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1页大小:47.3 K上传日期:2023-11-23 22:53浏览次数:316 侵权/举报

焦作市博爱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下表是唐初推行均田制的授田情况(部分),据此可推知()类别授田依据永业田口分田百姓中男、丁男20亩80亩勋官勋位30顷至60亩\职事官官品60顷至2顷\贵族等级100顷至5顷\A.唐朝政府不抑兼并 B.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相背离C.税收原则有失公正 D.推行均田制有利于扩大税面【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均田制下普通百姓的授田面积远远少于贵族及官僚,联系史实,与均田制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征税标准主要是人丁的多少,赋税负担主要落到地少的普通农民身上,故这样的征税原则就有失公正,C项正确;宋代统治者不抑兼并,唐朝实行均田制就有抑制兼并的意图,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百姓授田比官僚贵族少,而官僚贵族又依品级高低享有不同数量的授田,可见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是一致的,排除B项;均田制的推行并未扩大纳税人员的范围,且官僚贵族还享有免税免役特权,排除D项。故选C项。2.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改革家,怀疑古文献的真实性,在儒家道德的捍卫者眼里不啻是亵渎和异端。叶德辉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即使同情改制的人都难以接受康有为的学说。这可以用来说明()A.戊戌变法的失败在所难免 B.维新变法运动缺乏阶级基础C.维新思想动摇了儒学地位 D.康有为的主张违背历史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改革家,怀疑古文献的真实性,在儒家道德的捍卫者眼里不啻是亵渎和异端。”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述受到顽固派的抨击,甚至一些同情维新变法的知识分子也反对康有为的学说,这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不被多数人所接受,也能说明戊戌变法的社会基础薄弱,因此可以用来说明戊戌变法的失败在所难免,A项正确;资产阶级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排除B项;近代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和史实均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A.反“围剿”已取得胜利 B.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得到纠正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3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35年3月4日,……‘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及所学可知,红军长征时期在正确的军事领导下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B项正确;1936年10月,中央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选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排除C项;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4.198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对群众进行了一次关于对国营企业破产的态度的问卷调查,详见如表。这一调查()问题回答比例假如允许企业倒闭,您认为倒闭企业应该怎么办由国家全部包下来,重新安排工作50.3%国家给予基本生活费,职工自己想办法另找工作(包括单干个体户)49.7%假如您工作的企业倒闭,您怎么办自己找工作51.8%想办法当个体户35.0%找领导解决工作问题10.0%只好等国家救济3.0%A.表达出群众观望心态 B.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C.折射出经济发展的困境 D.坚定了体制改革的信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8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调查表明群众在企业倒闭后的应对态度,大部分是克服困难、自力更生,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体制改革的信心便更加坚定,D项正确;调查显示大部分群众对国营企业破产表现出一种积极应对的心态,而不是观望,排除A项;调查反映的是群众的观点,而不是政府的职能,排除B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不代表经济发展处于困境,排除C项。故选D项。5.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A.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C.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等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6.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逐渐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故选C;A项是背景因素,但却不是促成日本转变的主要原因,毕竟当时的中国与日本也是类似的,但却没有走上强国之路,排除;只是推翻而没有配套措施建设的话,日本也不可能走上强国之路,故B项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之后的做法,其也不是促成日本转型成功的根本原因,排除。7.在拉丁美洲赢得独立之后,曾并肩作战的几个殖民地却走向了分裂,这跟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玻利瓦尔的美洲联合建国构想是背道而驰的。并且,独立后的拉美又逐渐成为了欧美的半殖民地。这折射出()A.欧美的武装干涉影响了拉美团结 B.拉美独立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C.西班牙殖民削弱了拉美民族意识 D.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落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拉美独立后,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统一国家,而是走向了分裂,且面临着欧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折射出拉美独立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B项正确;欧美的经济渗透影响了拉美团结,排除A项;西班牙殖民削弱了拉美民族意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与拉美独立后的分裂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945年,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罗伯特·杰克逊指出:“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重要性并不在刻画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这一观点建立在()A.对法西斯深刻仇恨基础之上B.对世界大战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C.美国主宰世界的基础之上D.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上【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刻画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表明材料作者意在强调该审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史实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对后来国际关系的一种警示,这正是建立在对世界大战灾难的反思上,所以B项正确。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纽伦堡审判9.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D.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可以看出秦朝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秦朝加强皇权,不是强调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和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故B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的分析理解。10.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内容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内容,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C项正确;“照搬”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非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排除BD项。故选C项。11.西方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更胜于为防止另一场战争发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战后的美国A.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B.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C.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D.组建了与苏联对抗的北约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可知,材料说明二战后美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抗经济危机,即避免再次经历1929-1933年时期的严重经济危机,由此,美国为对抗经济危机而主导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是为对抗苏联,而对抗苏联的目的不是题干主旨,A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商品市场及控制西欧,并非为了对抗材料所述经济危机,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并非为了对抗材料所述经济危机,D项错误。1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源是A.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B.富国强兵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思想碰撞 D.铁器使用牛耕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可知,战国时期的变法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根本上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的,即铁器牛耕的推广,D正确;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是变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B是变法的目的而非原因,排除;百家争鸣思想是意识形态的现象,其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13.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促使其海外扩张,试图与英国争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B项正确;“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航运飞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1867年租屋法》是美国首部城市住房法,其制定了租屋的消防、照明、通风、安全标准,如要求每个卧室都要有1个窗户或通风设施、1个消防通道;每套租屋都要有好的、足够的抽水马桶或厕所等。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