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下学期3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
2023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下学期3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
格式:docx页数:7页大小:382.3 K上传日期:2023-11-22 12:02浏览次数:367 侵权/举报

厦门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工作者在石峁古城(初建于公元前230年前后)发现玉器、祭坛壁画等,经数字技术对残存城墙进行测绘,确认古城以“皇城台”为中心、面积逾400万平方米。由此可见A.新技术可复原古代生活场景B.夏文明的存在得以证实C.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尚未形成D.早期国家可能已经出现2.据秦简《法律答问》,父母告子女不孝辄拘捕子女;子女告父母概不受理,且治告者罪。这表明秦代A.奉行严刑峻法B.伦常秩序受政府重视C.强化基层治理D.律令儒家化初具雏形3.《大唐新语》载,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宰相张说对此评论,侍郎虽为“衣冠之华选”,却非往贤所慕;而集贤院学士,怀治国之道、蕴文学词彩,“始可处之无愧”。这主要反映当时A.社会矛盾缓和B.选官途径多元C.门第观念淡化D.重学风气浓厚4.忽必烈即位后.定国号大元、年号中统,并为辽、宋、金修史,“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这表明元朝A.开创了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B.形成了开放平等的民族观念C.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D.强化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5.明太祖圣谕:“朕有天下,更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承者,朕命也。宣者,代言之也。布者,张陈之也。所以政者,军民休戚,国之利病。所以使者,必去民之恶而导民之善,使知有畏从。”该谕的实行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提升了儒学地位D.优化了中枢决策机制6.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其外交事务多为北洋大臣所掌。一位英国外交官评价,“总理衙门只不过是李鸿章大学士在天津衙门的一个分支机关”。这表明A.清廷固守天朝上国的理念B.总理衙门位卑权重D.晚清外交转型曲折C.北洋大臣与中央分庭抗礼7.中药材五倍子也可用作染料。20世纪初,五倍子成为汉口输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主要输往上海、芜湖、镇江等地,也有部分出口到伦敦等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增强B.汉口水陆交通便利C.国内纺织业发展需求增加D.国内产销体系优化8.20世纪30年代初,长汀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兴办了中央苏区半数的公营、私营企业,每天的外来商贩最多时达千余人。“红色小上海”的诞生A.摆脱了“左”倾思想的束缚B.打破了南京政府的军事封锁C.丰富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经验D.借鉴了当时苏联的经济模式9.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民族资本家准备将企业上交国家,政府并未接受。对此,周恩来说“和平转变,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要转变得很自然,水到渠成’”。这主要是因为A.统一战线性质发生转变B.国民经济尚需恢复C.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国土尚未完全解放10.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天书奇谭》力求“探民族风格之路”。图1为该片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影片诙谐幽默,是一代中国人心目中最好的动画片之一。该片的成功反映了A.传统艺术与时代的互动B.经济特区助推文化创新C.电影日益契合儿童需求D.市场经济刺激影视创作11.公元前83年,苏拉进军罗马,推翻平民派政权。元老院任命苏拉为无限期独裁官,以便他“能够制定最好的法律整顿满目疮痍的共和国”。元老院此举A.维护了自身的绝对权威B.剥夺了平民的参政权利C.破坏了罗马的共和政体D.克服了罗马的统治危机12.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曾四次通过“议会确认”,即下议院“请愿”、上议院“同意”、君主“批准”的方式,提升《大宪章》的法律地位。14~15世纪,“议会确认”几乎成为一种常态。这表明当时A.权力博弈推动政治民主化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王在法下”原则得以确立D.传统贵族势力不断削弱13.柚木是重要的造船木料。1805年,在东印度公司推动下,英国在印度马德拉斯“禁止私人砍伐柚木”。1815年,马德拉斯总督以妨碍自由原则为由,停止该禁令的实行。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汽船制造工业迅速发展B.殖民体系有所松动C.殖民利益影响律法推行D.自由主义大行其道14,表1内容为17-18世纪亚非拉地区较大规模的反殖民斗争表1时间国家斗争17世纪中叶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18世纪下半叶印度迈索尔战争18世纪末南非卡弗尔战争18世纪末秘鲁图帕克·阿马鲁起义这些斗争A.凸显了民主意识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凝聚力C.形成了相互呼应D.改变了沦为殖民地的命运15.1948~1949年美国爆发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欧却未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西欧A.经济处于恢复阶段B.政府干预的力度强于美国C.一体化趋势的加强D.处在美苏争夺的前沿地带16.20世纪50年代,苏联提出以暂缓核试验为基础的裁军计划,并表示允许在苏联领土上设立监测站以便监督。而美国政府对此却持消极立场,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战略冲突加剧B.冷战思维影响C.国际协调机制缺失D.社会制度差异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汤武革命论”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经典政论命题,从古至今,众多思想家无不予以关注,但立场不同,结论自然迥异。19世纪末,梁启超在其任总教习的时务学堂提出“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与诸生“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盛倡革命”。其学生周镇藩有如下发言:盖伐人之国,必其君有桀纣之暴,时君如汤武之贤,而后可吊民伐罪,为苍生请命.....英人得花旗,不为设法以治之,为奴仆其人民,攘夺其生计。故华盛顿以草野匹夫,乘众怒,因民愤,揭竿起义,血战数年,卒平大乱而挫强敌,变美州之草昧为极乐世界.....如华盛顿者,固亦千古人杰哉。——据顾少华《“华盛顿形象”与清末革命话语的建构》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周镇藩的发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10世纪以来的西欧,随着重犁普及和三圃制的推广,耕地与人口都有较大增长,处处可以遇见渴望到远方碰碰运气的年轻小伙、找钱赚的冒险者。