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23年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天命这一名称是由周人提出来的,但它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帝”这一神灵的信仰与崇拜。西周以前,“天命”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西周以后,“天命”逐渐具有“德”的内涵,“德位相配”成为时人共识。这一变化A.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B.表明君权神授观念迎合专制加强的需要C.有助于为政权转移的合法性创造理论依据D.折射出德才兼备成为选任人才的主要标准2.自河西纳入中央王朝正式管辖之后,汉朝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4郡,移民实边,屯田积谷,武威以西风雨时节谷衾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这A.为朝廷持续开拓西域创造条件B.提升了内地的政治文化影响力C.反映出河西经济实力接近中原D.为开启反击匈奴行动奠定基础3.白居易、元稹等中唐士人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实现“见之者易谕”、“闻之者深诚”、“采之者传信”的微讽之效。这一做法A.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入人心B.批判理学空谈并开创了朴实学风先河C.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的现实需要D.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4.宋神宗熙宁八年,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这一变革主要是为了A.防止科举考试作弊B.选拔变法革新人才C.丰富科举考试内容D.重建儒家经学体系5.表1乾隆年间顺天府所辖宝坻县海滨乡乡保管辖村庄概况据表1可知,当时A.城乡之间联系得到增强B.乡保人数的设置有严格规定C.农村基层治理存在不足D.乡保职责明确有利稳定秩序6.表21860——1920年我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表(%)对表2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国内市场趋于活跃B.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C.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民族工业得到稳健发展7.1897年10月,梁启超发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指出:“日本为二千年一王主治之国,其君权之重,过于我邦,而今日民义之伸,不让英、德,然则民政不必待数千年前之起点明矣。……盖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这一主张意在A.强调中国建立共和政体的必然性B.说明现代民主宪政具有普适性C.说明尊重张扬个人权利的重要性D.阐述帝制与君主立宪的差异性8.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颁布命令:最近我军经过之地地瘠民贫,苗民甚多,各部队更应向战士详细解释,严格督促。……加强纪律检查队、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这一举措A.全面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B.旨在全面阐述红军的民族政策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的工作作风D.扭转了红军军事上的被动局面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的地区结构出现了多次趋势性的变化。下图为1956—200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地区结构变化趋势图,其中①是A.东部地区B.西部地区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10.1978年9月,邓小平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上述论断A.有利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B.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C.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理论概括D.意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以增强制度自信11.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学家只是通过限定法律规则的范围,来指望达到将希腊的分类与概括的方法用作裁判案件的理性基础,就像希腊哲学家从来不曾打算将辩证法仅仅用来论证法律判决和规则,罗马法学家也从来不曾想把他们逻辑一致的裁判天赋转化为一种哲学体系。由此可见A.罗马法体现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B.罗马法学家具有明显的务实取向C.古希腊继承并发展了古罗马文化D.希腊哲学制约罗马法律体系完善12.1536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颁行的将英格兰和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1611年国王詹姆斯一世时期,翻译出版了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以代替教会历来使用的拉丁文《圣经》。上述举措A.提高了英语在国民教育中的普及程度B.有助于强化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意识C.折射出中世纪欧洲各国王权有所加强D.为构建不列颠国家身份认同奠定基础13.1793年6月,在对《共和元年宪法》进行全民表决的时候,少数妇女在参加投票的同时,以请愿书的形式公开地以《人权宣言》的名义提出了选举权的要求:大多数妇女虽然在请愿书中没有提出对公民权利的要求,却以主人的身份和语气赞同推荐给人民主权承认的宪法条文。这反映出当时法国女性A.深受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B.普遍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出现了对女权运动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14.据统计,印度在1860年只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16%,贡献了1857年法国原棉进口量的1.1%,而到1862年,印度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75%,法国的70%。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全球性经济危机突然爆发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C.美国内战涉及原料供应链D.欧洲国家丧失国际贸易主导权15.二月革命之后,在大多数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看来,临时政府是现有条件下可能有的最先进的政府,而党的当前任务是促进民主革命的发展,因此不能立即采取激烈反对临时政府的态度。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临时政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B.