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二)(学生版)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二)(学生版)
格式:docx页数:5页大小:1.8 M上传日期:2023-11-23 11:11浏览次数:465 侵权/举报

机密启用前 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二)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统治者在把商代的“人神之礼”改造为周代的“人际之礼”的过程中,引入了“德”的理念和规范,形成了天命与德治、天命与民意相结合的辩证统一。据此推断A.周礼强调社会规范 B.周朝“天命”至高无上C.“德治”始于周朝 D.儒家思想精华源于周礼2.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特征是多阶层、小间隔,而秦国则是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东方六国的城址等级序列特征是国都以下逐级递减,而秦国则是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这反映了A.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战国时期分封制的瓦解具有不平衡性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社会制度 D.秦国与东方六国的发展轨迹截然不同【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瓦解。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东方六国墓葬是多阶层、小间隔,秦国则是两极分化,说明在分封制瓦解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信息,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并未严格遵行西周的社会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各国发展的轨迹如何,排除D项。3.角抵戏是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前汉纪》记载,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以享外国朝献者。三百余里内人皆观”。角抵戏的出现说明A.角抵奠定古代体育基础 B.政府注重体育运动的推广C.察举注重文体人才选拔 D.汉代活跃开放的社会风尚【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由材料“以享外国朝献者。三百余里内人皆观”可知,汉代社会对外交往较多,同时表演也对群众开放,这反映出汉代活跃开放的社会风尚,故选D项;体育运动古已有之,“角抵奠定古代体育基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给外宾表演并允许群众观看,不能表明政府注重体育运动的推广,排除B项;察举制是选官制度,选拔培养的是国家管理人才,排除C项。4.据《明皇杂录》记载,每年玄宗生日时,朝廷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倾杯乐”的乐曲中,舞马翩翩起舞,“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安史之乱之后,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形式也从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了。1970年,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舞马形象,表现的正是舞马衔杯祝寿的生动情景。由此可见,这一银壶的出土A.见证了唐朝历史的盛衰 B.证实了史书记载的准确翔实C.体现了唐代尚武的风气 D.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5.“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0多次,而宋神宗有1000多次,这说明北宋中期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 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6.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A.赋役由人户转向田地的发展趋势 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 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7.下图为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籍贯:中国山东)的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厘米,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刻有时间“1914”“1918”字样,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枚勋章eq\o(\s\up7(),\s\do5(战争勋章(正、反面)))A.是中国劳工参加一战的历史见证 B.是对中国军队加入一战的肯定C.见证了帝国主义战争的血腥残酷 D.见证了中英政府间的友好交流8.1943年5月,为“溯江而上,直取陪都重庆”,日军攻击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的石牌要塞,发起鄂西会战。中国军民英勇抗击,粉碎了敌人由三峡航道入川的美梦,保卫了西南半壁河山的安全。因正值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会战打败德国不久,于是国内外宣传机器也称其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鄂西会战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计划 B.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C.成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典范 D.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9.1955年亚非会议上,各与会国试图合作寻找保障国家独立和克服经济困难的方案。为此,会议最终通过了不倒向美国或苏联一边,也不隶属任何一方的积极中立主义的决议案,会议还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在这次会议上A.中立主义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选择 B.中国声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C.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冲击了两极格局 D.第三世界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10.1979年5月,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厂等8家大型企业开始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到1980年6月,参与改革的企业增至6600家。这表明当时A.乡镇工业企业活力逐渐显现 B.