国王或领主授权建立更多的市集,甚至授予城市自治特权。它们大多以修道院或教堂为中心。某些宗教节日,如礼拜日或圣徒日,也会成为市场日。随着十字军东征,地中海贸易重新开通,威尼斯、热那亚等许多商埠在东征途中发展起来,但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都在千人以下。——据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等材料二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往往于要冲设镇,派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两宋之时,既裁撤旧镇,也建置新镇:盖因诸镇“人烟繁盛”“居民不雷数千家”,镇的主要官员由镇将逐渐变为监镇、巡检等。监镇负总责,巡检管治安,还有专门的监酒、监盐等掌税收。熙宁四年(1071),神宗下诏,“勾画天下州、府、军、监、县、镇地图”——据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镇在宋代的变化,并指出其与西欧中世纪城市相比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2战后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变化(年均%)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1951~195511.413.14.112.09.61956~19609.110.45.713.07.41961~19655.78.62.36.23.91966~19707.88.53.97.36.81971~19755.77.42.56.74.51976~19804.34.41.73.73.31981~19853.23.61.03.72.71986~19901.82.60.50.32.01990-4.0-1.2-2.3-19.0-3.0——王金存《苏联剧变深层原因初探》从表2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指标,对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分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依据。(要求:历史分期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比较图2、图3,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两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BDDADCCBACACBA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0分)评述:周镇藩的发言将美国独立战争与汤武革命相关联,把华盛顿与商汤、周武王相提并论,说明其赞颂英雄领袖顺应民心、推翻暴政的举动,体现出现实革命的倾向。(4分)这一发言体现了19世纪中后期,在近代西方思想的刺激和中国思想启蒙的推动下,中国知识精英试图通过关联西学,挖掘本国传统文化的近代价值,为实现文化自新和救亡图存所作的努力。(4分)但其对“英雄革命”模式推崇备至,还缺乏对民主革命本质的深入思考。(2分)18.(20分)(1)因素: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统治者授权;宗教影响:商业复兴。(6分)(2)变化:军事职能为主转向经济职能为主;重新设镇;镇官分工。(4分)特点:规模大、人户繁盛:中央政府重视,政治经济管控较多。(4分)认识: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城市发展有赖于商贸往来与社会安定;城市发展有利于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与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对国家治理水平提出进一步的要求。(6分)19.(12分)答题示例示例1分期:第一阶段,1951-1960;第二阶段,1961-1985;第三阶段,1986-1990。说明:本分期以苏联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变化为依据。第一阶段,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等问题,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逝世后采取了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等举措,推进农业发展,50年代后期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有所提升。第二阶段,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勃列日涅夫侧重在工业领域进行改革,且效果有限,农业增长更趋缓慢。第三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改革收效甚微,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经济滑坡,农业产值趋向负增长。纵观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历程,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制约苏联经济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之一。示例2分期:第一阶段:1951-1965;第二阶段:1966-1985;第三阶段:1986-1990。说明:本分期以国民收入和投资额的年均增长率变化为依据。第一阶段,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但并没有真正改善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其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呈恶化趋势并出现了混乱局面,投资额和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急剧放缓。第二阶段,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放缓,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第三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改革收效甚微,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经济滑坡。生产投入要素特别是投资枯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滑到崩溃边缘。纵观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历程,改革未能在深层触动苏联经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潜力渐趋枯竭,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之一。评分标准:12-10分:观点表述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9-7分:观点表述比较明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6-4分:观点表述基本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基本充分,表述基本清楚。3-0分:能够写出某一观点或未能表明观点,也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20.(10分)不同一:秦在辽河以东、河套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