:小麦之路第十章:重生之路第二十章:纳粹之路-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诺《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阐释《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的“新”,并得出结论。(要求:标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20.(10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反杜林论》“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列宁全集》第41卷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前提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纳斯《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合作是不可能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4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新中国历史,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解析】据所学可知,宫为居住之地,庙为祭祀之地,据题干“二里头至西周时代……宫庙合一”可知,在夏商西周时期,政教合一。据题干“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宫庙分离”可知,在春秋战国至奏汉时期,政教分离,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周秦之际政教分离,故选B项;题干不仅述及“二里头至西周时代”,还述及了“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排除A项;题干述及“宫庙”由“合一”到“分离”,并非“分权思想”影响,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并未统一,排除D项。2.B【解析】根据材料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可知,司马迁强调《史记》的大一统,而班彪则认为《史记》不重视儒家经典与思想,说明儒家思想到东汉时期得到了强化,故选B项;民众生活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但材料强调对《史记》的认识不同,排除A项;社会等级差异强调政治、经济与社会地位不同,材料无法反映社会等级的差异,排除C项;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强调史学为现实服务,而材料强调对《史记》的不同认识,排除D项。3.A【解析】由题干中各地寒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四)历史试题
2/9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文化认同程度决定了王朝的兴衰 B.民族矛盾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王朝的长短取决于民族文化政策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8.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
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 849 个之多,
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新名词的大量传人
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 B.体现了日本文化影响较大
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 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
9.北京《晨报》上有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动喻为《孔雀东南飞》(如下图所示,乳雀的
羽毛上写有学生、学者、教授)。该漫画反映了
A.民族战争影响人口流动 C.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B.知识分子向往共产主义 D.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1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A.适应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11.在晚期希腊的哲学流派中,斯多葛学派最符合时尚,其思想涉及自然必然性、社会服从、
人的社会责任、世界国家和政体类型等诸多政治哲学问题。其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狭小
的城邦范畴,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提出应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斯多葛学派
的观点
A.文化认同程度决定了王朝的兴衰 B.民族矛盾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王朝的长短取决于民族文化政策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
8.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
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 849 个之多,
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新名词的大量传人
A.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反映 B.体现了日本文化影响较大
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 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
9.北京《晨报》上有一幅漫画将当时的社会流动喻为《孔雀东南飞》(如下图所示,乳雀的
羽毛上写有学生、学者、教授)。该漫画反映了
A.民族战争影响人口流动 C.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B.知识分子向往共产主义 D.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1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A.适应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11.在晚期希腊的哲学流派中,斯多葛学派最符合时尚,其思想涉及自然必然性、社会服从、
人的社会责任、世界国家和政体类型等诸多政治哲学问题。其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狭小
的城邦范畴,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提出应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斯多葛学派
的观点
剩余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四)数学试题
2023-11-21 22:43
7页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四)数学解析
2023-11-21 22:43
10页
-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政治试题
2023-11-21 22:43
10页
-
佩佩教育2023年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模拟冲刺卷1历史及答案
2023-11-21 22:43
12页
-
佩佩教育2023年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模拟冲刺卷1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3-11-21 22:43
14页
-
佩佩教育2023年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模拟冲刺卷1数学试题与详细答案
2023-11-21 22:43
14页
-
佩佩教育2023年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模拟冲刺卷1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3-11-21 22:43
16页
-
佩佩教育2023年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模拟冲刺卷1语文及答案
2023-11-21 22:43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