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四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
四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
格式:docx页数:11页大小:31.5 K上传日期:2023-12-04 11:01浏览次数:294 侵权/举报

四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四下文言文(1-2周)第一周画龙点睛张僧繇①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③,因④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选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注释】①张僧繇(yáo):梁代画家。②每:常常。③诞:荒唐。④因为:于是,就。1.文中的“__________”一词表示时间短,我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和它意思相近。2.张僧繇不给龙点睛的原因是()A.画四龙于壁B.点之即飞去C.一龙乘云腾去上天D.未点眼者皆在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龙乘云上天”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成语“画龙点睛”就出自这篇古文,在这里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多用于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须臾示例:霎时一刹那2.B3.示例:说时迟,那时快,那条龙刚被点上眼睛,天空中一声巨响,雷声大作,狂风突起,暴雨骤至,只见它昂首长吟,摆摆尾巴,纵身腾上天空,消失在云雾之中。4.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加一两句重要的话,能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僧繇就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雷电击破墙壁,那条点上眼睛的龙乘着云飞上了天,其余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上。【作品简介】《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前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第二周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③。驻④马观之,良久⑤而去⑥。数百步复⑦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⑧裘⑨坐观,因⑩宿其旁,三日方⑪去。选自《书林记事》【注释】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西晋书法家。③书:写。④驻:停留,停下。⑤良久:许久。⑥去:离开。⑦复:再。⑧布:摊开;铺开。⑨裘:皮衣;皮草。⑩因:于是。⑪方:才。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欧阳询尝行:_____________(2)数百步复反: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驻马观之,良久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下列括号中,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补充完整。()→()→()→因宿其旁4.本文对欧阳询的__________描写非常传神,从中能够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曾经。(2)返回。2.他停下马观看古碑,看了很久后离开。3.驻马观之下马伫立布裘坐观4.动作示例:观看古碑时的沉醉【译文】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马观看古碑,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于是就住在古碑旁,守在碑前多日才离去。【作品简介】《书林纪事》由文字训故学家、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马宗霍整理创编并刊印发行,搜辑了有关书法家的掌故史实七百余则,按时代和人物编次。 四下文言文(3-4周)第三周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选自《韩诗外传》【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諠(xuān):忘记。④戒:警戒。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其母方织:_____________(2)呼而问之:_____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母割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正在。(2)呼喊,呼叫。2.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3.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忘记书中的内容了。4.告诫孟子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废。【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警戒孟子。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遗忘书中的内容了。【作品简介】《韩诗外传》的作者是汉代韩婴,该作品是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第四周颜回好学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④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⑤,未闻好学者也。”选自《史记》【注释】①回:指颜回,孔子的学生,春秋时鲁国思想家。②蚤(zǎo):同“早”。③恸(tòng):极度哀伤。④鲁哀公:春秋时鲁国国君。⑤亡:同“无”,没有。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发尽白:_____________(2)弟子孰为好学:_____________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有回门/人益亲B.自吾/有回门人益亲C.自吾有回/门人益亲D.自吾有回门人/益亲3.文中的颜回有哪些优秀的品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典故?(不少于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全都;全部。(2)谁。2.C3.热爱学习,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4.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2%81%E5%93%80%E5%85%AC\t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2%9C%E5%9B%9E%E5%A5%BD%E5%AD%A6/_blank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作品简介】《史记》,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四下文言文(5-6周)第五周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④处耳。”买者闻之,遽⑤辞⑥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⑧,是欺之也。”选自《唐语林》【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钱财。④出水:排水。⑤遽(jù):立刻。⑥辞:拒绝。⑦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⑧尔:这样。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元方因告其人()A.因为。B.于是,就。(2)是欺之也()A.欺骗。B.欺负。2.借助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买者闻之,遽辞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元方的宅子有什么问题?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4.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B(2)A2.买者听到后,立刻拒绝说不买了。3.但无出水处耳4.示例:我十分赞赏陆元方的行为。他宁可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去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接受钱财,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道罢了。”买者听到后,立刻拒绝说不买了。子侄们就此说了埋怨的话,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作品简介】《唐语林》是宋代王谠所撰的文言轶事小说。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等均有参考价值。第六周七步成诗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③。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④菽⑤以为汁;萁⑥在釜⑦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文帝:指魏文帝曹丕。②东阿王:魏文帝曹丕的兄弟曹植。③行大法:指处以死刑。④漉(lù):滤出。⑤菽(shū):大豆。⑥萁(qí):豆秸。⑦釜(fǔ):锅。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文帝尝令东阿王:_____________(2)本自同根生:____________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文中的古诗是曹植让曹丕作的,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2)“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暗指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不应该自相残杀。()(3)从“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可以看出曹丕想迫害曹植。()(4)讲历史人物故事时,我们可以用适当的表情和语气来吸引听众。所以,讲《七步成诗》这个故事时,我会用夸张的表情,炫耀的语气来读其中的古诗。()3.你觉得曹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曾经。(2)原本,本来。2.(1)×(2)√(3)√(4)×3.示例:曹植是个才思敏捷的人。他七步之内就能作出一首诗,而且让曹丕听后深感惭愧,化解了危急。【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处以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锅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