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甲卷反思巩固提升模拟卷(预备2024年全国甲卷地区学生适用)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2页,27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难度:适中★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4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远在先秦时期,中国人民就已经发现,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人生,都有时有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因此,我们为人处事都必须尊时守位。 所谓尊时,就是“待时而动”“与时偕行”,就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意即要顺应,进而引领历史形势和时代潮流。所谓守位,乃是根据自己的职位、地位、身份、权限来生活和工作。“尊时旁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尊时与守位是个统一的整体,尊时必须守位,守位一定要尊时;而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必须是崇尚道义、敬德保民,坚持以道义尊时守位。 在尊时守位这一点上,中国人民从不盲目地“乐天知命”,更不只是消极地“安分守己”,而是在遵循历史现实的前提下,以保持天地万物的和谐秩序,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坚持“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管子•霸言》)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审时度势”,“时诎则诎,时伸则伸”(《荀子•仲尼》)。在时机未到时,遵养待时,“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传•系辞下》),积蓄力量,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紧紧抓住,“来而不可失者,时也”(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立即行动起来,“因时制宜,审势而行”(清•洪仁玕《资政新篇》)。中国人民认为,“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战国策•秦策》)。总之,能否自觉尊时守位,是判别圣凡、区分智愚的一条重要标准。“尊时”决不应当只根据自己的一己之利去趋炎附势、投机取巧,而“守位”更不是贪恋个人的某些暂时权位,享安富尊荣。真正的尊时守位,应当是指行为的主体者清醒、自觉地把握时代的主流,坚持正确的方向,代表着社会先进势力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明智地选择好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去创造历史。为此,他们必须抗击逆流,克服险阻,有时甚至会牺牲自身的暂时或局部利益,使其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体现在自身的实践中。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历代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之所以高尚,事业之所以成功,都是由于他们能够在坚持尊时守位之中,践行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作指导来尊时守位,完成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像焦裕禄、袁隆平、张桂梅等英雄模范,个个都是尊时守位的光辉榜样!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通过“尊时守位”来彰显。同样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正是凭借他们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尊时守位的劳动和贡献中保存下来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今天,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时守位仍然是重要基石。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应该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以高度的精神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尊时守位加以贯彻和落实。(摘编自王颖、陈瑛《论“尊时守位”》) 材料二: 春节期间邂逅两个词:“春节游行”出自春节前夕的《光明日报》;“外出守岁”出自大年初一的央视晚间新闻。二者都算混搭。前者,也许算海外唐人街过中国年的不得要领。而后者,如果是参加家庭之外的迎新活动,那是舍本逐末。“外出守岁”,是否偏离了春节尊时守位的精神价值呢? 进入腊八,一直到元宵,特别是除夕和初一,几乎每一天,都有特定的意义,中国家庭都会自觉对标。这是春节的时间性。公务人员、职员、商人、农民、学生及各色人等,随着春节的临近,无不迅速回归作为一个家庭的角色。一场数亿人次的大迁徙,就是回家乡、去团圆,这是春节为人儿女、为人父母的“人本位”取向。 旅游过年再怎么时兴,也一定以家庭组团为基本模式;央视春晚再怎么创新,也必须以家庭团圆为基本取向。除夕是辞旧迎新的关键节点,尊时守位的要求格外清晰具体。几点贴春联,几点祭祀先祖,几点吃团年饭,几点看春晚,几点迎新年放鞭炮,堪称倒计时的拉长版。这一晚,祖辈安享晚辈孝敬,父母操持完岁末最后的家务,儿孙沉浸在一年中最无忧无虑的幸福之中。什么经济拮据、职场烦恼、学习压力,统统让位于温情相聚。就是在旧社会,逃债的穷人,除夕夜也可以回家。如果贴了春联门神,讨债的人也不能再上门。 这样一种尊时守位,是全体华人的共识,一年只有这一次。如果学西方大众狂欢、广场跨年,人回家,心在外,千里迢迢往家奔意义何在?家中老小由谁陪伴?与“最近的遥远”(各人玩各人手机)有什么两样?一面抱怨没有年味,一面将围炉夜话、祭祖祈福视为敝屣,至少谈不上文化自爱。 春节是一部经典,历经数千年,堪称中华民俗的金科玉律。它以仪式告诫人们,该节日是人与自然时序的和谐共生,是中华文化勃发的一种特殊孕育状态。守岁,是家庭内聚型特征最集中的体现。外出,自有大年最初几天的串门走亲戚,还有庙会和元宵的公共活动。 长假毕,一场反向迁徙,演绎着人们开始恢复各种社会角色。上班收心,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撸起袖子干出“开门红”,应该是过好大年的必然续篇,更是尊时守位的社会价值所在,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行为遵循。(摘编自易国祥《彰显春节“尊时守位”的精神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时与守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互为前提,密不可分,而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是道义。B.真正的尊时守位要求主体清醒、自觉地把握时代主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甚至在克服困难时做出部分牺牲。C.材料二重点阐释了“外出守岁”这个新词,大体上认为其偏离了尊时守位的历史传统,不符合中国家庭的内聚型特征。D.学西方大众狂欢、广场跨年,将围炉夜话、祭祖祈福视为敝屣,使得文化自爱缺失、过年年味丧失、回家失去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尊时守位为核心,材料一更强调要“顺应历史形势”,而材料二更强调要“引领时代潮流”。B.材料一引用了大量古文,论述了中国古人在尊时守位上的智慧做法,很值得当代人吸收学习。C.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来指导尊时守位,能帮助避免趋炎附势、投机取巧、安享尊荣的错误做法。D.尊时守位这一历史传统在除夕当天尤为突出,体现在以家庭组团为基本模式,对何时做何事形成了清晰的要求。