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必备知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起源”及史料实证等素养。两个地区的出土文物多有神似相近之处,说明两地之间早有直接或间接的文化联系,故选C项;原始人群是原始社会的最早阶段,权贵阶层出现的前提是私有制的产生、较明显的阶级分化,中国迈进阶级社会的标志是早期国家的诞生,这些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依托或证据,故排除A、B、D三项。2.D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史料实证,考查的必备知识涉及纲要、选必。材料表明,槐市买卖的主要商品之一是“经传书记”,促进了书籍的交易和流通,而诸多太学生“议论槐下”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D项正确。“独尊儒术”局面形成于汉武帝时代,排除A项;西汉的基本国策是重农抑商,材料显示王莽仅建弟子舍、博士舍,读书人的聚集及对书籍的需求,促使槐市自然形成,排除B项;坊市分区制度开始瓦解于唐宋时期,且材料也无从反映城市商业布局和政策,排除C项。3.C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材料显示,李靓反对封建专卖制度,适应了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张无关,排除。4.D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猛安谋克制作为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系统,推动了女真民族的兴起,但进入中原地区以后,逐渐不适应更高的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其衰亡是必然的,故D项正确;金世宗改革总体上是适应封建化的,猛安谋克的腐化是直接原因和表现,故排除A、B两项;C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5.C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便于留档备查,副本制度应运而生,有利于奏折制度整体上的规范化、完善化,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奏折副本制度,由此可推断奏折制本身早已出现,排除A项;提高决策效率的是奏折制本身,排除B项;清代内阁权能进一步下降,故D项错误。6.A 解析 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材料数据显示,制造业占比不超过五分之一,而占比较高的运输、金融、出口均服务于列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需要,故正确选项是A项;半殖民地主要表现为政治主权的沦丧,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得出C、D两项结论,排除。7.B 解析 本题偏重考查史学入门。据“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亲历者,承认自己所著的书存在个人感情色彩,表明主观因素对于史料价值的制约,故B项正确。8.A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必备知识,涉及纲要和选必的融合。材料显示,立宪派最终对清政府绝望而转向革命,故A项正确;“矛盾消解”表述绝对化,B项排除;新政取得一定的成效,不完全是骗局,C项排除;中国近代史上政党政治的尝试失败是民国初年,D项排除。9.C 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史实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938年10月已进入相持阶段,材料中“保证军粮坚持持久战”“禁粮出境”等政策有利于解决抗日根据地的军粮供应问题,为持久抗战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故C项正确。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政策变化较为明显,排除A项;材料所述政策的立足点更多考虑战时需要,不可能直接增强生产积极性,更不能确保粮食安全,排除B、D两项。10.B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时空观念。据“经济已经摆脱了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困境,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等信息可推断,当时已进入改革开发时期,但尚未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B项。11.B 解析 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必备知识。据材料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幅图是拜占庭帝国不同时期的疆域。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帝国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7世纪中后期,失去大片土地,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故B项正确。12.A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材料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故正确选项是A项;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启蒙运动到17世纪末兴起,个别主张也不可能直接为科学革命作准备,故B、C、D项均可排除。13.A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历史解释。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普法战争的结局,德意志统一是通过独特的封建王朝战争实现的,正确选项是A项;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14.B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史料实证。过多资本投入证券金融业,使得工业部门资金相对投入不足,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对外经济扩张,排除A项;商业革命在新航路开辟时代已出现,材料也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发展状况,排除C、D两项。15.A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历史解释。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初,正处于冷战高潮。材料显示,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以服务美国国家利益为根本宗旨,所选图书均服务于与苏联争夺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等冷战目的,故A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时代特征或材料限定,排除。16.D 解析 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必备知识涉及纲要、选必的融合。材料显示,贝阿铁路的修建历时过长,线路设计也不科学合理,劳动者欠缺积极性,这些都体现了当时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C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修建铁路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重工业,材料也无法体现“始终”,排除B项。17.(1)信息:晚明货币财政出现,以白银作为征收实态;(2分)矿税是杂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银货币化促使赋役全面货币化以后,对于白银的需求急剧增加,皇室财政大规模扩张(赋税沉重);(4分)赋税征收依赖基层治理。(2分)(2)财政原因:白银货币化进一步刺激统治者横征暴敛,掠夺社会财富;(2分)经济衰退与民生维艰(阶级矛盾激化);(1分)海外白银供应链断裂(输入量大减)。(1分)世界历史背景:欧洲三十年战争(战争频仍);(1分)殖民争霸战争加剧;(1分)西、葡霸权受到冲击。(2分)18.(1)态度:肯定东方文化,同情西方文化(主张以东方文化挽救西方文化)。(2分)背景:一战暴露西方社会危机;(1分)新文化运动发展;(1分)民国初年西方式民主政治尝试受挫,北洋军阀黑暗统治。(2分)(2)影响:知识分子重新审视西方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自信提升;(2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新文化运动转向;(2分)中华文化包容性凸显。(1分)19.【评分细则】主题明确(标题):符合20世纪60年代、现代化主题即可。(1分)时代背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调整;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3分,任答两点即可)内涵: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现代化。(3分)意义: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启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3分)宣传画:史料价值。(1分)史论结合。(1分)20.(1)认识:意识到国家之间应当独立、平等;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运用均势外交;应遵守条约。(4分)(2)评价:突破天朝上国观念,具有进步性/先进性;(2分)有利于外交的近代化和洋务运动的开展。(2分)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1分)未能认识到以不平等条约为基本框架的近代中外关系中,国际法所能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有限的;(2分)理论与实践脱节,其在国际法思想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成效甚微。(1分)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历史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政治
2023-11-24 15:32
7页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生物答案
2023-11-24 15:32
4页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英语答案
2023-11-24 15:32
7页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英语
2023-11-24 15:32
10页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物理答案
2023-11-24 15:32
3页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政治答案
2023-11-24 15:32
2页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生物
2023-11-24 15:32
9页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迎考卷-地理
2023-11-24 15:32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