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一)(学生版)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一)(学生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3-11-23 11:11浏览次数:170 侵权/举报

机密启用前 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一)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史实或事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或事实结论A距今7000—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当时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是青铜器B2019年2月,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包括《诗经》在内的几种古代典籍的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汉代儒学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C《史记》中对周公的评价是: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周公制定礼乐制度是为了神化王权D周朝用诗、歌和舞蹈进行典礼,废止了殷商杀掉大量奴隶作为祭品和殉葬品的旧俗尚德是西周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A.A B.B C.C D.D2.杨恽是西汉中期著名的士大夫,他轻财好义,但也恃才傲物,后被罢免赋闲。不久出现日食天象,有小吏告发说,此晦象乃杨恽所致。汉宣帝下令查证,结果在杨恽家搜出了《报孙会宗书》(其中有对宣帝的诸多怨言),接报后,汉宣帝震怒,将杨恽腰斩于市。据此可知A.新儒学理论成为杨恽悲剧的催化剂B.法家思想在西汉中期再度得以复兴C.汉代的刺史制度有极高的监察效能D.汉宣帝通过打击政治谣言巩固皇权3.唐代著名诗人施肩吾曾写过一首《嘲崔嘏》诗,诗云:“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这句诗下特别有注云:“肩吾与嘏元和十五年(820)同第,嘏尝失一目,以珠代之。”(施肩吾诗及注均见《全唐诗》卷八七一)。这一诗句A.侧面反映唐代科举考试录取率较高B.是唐代眼科医学发展史的珍贵旁证C.凸显唐代医学与文学完美碰撞融合D.说明唐代中后期社会秩序渐趋稳定4.李沆(北宋名相)字太初,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一夕,(宋真宗)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刘娥:出身寒微)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上述史事体现了北宋A.统治阶级仍未打破门第观念B.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良好C.高级官僚深受理学观念侵染D.皇权受到了“制度性”约束5.清末编纂的江西《黎川县志》中,凡是在上面留有姓名,有个人传记的都是历代的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没有一个经商之人。尽管在历史上,江西也曾出现过一些富甲一方,乐善好施,影响深远的商贾,但在县志中难寻他们的踪迹。这种状况折射出A.江西地方士绅把持县志的编纂工作B.地方县志记载不能反映历史真相C.重农抑商观念下商人社会地位不高D.明清时期商业文化没有生存空间6.1866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广州博济医院又增办了博济医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1879年,学堂招收了两名女生并最终学成从医,学堂开办46年,共培养了120多名毕业生,孙中山年轻时,也曾在此就读。博济医学堂的发展历程反映出A.西方侵略手段更加隐蔽B.广州市民对西医的认同C.近代文明在华多元传播D.“经世致用”的新学风7.“此人不除之,必为大害……汝可与岳、文密谋勉厉之,穷我财力,必除之。”2014年12月1日,上海公布的从美国回流的康有为致信其女康同璧的罕见手迹显示:1905年秋,康有为在美国曾制定计划谋杀孙中山(最终并未执行)。据此可得出的合理认识是A.这则伪造史料没有学术研究的价值B.康同璧反对父亲采取极端暴力手段C.这一手迹因不断转手已成二手史料D.该史料一定程度反映人民政治立场8.1938年,历史学家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发出设问:“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蒋廷黻之问A.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B.源起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C.引起蒋介石对他的强烈不满D.给团结抗战提供了力量源泉9.中共中央在陕北的这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到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要时期,是中共力量大发展、事业大繁荣、思想大解放、人才大荟萃、对外大开放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十三年中A.反帝反封的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建立B.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延安渐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城市D.解放战争迎来战略决战的历史时刻10.1949年10月10日16时18分,一列专车缓缓驶入北京前门火车站。此时,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来到站台迎候,车门打开,走下火车的是苏联首任驻新中国大使——罗申。他也是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履新的外国使节。据此可知A.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苏外交B.新中国热切期盼得到苏联承认C.“一边倒”政策产生广泛影响D.中苏两国铁路运输已彻底打通11.知识能培养出良好的伦理社会,能使人更亲近神性,培养出近于神性的勇敢、节制、敏锐、荣誉、正义、诚实等美德。一个无知的人容易对社会产生仇视,无知是社会上一切与罪恶有关的根源。上述思想可以概括为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知识即美德C.人是城邦的动物D.知识就是力量12.1517年,马丁·路德的战斗檄文《九十五条论纲》贴出后,仅仅两周时间,便传遍了德意志地区,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全西欧。实际上,当时欧洲的印刷术才使用不久,造价极其高昂。这种不可思议的传播速度主要得益于A.信徒们倾囊相助B.封建君主的支持C.新兴资本的力量D.新教理论的成熟13.史学家罗兰·斯特龙伯格评价道:“伏尔泰与大多数哲学家一样(卢梭是一大例外)不太赞成民主。在18世纪,民主主义者是极其罕见的。伏尔泰通常把人民说成‘群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启蒙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B.民众因教育水平低很难被启蒙C.启蒙思想家反对人民主权D.卢梭与伏尔泰的政治主张相反14.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在18世纪初就从沙皇俄国迁居而来。