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格式:docx页数:20页大小:358.6 K上传日期:2023-11-25 22:31浏览次数:234 侵权/举报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作为百年党史的一部分,中国对外援助自1950年以来,历经70余年风雨,已向16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数千个成套和物资援助项目,开展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培训各类人员40多万人次。从坦赞铁路到喀喇昆仑公路,从杂交水稻到菌草,从青蒿素到新冠肺炎疫苗,中国援助不仅有力推动全球发展车轮滚滚向前,也生动诠释了大党大国的担当。中国援外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既积极促进受援国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发展、人民幸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促进贸易投资、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路径。中国援建的大批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等项目,推动受援国发展能力提升,激发了其对华贸易增长,带动了大量中国企业、品牌、产品、技术“走出去”“扎下根”,国际市场得到拓展,产供链更加强韧。中国援助带动数倍社会融资投入,助力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建设。中国帮助建设的中老铁路迄今已发送货物500余万吨,其中跨境货物80余万吨,中国已有30个省区市开行跨境货运列车,货物涵盖2000余种商品。万象至昆明运输成本下降40%-50%,为区域物流保通发挥特殊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立足国家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中国援外“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对接发展中国家国情与发展意愿,广泛开展智援,分享符合受援国需要的治国理政经验,减贫、反腐等中国经验赢得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与支持,“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的阿拉伯古谚成为新时尚。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援外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的新的伟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在6月24日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期间,宣布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这些援外重大成果,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50余年前,中国被发展中国家“抬进了联合国”.50余年后,美西方一些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借涉疆、涉港问题对中国无端攻击,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样为中国仗义执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中国援外是南南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滴水之思,涌泉相报”是朋友间的理念圭臬。近期,中国第一时间向阿富汗、汤加、乌克兰等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30多个亚非拉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民众。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每每雪中送炭,回馈中国的出手相助。汶川地震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提供资金或物资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初期,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各类援助。“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开展援外的无私之举,赢得了不断壮大的全球“朋友圈”。中国援外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援外既是利他的,又是互利的。利他,就是以义为先,不求回报,真心实意帮助对方实现自主发展。不利他坚决不做,只利己坚决不为。互利,就是以利他为先,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提高彼此的利他能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利他与互利是相通共融的,对象是可以转化的。中国援外助力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发展又使中国援外有了更大更有效的投入,可以更好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也顺应援外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的历史趋势。中国援外坚持相互尊重、平等自愿。援外不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而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一些国家的个别政客和媒体将中国援外炒作为“搞利益置换”、推行“新殖民主义”,甚至将中国抗疫援助污蔑为搞“疫苗外交”“在联合国拉票”。实际上,和一些国家将援助附加政治条件、强调援助的所谓“民主”属性的做法不同,中国援外坚持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以受援国欢迎不欢迎、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干涉内政,从不强人所难,从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从不要求受援国选边站队。正是中国援外的尊重、平等特质,使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形象深入人心,欧洲《现代外交》杂志批判一些国家将援助视为富国对穷国的施舍,称赞中国将受援国视为平等伙伴而非盟友的做法。中国援外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一代代中国援外人抛洒血汗、舍利取义,赢得了民心口碑、朴素真情,没有利益交换,却比真金白银更持久。公道自在人心。中国倡导的坚持公平正义、反对霸权独裁得到众多受援国的认同和支持。这种认同和支持是必然的,是不以个别势力的私利所左右的。中国援外“赠人玫瑰”后,“手有余香”,既非巧取豪夺,也非人为设计,而是契合道义,光明正大。中国愿同所有国家一道,借助全球发展倡议的东风,发挥各自优势,做大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蛋糕,形成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振兴的国际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人民日报《中国对外援助展现大党大国担当》,作者:国合平)1.下列对“中国对外援助”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对外援助已在多个领域促进受援国发展,同时优化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B.中国对外援助内容不限于经济技术援助,还有分享治国理政经验等“智援”项目。C.中国对外援助遵循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全新的理论贡献。D.中国对外援助彰显了大党大国的担当,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中国对接发展中国家国情与发展意愿,广泛开展智援,所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来到中国求知。B.中国对外援助带动数倍社会融资投入。迄今为止,中国帮助建设的中老铁路已发送各类货物共计580余万吨。C.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通过汶川地震期间,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我国提供援助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将受援国视为平等伙伴。D.对外援助助力中国发展,中国发展又促使对外援助的有效投入增加,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观的很好例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外援助,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引领抗疫国际合作。B.中国在对外援助中反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体现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等儒家思想。C.中国驰援韩国物资寄语“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和中国援助比利时物资寄语“团结就是力量”,都能支持本文观点。D.针对当前国际局势,我们既要驳斥国际上对于中国外援的污名化现象,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同所有国家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在国际援助方面,中国的援助力度不断加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在对外援助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原则?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4分)5.作为一篇好的政论文,本文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一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一一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墙上贴满了褪色的爱尔兰风景画和昏暗的家庭人像照片。屋子里挤满了又大又讲究的家具,在这重重包围中,贝格斯太太简直就像一个银发天使。“我一直在倾听着你......”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可是听不到一丝动静.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1912年!那是四十年前-这比我年龄的两倍还长!”那个时代的事件倏地掠过我的脑海:冰海沉船“百人号”,南极探险的苏格兰人,依稀可辨的一次大战的炮声......“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用“钟声”引出主人公初次远离家乡的不安与忧愁。这种沉重的沮丧情绪贯穿全文,无法排遣。B.通过贝格斯太太的客厅中“昏暗的家庭人像照片”,可以看出这里的老旧与破败,“重重包围”则凸显了空间的逼仄与压抑。C.得知魔盒是空的,主人公“朗声大笑”,并不愿意再追问,是因为他察觉贝格斯太太性格古怪而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D.当“我”了解了魔盒的故事后,再次眺望伦敦城,感觉灯光神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