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传•艮卦》)B.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传•系辞上》)C.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王霸》)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4.材料一指出:“像焦裕禄、袁隆平、张桂梅等英雄模范,个个都是尊时守位的光辉榜样!”请结合所积累的知识,从三位英雄模范中任选一位,分析他(她))的时位观。5.尊时守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谈谈其在当今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作为“表意派”的中国戏曲是按照自己的表演观念来表现人物的诗化情感的。在中国戏曲中,演员通过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冲动。当然,演员在表演这种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感情活动,但这种感情活动是在高度的理智控制下进行的。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现男主人公子都内心冲突的戏。副帅子都出于嫉妒主帅颍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在班师还朝的路上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鬼魂紧紧缠绕子都,使子都惊恐万状。演员运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扑”“鹞子翻身”“窜桌而出”“乌龙绞柱”“小翻抢背”“甩发”“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现角色的精神状态。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现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现却是演员的“抢背”“吊毛”“僵尸”等技术手段。在深切体验规定情境的基础上,演员要精心设计具有观赏性的技术动作,把生活体验与程式表现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戏曲演员才能用程式动作揭示人物的内心感情。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是“表意派”演剧方法的重要特征。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情感表现的假定性。第二,情感表现的技术性。也就是说,戏曲演员的情感表现是假、真、美的辩证统一,是生活情感与技术表现的辩证统一。在表演角色哭泣时,戏曲演员不是写实地摹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哭,而要把哭处理得富有艺术性,具有意象的美感。在表现“哭”时,戏曲演员的面部表情既要悲情外溢(真)又不能让眼泪流出眼眶(假),“喂呀”的哭声和拭泪的动作还要保持优美的造型(美)。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假、美的辩证统一。例如,京剧《狮子楼》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他怒气冲冲赶到狮子楼,决定上楼除奸报仇。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状态,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楼动作,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一般的上楼动作,而是用“骑马蹲裆式”侧身上楼,他的双腿先交叉后平移,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直移动到上场门。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情又富有美感。由于舞蹈化的身段和技术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戏曲演员的程式表现就具有了双重戏剧功能:既表现了角色的内心又展示了演员的表演技巧。这样一来,除表现人物的精神生活外,程式还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功能。(节选自冉常建《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有删改)材料二 西方戏剧舞台表演基本上可以分为这样两大类型或范畴:体验和表现。体验和表现只是总结西方戏剧舞台表演的理论和概念,它并不适合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实践。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这里的“神”,当然不是演员的体验,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对角色的理解、认识、美学评价和处理,戏谚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这里的“形”,也不是表现派的那种“理想范本”,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外部动作不是体验角色的即兴表演,而是一种程式的表演。如《三岔口》中的摸黑开打,两个人物你来我去,空手对双刀,单刀对单刀,单刀对空手,两人对拳,擒拿转椅子摸索等,其中的技巧组织、对打安排、节奏停顿、舞台画面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台下一年,台上片刻”,这无疑是演员在台下“千锤百炼”的结果,绝然不是在舞台上即时体验所产生的即兴动作。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话剧表演戏例: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两相对比,不能不说非常具有妙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强调过数十次,演员在遇到“我在这儿做什么”的问题时,应该同时产生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深入到剧中人物的复杂的心灵世界里去,抓住角色精神生活的全部底蕴。但对中国戏曲表演来说,演员的表演根本就不存在“我在这儿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故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
2023年全国甲卷反思巩固提升语文试卷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反思巩固提升(预备2024年新高考地区考生使用)物理试卷
2023-11-23 22:13
7页 -
2023年新高考数学全国Ⅰ卷反思巩固提升卷(预备2024年新高考地区考生使用)
2023-11-23 22:13
7页 -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反思巩固数学提升卷-预备2024年新高考Ⅱ卷地区学生适用
2023-11-23 22:13
8页 -
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全国Ⅰ卷反思巩固提升政治试卷
2023-11-23 22:13
7页 -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反思巩固提升卷(预备2024年新高考地区考生使用)-地理试卷
2023-11-23 22:13
5页 -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反思巩固提升卷(预备2024年新高考地区考生使用)-生物试卷
2023-11-23 22:13
6页 -
2024届新高考全国Ⅰ卷反思巩固提升历史试卷
2023-11-23 22:13
8页 -
江西省泰和中学高三暑期考试化学答题卡
2023-11-23 22:14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