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往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诸多因素作用下,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东北地区。据此推知A.十八世纪以来俄国的经济不断恶化B.十月革命的信息是从边疆传入中国C.清末中国东北的近代化程度非常高D.意识形态冲突曾引发过俄国移民潮15.下列历史人物中对20世纪人类探索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起到重要理论贡献的是 A.马克斯B.达尔文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16.1961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曾精炼地描述了其外交理念:“让每一个国家知道,不管它盼我们好或坏,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面对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生存和成功。”这段演说凸显肯尼迪A.认为美国的国力已达到新高度B.不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权益C.对美国政治体制有充分的自信D.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盛唐时期的史学家,所撰《史通》乃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内容博大精深,穷王道,掞人伦,详述唐以前之史学源流,史家体例,史籍编撰的原则和方法,以批评建立其理想之史学纲统。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史才三长”,包括:史才、史学、史识。所谓“史才”,是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识”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此书一直是史家津津乐道的史学专著之一。《史通》在流传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渐渐散佚,自明嘉靖年间陆深首先对其校勘,使久已不传的《史通》重新传布于世。明清不同时期的十多位学者(如清代浙东史学大师章学诚)从校勘、评释、撮要等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不仅扩大了《史通》的社会影响,而且推动了史学理论研究工作的进展。——摘编自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从国家层面把史料整理放在重要位置。1951年中国史学会成立后,将编印资料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之后一大批有关思想史、文学史、农民战争史、经济史、少数民族史等资料汇编先后推出,为此后历史研究打下史料基础。1958年,国务院成立古籍整理和出版规划小组,启动二十四史等典籍的点校工作,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旷古未有的文化工程,后代学者均受其益。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确立后,众多历史学名家和史学新晋撰著、编辑、校订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摘编自戴逸《新中国70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史学研究成就,并简析明清时期出现《史通》“研究热”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古代史料整理方面所取得的突出业绩,并简析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时任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的亚历山大·康宁汉创建了印度考古勘探团,以发现鹿野苑、那烂陀寺、桑奇大塔等遗址而闻名于世。他根据《大唐西域记》准确标定了那烂陀寺、菩提伽耶、塔克西拉等著名佛教遗址。——摘编自孙绪龙《佛教圣地那烂陀》材料二 1911年,美国人大卫·格拉汉姆(中国名:葛维汉)以浸礼会牧师的身份前往中国。后来,他返回美国学习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成为名副其实的考古行家。1932年,葛维汉来到成都华西协和大学(英美加等国宗教团体联合创办)任教授,负责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两个科目,并担任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1933年,葛维汉与中国学者林名均一道主持了广汉三星堆的首次考古发掘。当时,他使用了以下工具:测量水准器、平板仪、洋铲、钢卷尺、测量竿、大块琥珀、绘图的指南针、柯达相机等,葛维汉使用的工具代表着先进的西方考古学专业手法。正是它们,将古蜀国的神秘一角开掘出来,拉开了惊世骇俗的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序幕。(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在印度开展考古工作的便利条件。(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葛维汉在华参与考古工作所具有的自身优势,并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近代以来西方考古学研究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853年底,诺斯科特和屈维廉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份关于建立英国文官考试了制度的报告——《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报告分析了当时英国选官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以下对策:其一,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其二,定期考核,政绩赏罚。高级文官要提升职位需要根据年终的考核报告判定,低级文官的提升标准则是根据年资为判定依据;其三,分工明确,保证效率。将政务分成机械工作(例行工作)和智力工作两大类别,机械工作(例行工作)指的是办公室性质的工作,录用的学历标准为中学文化水平,智力工作录用的标准是大学文化水平。无论是哪种工作,都必须参加文官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其四,文官常任,与政党无关。文官任期较长,而且不随着内阁的更迭而更换,保持政治上的中立;最后,统一管理,互相转调,文官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员可以互相提升和转调,实现对文官全体人员的统一管理制度。——摘编自李星辰《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特征》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但是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查》的出台背景及其主张的文官号试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诺斯科特、屈维廉所主张的选官制度的异同。(6分)20.阅读材料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