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pdf页数:22页大小:1.7 M上传日期:2023-11-27 22:20浏览次数:490 侵权/举报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代药理学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重要的滋补品。一种新型甜味剂——低聚果糖(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虽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被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利用,导致其大量繁殖,从而发挥其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的吸收等保健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红枣能激发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B.双歧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C.低聚果糖彻底水解后得到三种单糖分子D.摄入一定量的低聚果糖有利于肠道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A、抗原能够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抵抗特定病原体的入侵,增强免疫力,而红枣不是抗原,A错误;B、双歧杆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的吸收,人体能够为双歧杆菌提供营养物质,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B错误;C、低聚果糖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低聚果糖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分子,C错误;D、低聚果糖能被双歧杆菌利用,使人体内双歧杆菌大量繁殖,从而发挥其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的吸收等保健功能,D正确。故选D。2.初步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 )第1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消耗水分子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C.β-AP寡聚合物可能引起大脑功能异常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APP形成β-AP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病理状态下进行的,由题图知APP形成β-AP的过程中需要β-分泌酶和y-分泌酶的催化作用,β-AP分子是由前体蛋白APP中的第597位氨基酸到635位氨基酸形成的、其含有的氨基酸数=635-597+1=39个,而β-AP分子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详解】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水解大分子,需要消耗水分子,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一个β-AP分子含有39个氨基酸链状多肽,则含有至少含有38个肽键,B错误;C、β-AP沉积是AI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老年痴呆者记忆力降低,记忆与大脑皮层有关,因此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C正确;D、β-AP是一种蛋白质,里面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B。3.植物细胞膜上存在HATP酶,可催化ATP水解并释放能量,从而将H运出细胞;液泡膜上也存在HATP酶,可将H泵入液泡中。若将H运回细胞与逆浓度吸收某物质相偶联,称为同向运输;将H运回细胞与逆浓度输出某物质相偶联,称为反向运输,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H顺浓度梯度运回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细胞渗透压第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图中A物质与H的运输为同向运输,A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将植物从光下转到黑暗中,会使B物质的跨膜运输量大幅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胃黏膜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H+-K+-ATP酶是一种质子泵,它能催化ATP水解,在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的同时,也将细胞内的H+泵出,说明K+泵入细胞和H+泵出细胞都是主动运输。【详解】A、由题干可知,H+运出细胞膜和H+进入液泡均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它们的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A正确;B、H+顺浓度梯度运回细胞,可保持溶液浓度的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渗透压,B正确;C、题图中A物质与H+的运输为同向运输,且是逆浓度吸收A物质,即A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题图中B物质与H+的运输为反向运输,B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且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将植物从光下转到黑暗中,不会使B物质的跨膜运输量大幅下降,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运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4.网格蛋白是一种协助大分子物质胞吐过程的蛋白质,胞吐过程中被运输的物质和膜上网格蛋白结合后,细胞膜会形成包被小窝,同时GTP结合蛋白在包被小窝的颈部组装成环,促使细胞膜缢缩为囊泡释放出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包被小窝的形成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B.破坏细胞膜上的GTP结合蛋白对性腺细胞分泌性激素有较大影响C.细胞膜缢缩形成的囊泡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D.与巨噬细胞相比,浆细胞膜上一般具有较多的GTP结合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这属于胞吐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详解】A、胞吞、胞吐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A正确;B、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其分泌过程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GTP结合蛋白,B错误:第3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包括囊泡在内,C正确:D、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与巨噬细胞相比,浆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GTP结合蛋白,D正确。故选B。5.溶酶体内的pH约为5.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如图是溶酶体参与细胞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参与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过程中均发生了膜的融合B.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催化分解大分子物质C.当细胞缺乏营养物质时,其自噬作用可能会加强D.细胞内少量溶酶体破裂会造成大部分细胞结构受损【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病原体以胞吞的形式形成囊泡进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异噬溶酶体,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形成自噬溶酶体,均发生了膜的融合。【详解】A、溶酶体参与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过程中均发生了膜的融合,A正确;B、根据题图可知,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催化分解病原体和衰老线粒体中的大分子物质,B正确;C、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利用,当细胞缺乏营养物质时,其自噬作用可能会加强,C正确;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较低,少量溶酶体破裂不会造成大部分细胞结构受损,D错误。故选D。6.研究者发现某些细胞在迁移的过程中会将细胞内的蛋白质纤维留在胞体后侧,形成“具膜小泡”,推测其在细胞迁移过程中具有确定路径和方向的作用,将其命名为迁移体,在收缩纤维的横截面处会有很多迁移体。最终,这些迁移体会释放到胞外并被周围细胞所吞噬。细胞迁移导致1SPANM蛋白及胆固醇在收缩纤维的局部高度富集,增加了富集区域膜的弯曲度。进一步研究发现,TSPAN4蛋白和胆固醇对迁移体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迁移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最有可能被溶酶体降解第4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迁移体的形成与细胞骨架无关,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C.抑制TSPAN4蛋白及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的转移D.具有迁移能力的细胞形成的迁移体被后续周围细胞吞噬,可获知细胞的迁移路线等信息,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迁移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最有可能被溶酶体降解,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迁移体是某些细胞在迁移的过程中将细胞内的蛋白质纤维留在胞体后侧形成的,而蛋白质纤维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故迁移体的形成与细胞骨架有关,B错误;C、由题干信息“TSPAN4蛋白和胆固醇对迁移体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可推知,抑制TSPAN4蛋白的合成,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或抑制TSPAN4蛋白及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迁移体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转移,C正确;D、题意显示,具有迁移能力的细胞形成的迁移体被后续周围细胞吞噬,可获知细胞的迁移路线等信息,可见该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正确。故选B。7.制作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于“观察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作为外界溶液进行引流处理后,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B.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红色区域变小C.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D.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原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伸缩性不同,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液泡体积缩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液第5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泡体积增大,原生质层慢慢恢复原来状态,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时,说明胭脂红进入了液泡,则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已死亡,A错误;B、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壁和质膜之间的红色区域变大,B错误;C、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由于细胞渗透吸水,液泡体积变大,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C正确;D、胭脂红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时,不能观察至质壁分离现象,而胭脂红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故选C。8.图中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影响,c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温度升高,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减少B.温度为t1和t2时,酶促反应速率相同而酶分子的活性可能不同C.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的空间结构均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D.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机理与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机理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曲线表示温度对底物分子能量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底物分子具有能量越高,反应速率也会升高;b曲线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温度升高,酶的空间结构会出现改变;c曲线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先升高后下降,直到高温使酶变性失活,酶促反应速率为0。【详解】A、由a曲线知,随着温度升高,底物获得的能量增多,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减少,反应速率升高,底物更易发生反应,A正确;B、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处于曲线c中t1和t2时酶促反应速率相等,温度不同,酶分子活性可能不同,B正确;第6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由图可知,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温度影响酶的空间结构)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C正确;D、温度是通过给底物分子提供能量和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影响化学反应,所以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故选D。9.夏季大棚种植,人们经常在傍晚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