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四(上)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日积月累专项提分练习
四(上)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日积月累专项提分练习
格式:pdf页数:12页大小:539.8 K上传日期:2024-01-08 21:04浏览次数:529 侵权/举报

四(上)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日积月累专项提分练习一、本册古诗文内容盘点。1.《暮江吟》描绘了深秋时节,从到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的喜爱之情。2.《题西林壁》写的是诗人游后的感受,描写了庐山、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3.《雪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告诉我们4.《精卫填海》选自《》,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的故事,塑造了的精卫形象。5.《出塞》的作者是代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自己、的心情。6.《凉州词》的作者是代的,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次,描摹了将士们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的气概。7.《夏日绝句》的作者是代的,该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8.《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讲述了“”之一的王戎7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那些小朋友,只有王戎。表现了王戎。成语“道旁苦李”出自本文,现在用来比喻。二、回忆古诗文,按原文填空。1.好问则裕,。2.,孰能无惑?3.智能之士,,。4.“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5.“,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诗人的评判,此处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我们认识到二者是的。6.立了秋,;二八月,;,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7.看到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我不由得念起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8.《夏日绝句》的作者是。“,”这两句诗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9.诸儿,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10.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引用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来强调习作要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描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三、回忆古诗文内容,并填空。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这首诗中“,”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2.《暮江吟》为我们描绘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另一幅是。3.《精卫填海》出自《》,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本文讲述的是的故事,体现了精卫的品格。四、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五、品读诗文,完成练习。1.炎帝,名曰。女娃,溺,故为,常衔,以。(1)句中“常”字突出了精卫的精神。(2)故事的主人公是。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精卫填海的过程是“,”(引用原文的话)。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的意思: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故事神奇的,体会到精卫的。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1)尝:。诸:。(2)译文:。4.“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话中用“”来衬托王戎的“”,表现了王戎的特点。5.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根据“”“”想到:道路上人来人往,如果李子是甜的,一早就已经被吃光了。所以王戎判断出李子是的。从中看出王戎观察,推理判断。6.取之,信然。(1)信然:。(2)译文:。(3)“信然”说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通过一件小事说明王戎是一个、、的孩子。7.“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话中“竞走”的意思是。“唯”的意思是。“”衬托了王戎的不动,表现了王戎的特点。六、根据情境写诗词警句。1.诗词之美,美在有如诗的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美在有丝丝细雨,“,斜风细雨不须归”;美在有皓月当空,“明月松间照,”。2.《题西林壁》中的诗句“,”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七、选择正确的答案。1.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下列对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B.《凉州词》通过写边塞的将士们出征前的一处开怀畅饮,反映了将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爽气概。C.《夏日绝句》中的后两句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D.这三首诗都是边塞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批判和深深的爱国之情。3.下面哪两句诗表达出对守关将士的同情?()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八、看图默写古诗,完成填空。1.(1)看图默写诗句。,。,。(2)这首古诗讲述的神话故事是,与这个神话故事相联系的故事是。(3)写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4)你所知道的与嫦娥有关的诗句还有哪些?①②2.补充古诗,完成练习。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1)这是一首著名的,表达了诗人希望的愿望。(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龙城:②飞将:(3)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的诗句:。(4)“万里长征人末还”,“万里”指,虽属虚指,却突出了,“人末还”使人联想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5.默写另外一首王昌龄的诗。[唐]王昌龄四(上)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日积月累专项提分练习一、本册古诗文内容盘点。1.《暮江吟》描绘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题西林壁》写的是诗人游庐山后的感受,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3.《雪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雪和梅各自的特色,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真理。4.《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5.《出塞》的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6.《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的王翰,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上出征前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7.《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代的李清照,该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8.《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7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那些小朋友争着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成语“道旁苦李”出自本文,现在用来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二、回忆古诗文,按原文填空。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诗人的评判,此处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我们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6.立了秋,把扇丢;二八月,乱穿衣;夏雨少,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7.看到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我不由得念起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8.《夏日绝句》的作者是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两句诗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9.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10.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引用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强调习作要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描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三、回忆古诗文内容,并填空。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处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这首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这个道理。学了这首诗,我得到的启发是对于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2.《暮江吟》为我们描绘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另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3.《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本文讲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往东海投小树枝、小石子,想要填平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韧执着的品格。四、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五、品读诗文,完成练习。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句中“常”字突出了精卫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2)故事的主人公是精卫。精卫填海的原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精卫填海的过程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用原文的话)。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的意思: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故事神奇的想象,体会到精卫的坚韧与执着。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1)尝:曾经。诸:众多。(2)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4.“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话中用“诸儿竞走取之”来衬托王戎的“不动”,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和分析的特点。5.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想到:道路上人来人往,如果李子是甜的,一早就已经被吃光了。所以王戎判断出李子是苦的。从中看出王戎观察仔细,推理判断准确。6.取之,信然。(1)信然:的确如此。(2)译文:(大家)摘来一尝,的确如此。(3)“信然”说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通过一件小事说明王戎是一个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7.“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话中“竞走”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唯”的意思是只有。“诸儿竞走取之”衬托了王戎的不动,表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和分析的特点。六、根据情境写诗词警句。1.诗词之美,美在有如诗的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美在有丝丝细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美在有皓月当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让人想起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七、选择正确的答案。1.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B)。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下列对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B.《凉州词》通过写边塞的将士们出征前的一处开怀畅饮,反映了将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爽气概。C.《夏日绝句》中的后两句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D.这三首诗都是边塞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批判和深深的爱国之情。3.下面哪两句诗表达出对守关将士的同情?(BD)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八、看图默写古诗,完成填空。1.(1)看图默写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