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阅读题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千古浩叹《满江红》李来锋孙宇来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部电影《满江红》,让不同的观众从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启示和思考。②千年之前的宋朝,是一个令人爱恨交织的时代,一方面它创造了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的高峰;另一方面却在军事上一败再败、丧权辱国。先是北宋败于女真族的锋镝,承受了“靖康之耻”这个中国历史上无比惨痛的事件;后是南宋亡于蒙古族的铁蹄,崖山一役,10万军民赴义,一个朝代以君死臣辱的惨烈结局落下了历史的帷幕。③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主持修撰《元史》的宋濂曾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学者李约瑟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宋朝历史中,我们既要学习经济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要反思和汲取军事上屡战屡败的惨痛教训。④我们常说,落后就会挨打。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并没有落后为什么也会挨打?是宋朝的军力不行吗?赵匡胤刚立国时军队20万,到宋真宗时已达到90多万,宋仁宗后更是扩至120余万,军队数量远超对手。是宋军的武器不行吗?宋朝冶铁技术发达,极大提高了兵器的锋利和坚固程度,还开创了人类史上最早使用热兵器的新纪元。是宋军的将领不行吗?两宋名将数次力挽国运,比如,“宋良将第一”的曹彬、戍边御敌“先忧后乐”的儒将范仲淹、“中兴武功第一”的韩世忠,更不用说还有令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了。⑤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患患可除。客观地说,北宋开国之初,就面临着强敌环伺的局面,辽、西夏、金等虎视眈眈,觊觎中原的富庶、江南的繁华。宋朝不但没有幽云十六州的战略纵深,没有万里长城的北方屏障,自身的国防资源也十分稀缺。正如学者钱穆所说:“对付北方塞外敌人,更非骑兵不可。而骑兵所需的马匹,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一在西北。而这两个出马地方,在宋初开国时,正好一个被辽拿去,一个被西夏拿去,都不在中国手里。”⑥“和议终非中国计,强兵才是帝王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军力作保障,就相当于把自己养肥了任人宰割。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宋朝的多数皇帝和官员们没有想着重振国威、建强军队,而是一次次割地纳款、俯首称臣,一次次乞求和平、卖辱求荣。尤其是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后,“众将莫敢言战”。曾是四大抗金名将之一的张俊竟协助秦桧推行乞和路线。“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从皇帝到王公贵族偏安于半壁江山,埋首于风花雪月,目睹着这艘大船沉没而无所作为。⑦富国不强兵,繁华成烟云。宋朝积弱300余年,从今天的眼光来审视宋朝的繁荣和虚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重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赵匡胤开国初期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中央及各地节度使的兵权,鼓励将领“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在尚文轻武的政策导向下,社会上习文之风日盛,尚武之风日衰,军人的地位开始降低,军队的纪律松弛、战斗力低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就是宋时流行起来的。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今天的中国人不会忘记宋朝的“靖康之耻”,依然能感受到宗泽连喊三声“过河”而死的无限悲愤,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兹在兹,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报国壮志。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历史反复证明,军事这一手弱了,国家安全就没有保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摘自《解放军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的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让后人热爱自豪,但其军事上的一败再败、丧权辱国又令后人痛恨耻辱。B.宋朝的应用科学和纯粹科学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均处于主焦点,说明其军事落后的主要原因与科技水平关系不大。C.宋朝的皇帝和官员们不思强国,以割地纳款、俯首称臣的方式乞求和平,这种卖辱求荣的做法最终导致国家颠覆。D.宋朝尚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证明,没有强大的军事和军队,就不可能有国家安全保障,也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①段和第⑧段均引用了《满江红》中的词句,都论证了“强军强国”这一主观点。B.文章第④段连发四问并一一作答,指出了宋朝军事落后的根本原因,有引人深思的效果。C.文章既围绕“强军强国”这一观点进行了集中的分析论证,又旁征博引,增强了可读性。D.文章以宋史作为教科书和清醒剂,不仅停留在论述历史的层面,更具备启示今人的意义。3.下列陈述不能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主席询问海军173编队应急处置准备情况,叮嘱他们在海上过一个战斗的春节,守护好祖国海疆。B.习近平主席询问反恐部队武警猎鹰突击队特战技能的训练情况,叮嘱大家苦练过硬本领,当好忠诚卫士。C.习近平主席询问空军航空兵某旅值班分队日常防空战备情况,要求他们枕戈待旦,维护好我国空防安全。D.习近平主席询问医护病患发热门诊接诊、重症救治、药品配备和患者康复情况,要求确保群众安度新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一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一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一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行联想的。--摘编自《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材料二: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两两交叉,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文化赋予了时间更多抽象神秘的含义。天时往往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影响事物的发展。此种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注重“时”的顺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受客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最明显的是汉语语法构词系统中没有表示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中国人表达时间的常用词汇常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西方文化采取的则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在西方文化中,年、月、日是严格按照天体星球的运动来计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并对此有所区分,在时间中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几种明确的运动形式。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例如,英语时态有过去时、完成时、将来时、进行时等等,这种划分对于没有相应时间概念的中国人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摘编自《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材料三:-摘自百度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以时间整体性呼应天地之道,采用“年一月一日”的时间表达方式并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B.中国人在时间标示的关注点、思维方向和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优于西方人。C.中国人在古代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时间,指导劳作和生活,因而与天象亲近。D.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更为主观,感知的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比如汉语没有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5.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农民士兵、男女老幼都懂得一些天文,现代人这一方面的知识则普遍比较欠缺。B.在中国古代,农历是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今天的生活日新月异,农历已没有太大使用价值。C.西方人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从而造成了主客体分开的思维模式。D.西方人仅以日、月、年计时而没有中国的节气文化,显示出他们只关注自身的认知局限。6.观察材料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时间观念。(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凤仙花刘庆邦用凤和仙给花儿命名,真是好听。凤为鸟中王,花有花仙子之喻,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可惜的是,这个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凤仙花是什么,明明是凤仙花,却跟没看见花一样,被他们说成是指甲草。没事的,不管是叫花,还是叫草,都不耽误他们对指甲草的喜爱。因为,指甲草上面开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杂院的大奶奶都会种上一盆子指甲草。大奶奶用来种指甲草的东西是一只废弃的尿罐子。罐子口的一个
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地理答案(雅礼7次)
2023-11-22 15:02
2页 -
地理演练(雅礼7次)
2023-11-22 15:02
8页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月考(七)生物试题(原卷版)
2023-11-22 15:02
10页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月考(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11-22 15:02
22页 -
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2023年3月第七次月考数学试卷答案
2023-11-22 15:02
7页 -
物理答案
2023-11-22 15:02
4页 -
英语答案(雅礼7次)(1)
2023-11-22 15:02
6页 -
英语演练(雅礼7次)
2023-11-22 15:02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