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三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课文理解填空1
三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课文理解填空1
格式:pdf页数:10页大小:166.7 K上传日期:2023-12-02 14:05浏览次数:236 侵权/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课文理解填空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1.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小朋友们民族不同,服装不同,但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族小朋友之间的友爱和团结。2.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上学、上课和下课的情景。3.《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少数民族孩子们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和下课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自豪之情。2.花的学校1.《花的学校》的作者是印度作家泰戈尔。作者将雨后的花儿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表现了花儿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妈妈的爱和依恋。2.《花的学校》选自诗集星月集,描绘了一群活泼可爱、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语文园地一1.古诗《所见》中,牧童原先是“歌声振林樾”,后来突然不唱了,是因为“意欲捕鸣蝉”(填诗句)。2.《所见》一诗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两句将儿童准备捕蝉时天真烂漫的样子写得十分生动。3.见到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的场景,你会想起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见到儿童在捕蝉,你会想起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1.《山行》一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路曲折、山间人家在云中若隐若现的画面。2.《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秋夜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之情。3.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写下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4.秋天是绚丽多彩的季节。在杜牧眼中,秋天是火红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苏轼看来,秋天是黄绿相间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5.铺满金色的水泥道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金色巴掌”其实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从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高兴愉快的心情。3.课文《铺满金色的水泥道》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一片片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6.秋天的雨1.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课文《秋天的雨》中有这样的句子: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2.“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结合句中“勾住”的意思,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小朋友被果子的香味吸引停不下脚步形象地表现出了秋天果实成熟时气味的诱人。3.课文《秋天的雨》,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_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三单元8.卖火柴的小女孩1.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有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2.“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是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不幸与可怜。3.《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一共5次擦燃了火柴,看到了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最后小女孩冻死了,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10.在牛肚子里旅行1.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让我们体会到了青头为救朋友不顾个人chú安危的高贵品质,并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_4_个胃,会反刍。2.“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这句话中的“不顾身上的疼痛“大声喊”表现了青头的品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青头和红头之间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帮助朋友。3.学完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我知道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牛嘴里→牛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被喷出来,我知道牛一共有4个胃,其中第4个胃是管消化的。语文园地三1.“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这就告诉我们:理由越说越清楚,还是开诚布公吧!2.我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话中得到的启发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理服人。3.生活充满了哲理,长辈经常用“一时强弱在于力,万股胜负在于理”告诉我们: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气大小,长时间的胜负在于道理。第四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一间老屋在每次准备倒下时,因为分别答应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求,给予它们帮助而总也倒不了的故事,赞扬了老屋乐于助人的品质。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了老屋想倒下,可是因为总有小动物来请求它的帮助,因而直到现在也没有倒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帮助别人就有存在的价值_。语文园地四1.两个人只要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_”和“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两句话都强调了生活中要懂得团结,人多力量大,战胜困难就会有方法。3.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共同努力,事情就能办成。4.人多智慧多,经过我们小组三个人的商量和设计,这期的墙报,我们班获得了学校的第一名,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期中综合复习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2.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3.我喜欢在古诗里遨游。《山行》中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的一句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中直接表达诗人对秋天的喜爱的诗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夜书所见》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4.童话世界多奇妙。这里有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蟋蟀红头,有的蚂蚁队长,有乐于助人的老屋,有长着长胡子的胡萝卜先生。大自然的景色也很独特:《秋天的雨》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雨的多姿多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落满金黄色树叶的水泥道十分美丽……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从外形_和_动作两个方面来观察、描写翠鸟的。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课文描写了“我”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2)课文题目中的“搭”字,使翠鸟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3)“我”之所以能把翠鸟写得这样生动,是因为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16金色的草地1.这篇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_,另一件事是“我们”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变色的原因_。2.早上,草地是绿色_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_合拢的;中午,草地是金色_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_张开的;傍晚的时候,草地是_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_的。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1.《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_刘禹锡所作,从“_遥望洞庭山水翠,_白银盘里一青螺_”两句看以看出诗人是在船上远望天门山的。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唐_代诗人刘禹锡_,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_,淡妆浓抹总相宜_”两句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赋予西湖以生命。3.《望洞庭》中“_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两句是诗人站在远处望向洞庭湖时看到的景象。18富饶的西沙群岛1.作者按照海水_、海底_、_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_瑰丽风光,表达了作者_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这篇课文是围绕(B)这句话写的,第5自然段是围绕(A)这句话写的A.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B.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C.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D.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19海滨小城1.这篇课文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了大海、沙滩、庭院_、公园_、街道__五个场景。2.这篇课文展现了海滨小城美丽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喜爱的思想感情。20美丽的小兴安岭1.作者把小兴安岭比作一座大花园_和宝库_,表达了作者对_喜爱与赞美之情。2.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春天落叶在林间飞舞夏天树上积满了白雪秋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冬天树木抽出新条、长出嫩叶语文园地六《早发白帝城》中“_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_”两句与郦道元写的《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_,轻舟已过万重山__。第七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1.《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两位“音乐家”——_风、水,一位“歌手”——_动物。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2)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3)作者在描绘雨声时用上了许多拟声词,展现了水声的美妙多变的。(√)22读不完的大书1.作者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因为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2.课文中描写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下列不属于这本“大书”的是(D)A.空中的飞鸟。B.林间的花草树木。C.水里的虾蟹游鱼。D.城市里的高楼大厦。23父亲、树林和鸟1.《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先_概括(具体/概括)地讲父亲喜欢_树林_和_鸟,然后_具体(具体/概括)地写黎明时“我”和父亲_在树林边看鸟_的事,表达了_熟悉和热爱的主题。2.从“我”和父亲的_对话中可以知道父亲是靠_了解鸟的习性得出林中有鸟的结论的。语文园地七1.《采莲曲》的作者是_唐代诗人王昌龄_。诗中“乱入池中看不见_,闻歌始觉有人来_”两句写出了采莲少女混入莲池不见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察觉到人来了的情景。2.“_荷叶罗裙一色裁,_芙蓉向脸两边开”两句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第八单元24司马光1.群儿戏于庭_,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皆弃去_,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_。2.这篇文言文通过记叙_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_聪明智慧的品质。25灰雀1.《灰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表现了列宁_尊重,爱护孩子_和小男孩_诚实、知错就改的品质。2.列宁喜欢灰雀,表现为(B);小男孩也喜欢灰雀,表现为(C)。A.每天到公园散步B.把灰雀抓回去C.经常给灰雀带面包渣和谷粒26手术台就是阵地1.课文主要写了齐会战斗_中,白求恩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_阵地,坚持给伤员做手术_的事。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表现了他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2)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不仅渲染了紧张、危险的气氛,还展现了白求恩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