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丧失了独立性C.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尚未成熟D.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16.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都有它基于不同质料和形式的特定的音色和音调;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A.意在强调欧洲文化是美国社会主流文化B.主张融合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为美国文化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D.体现了尊重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周建立以后,周公旦在周人原有的礼仪文化的基础之上,积极吸收整合了夏商的礼仪文化,改造出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统治的礼乐文化。它既是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反映,也是周人具体实践的总结。《周礼》《仪礼》《礼记》等是反映先秦时期礼乐文化的典籍,尽管对于其成书时间等诸多问题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典籍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内容十分广泛,上到国家的立法行政、各级贵族的权利义务,下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迎来送往,几乎无所不包。进入春秋时期,王室衰落,礼崩乐坏,礼乐文化由此衰落。但它被孔子、孟子等诸子加以改造后,纳入儒家文化体系中,从而融入到中华文化血脉之中,在此后的两千五百多年里,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摘编自马庆伟《礼乐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新时代意义》材料二先秦儒法之争并非“人治”与“法治”的对立。汉代新儒学融合百家,也终结了儒法之争。中华法系是礼法体制、礼法法系,并形成了帝制中国“礼法之治”的治理模式和志士仁人对“良法善治”的不懈追求,礼法仍存活在中国人的法文化血液深层之处,其中不乏有益于建构现代法治中国的元素和智慧。在法制和法文化领域,建立文化自信和接续、转化、弘扬传统,应从礼法传统入手,一味地从法家法治、儒家德治去分头寻找,可能本身就已陷于路径选择之误。——摘编自俞荣根《超越儒法之争—礼法传统中的现代法治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时期礼乐文化的历史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摘编自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2004年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65年我国发生大规模社会流动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及其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战后初期通过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粮食援助,是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基础。1949年之前,美国对日本首要关注的就是城市的粮食短缺。工人的食品开支减少,对工资增长的需求就会降低,这将大大缓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但粮食短缺带来黑市价格的高涨,通胀严重,从而推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使日本的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使日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粮食。另外,如果无法解决日本的粮食问题,将极大危害其社会和政治稳定性,也不利于美国实现占领和改造日本的政治目标。此后,美国面临国内粮食过剩,将日本作为重要的出口对象,特别是在1954—1955年,以美日共同推进“营养改善运动”的名义,通过官民并举、政商结合、战略与战术并用的方式,大力推动美国剩余粮食(包括做面包的小麦、做饲料的玉米等等)的对日倾销。——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材料二表42010-2020年世界及各地区食物不足人口数与发生率类别年份——摘编自李先德《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发展进程、现实挑战和转型策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如果我们把自由和专制的两个组当作一条坐标,把革命和改革的两个组当作另一条坐标,那么,让这两条坐标形成垂直交叉的横轴和纵轴,就能划分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是一个象限(见下图)。—摘编自徐贲《与时俱进的启蒙》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永州市2023年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D B C A B C D B B D D C C D二、非选择题(52分)17.(12分)(1)意义:巩固周朝统治;传承中华文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儒学兴起。(每点2分,共6分)(2)主题:礼法传统为现代法治提供有益借鉴。(2分)论述:礼法传统强调礼法结合,注重道德教化,这为当今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提供了参考。礼法传统重视家庭价值,强调政府的亲民和德政,崇尚实践理性并追求实质正义,为现代法治中国提供了有益借鉴。总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接续、转化、弘扬传统,进一步推进现代法治文明建设。(4分)(“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18.(14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
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2023-11-23 09:57
7页 -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 地理答案
2023-11-23 09:57
2页 -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 历史答案
2023-11-23 09:57
3页 -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 日语答案
2023-11-23 09:57
4页 -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 历史
2023-11-23 09:57
7页 -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 日语
2023-11-23 09:57
8页 -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 地理
2023-11-23 09:57
9页 -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 语文答案
2023-11-23 09:57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