企业市场意识得到增强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11.古代雅典酒神节上,一系列仪式向观众传达了理想的公民规范、公民和城邦的关系、公民对城邦应尽的义务等,而节日上演的戏剧所表现的种种违规行为则是对上述公民规范的拷问。这反映出雅典A.民主政治植根于文化背景中 B.民主制度促进文化繁荣C.人文主义精神激发民主政治 D.重视公民理性思考能力12.1547年,西班牙画家创作了水彩画作品《印第安人献给埃尔南·科尔特斯一个束发带》,埃尔南·科尔特斯是西班牙航海家、军事家、探险家,1519年率西班牙军队登陆墨西哥。该作品旨在A.揭露殖民暴行 B.还原历史真相C.促进文明交流 D.美化侵略行径13.1692年起英国议会下院多次提出《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会下院议员资格。该法案被听命于国王的上院否决,以后如此多次,直到1707年才获得通过。下列对上述内容解释正确的是A.英王最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英国政体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倒退C.英王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D.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在渐进中完善14.下表是1799—1849年英国私人企业中的工资指数(以1850年为100)。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A.工人工资总体呈上升趋势 B.资本家以劳工转移经济风险C.棉纺工人的平均工资最高 D.建筑机械工人劳动强度最大15.斯大林给农业集体化描绘的景象是:采用大机器耕种、生产更多的粮食。而实际情况是:到1932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时,机械化水平也不到20%,直至1952年,粮食总产量都低于1913年。这主要反映了苏联A.西方长期封锁包围的严峻形势 B.生产力水平的低下C.强制性集体化与农民愿望相背离 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16.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在选民投票率上已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根据跨欧洲政策协会2018年发布的研究结果,2017年只有76%的选民参加了德国联邦选举,这是历史上第三低的数字。同时该研究显示,这种低迷的选民投票率也是整个欧洲的现象。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明A.经济政治精英形成新利益共同体 B.选民对其他社会运动的执着C.民主选举制的合法性逐步被侵蚀 D.族群撕裂对正常选举的干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清朝前期的市场管理仍然是一种封建性质的粗放型、征税型、统制型的征税管理体系,与近代自由、法治的市场管理有显著差距。《钦定户部则例》涉及主要商品的禁榷制、榷关制商税的征收和对征税职官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市场管理法。此外还颁布与《大清律例》相似的《大清会典》,并配以特色鲜明的地方法规,具体管理上,“例设牙行”成为“国家治市之典”,通过牙行“评物价”,以控制市场行情和交易,凡商品流通的枢纽地方设有榷关(有常关和洋关),明确规定征税货物种类及税率,严格限制官员侵犯商人。《唐律疏议》将市场管理的《杂律》列为七条律文之一,清代在明代《市廛(chán)》与刑法、土地法、民法、婚姻法等并列基础上,将市列为专节规定;明清以前市场法律中弹性条款较多,给矫情执法创造了条件,清代市场立法仅对外贸易市场部分,就有贸易品种、方式、管理、纳税标准、惩处标准等具体规定,《唐律疏议》规定“参市,谓人有所买卖,在傍高下比价,以相惑乱而自入者,杖八十”,《大清律例》则规定“笞五十”;《唐律疏议》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笞六十”,《大清律例》则规定“笞五十”。宋元以前,对市场的经营场地、时间、市官的设立及职责、互市贸易等方面都有规定,清代集封建社会历代市场管理法之大成,在牙行、商税、禁榷制度、榷关制度、漕政、朝贡互市上大大丰富了市场管理法的内容,达到了封建社会市场管理法的最高水平。——摘编自唐湘雨《清末民初市场管理法制建设研究》材料二 清末规范市场的部分法律材料三 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内外市场日益活跃,晚清政府为防范制度缺失给不法行为留下可乘之机,从商品交易环节到金融货币流通等多方面清理不法商人的违规行为,构建市场秩序;1903年,商部成立,地位仅次于外务部,商部内部,将农、工、商、工艺等分开具体负责,地方设立保商局、商政局等,中央与地方形成较完整的管理系统。商会在公司注册、监督各商都发挥了政府辅助机关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与唐朝相比,在规范市场的法律建设与管理方面有何显著特征,并做简要评述。(9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新政时期对市场的规范与管理方面突出的时代特征,并简要分析其时代背景。(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乡土运动作为德意志帝国时期应对“现代化危机”的一场广泛的精神和社会运动,在当时倍受关注。人们希望通过精神和社会层面回归乡土,安抚和消除急速现代化所带来的阵痛与不适。在他们看来,农民生活和农业经济才是理想形态,农村生活也是最幸福的,而如今农民逃离乡土和农村空洞化,毁灭传统乡村景观和文化。在恩斯特·鲁道夫和“德国历史与古典联合会”的呼吁下,整个帝国范围内迅速形成一场广泛的乡土运动。一方面,着力对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传统建筑和艺术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抢修性维修和保护;另一方面,强化对乡土自然环境保护;防止工业化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功利性破坏和掠夺。乡土运动的高涨感染到了当时帝国和各邦高层的一些统治者,他们也加入运动中,最终将自然生态和景观保护上升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政策,政府陆续建立自然保护机构,以具体的立法和财政投入措施支持自然保护。——摘编自邢来顺《回归乡土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现代化危机》材料二  民国时期乡村运动主要是指这一时期一些有影响力的乡村建设派人士与团体,在某些乡村进行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建设和发展运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资本主义获得一定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却出现衰败景象,一批有识之士力图通过乡村运动实现“民族再造”的使命。为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认为要挽救乡村出路不在于向西方学习,而应“认取自家精神,寻去自家的路走,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晏阳初提出:“从文字方面以提高民智……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攻穷;以公民教育攻私;以卫生教育攻弱”。卢作孚力图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的‘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