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吉林卷)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内质网与线粒体的联系是由ERMES蛋白复合体介导的,ERMES蛋白复合体中含有一个SMP结构域,缺失SMP结构域的ERMES蛋白复合体不能正确地定位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上。在酵母菌细胞中,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的脂质转运也依赖ERMES蛋白复合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MP结构域可以正确引导内质网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B.推测SMP结构域参与相关蛋白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上的正确定位C.内质网通过ERMES蛋白复合体与线粒体相连保证了大肠杆菌的正常细胞代谢D.酵母菌细胞中,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脂质转运属于依赖ERMES蛋白的主动运输【答案】B【分析】1、内质网是细胞内范围最广的细胞器,向内与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2、膜蛋白具有信息交流.物质运输的功能等。3、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运输。【详解】A、葡萄糖不会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A错误;B、由“缺失SMP结构域的ERMES蛋白复合体不能正确地定位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上”可知,SMP结构域参与相关蛋白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上的正确定位,B正确;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酵母菌中,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的脂质转运依赖ERMES蛋白,但不一定是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2、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单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肠腔单糖水平较低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需要Na+参与B.当肠腔单糖水平较高时,随着单糖浓度的升高,小肠上皮细胞主要靠载体GLUT2提高协助扩散的速率来增加葡萄糖的吸收C.葡萄糖和半乳糖可以借助载体GLUT2协助扩散运出细胞,进入血液D.果糖借助载体GLUT2协助扩散进入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答案】D【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据图分析,当肠腔单糖水平较低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Na+浓度差创造的势能来供能,A正确;B、当肠腔单糖水平较高时,随着单糖浓度的升高,小肠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主要靠载体GLUT2提高协助扩散的速率来增加吸收量,B正确;C、如图所示,葡萄糖和半乳糖可以借助载体GLUT2运出细胞,进入血液时没有消耗ATP,也没有依赖Na‘浓度差,因此是协助扩散,C正确;D、果糖借助载体GLUT5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借助载体GLUT2协助扩散运出小肠上皮细胞,D错误。故选D。3、在胚胎发育形成趾的早期,鸡爪和鸭掌的趾间都有蹼状结构,但胚胎发育的后期,鸡爪的趾骨间蹼状结构逐渐消失,而鸭掌的趾骨间蹼状结构继续生长。研究人员为了探究鸡爪和鸭掌蹼状结构的形成和消失规律,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甲:将鸭胚中预定形成鸭掌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鸡胚的相应部位,实验结果鸡爪长成了鸭掌;实验乙:将鸡胚中预定形成鸡爪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鸭胚的相应部位,实验结果鸭掌长成了鸡爪。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甲中鸡爪长成了鸭掌,说明移植的鸭胚细胞具有全能性B.鸡爪蹼的消失可以适应陆地生活,可见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C.实验甲和实验乙形成对比实验,表明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D.鸡爪蹼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答案】A【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实验甲中鸡爪长成了鸭掌不能体现移植的鸭胚细胞具有全能性,因为没有体现出形成各种细胞或完整个体,A错误;B、鸡爪趾骨间状结构逐渐消失的过程是相关基因程序性表达造成的结果,属于细胞凋亡,为正常的生命现象,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B正确;C、实验甲和实验乙都是实验组,形成对比实验,表明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即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过程,C正确;D、鸡爪蹼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即蹼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A。4、为探究骨骼肌增龄性退变降低中老年人活动能力的原因,研究人员以中年期大鼠为实验对象模拟人类衰老过程。先将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运动训练组(H组),在进行相应处理后检测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目和ATP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线粒体个数ATP含量()C组H组C组H组第0周48.1744.830.720.65第8周44.1761.000.871.30第16周36.0060.330.681.52依据实验数据,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骨骼肌增龄性蜕变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与线粒体数目减少有关B.运动训练会逆转骨骼肌蜕变过程C.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骨骼肌的能量供应D.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的有氧运动能力【答案】B【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详解】A、通过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C组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为细胞提供能量,增龄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与线粒体数目减少有关,A正确;B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C组线粒体数目减少,而H组第8周和第16周的线粒体数目均高于第0周,且H组第8周和第16周的ATP含量也高于第0周,推测运动训练会提高了线粒体数目和ATP含量,有助于改善骨骼肌的能量供应,但是无法判断能否逆转骨骼肌蜕变过程,B错误,C正确;D、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的线粒体数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故能提高有氧运动能力,D正确。故选B。5、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在2003年完成了测序任务,但对DNA中的重复序列未完全测定。2022年4月,“端粒到端粒”联盟(T2T)宣布完成了最新的人类基因组(被命名为T2T-CHM13)测序,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无缝组装。此次测序新解锁的区域有90%在着丝粒处,这个区域包含长段重复序列,而且DNA和蛋白质在这一区域缠绕得非常紧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GP计划的目的是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B.我国科学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测序任务C.DNA与蛋白质在着丝粒处连接紧密,不利于核DNA分子复制D.人类了解自己基因的历程尚未结束,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答案】A【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详解】A、HGP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可以帮助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A错误;B、我国科学家参与并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的任务,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大型基因组分析的国家,B正确;C、DNA复制首先需要解旋,DNA与蛋白质在着丝粒处连接紧密,不利于解旋,不利于核DNA分子复制,C正确;D、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在2003年完成了测序任务,但对DNA中的重复序列未完全测定,2022年4月,“端粒到端粒”联盟(T2T)宣布完成了最新的人类基因组(被命名为T2T-CHM13)测序,说明人类了解自己基因的历程尚未结束,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还在进行中,D正确。故选A。6、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分裂到某时期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B.该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C.该动物减数分裂后可形成AB、Ab、aB、ab四种配子D.图中A、a的出现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答案】C【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错误;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不进行基因重组,B错误;C、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动物减数分裂后可形成AB、Ab、aB、ab四种配子,C正确;D、根据颜色可判断,图中A、a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的,D错误。故选C。7、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多于白色个体数量B.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C.白色个体连续淘汰2代,羊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3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交配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答案】C【分析】1、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2、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会使种群中B基因频率持续升高,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详解】A、淘汰前,该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黑色个体数量(B_)所占比例为0.5×0.5+2×0.5×0.5=0.75,多于白色个体数量,A正确;B、淘汰一次后,BB∶Bb=1∶2,再自由交配一次,BB∶Bb∶bb=4∶4∶1,淘汰掉bb,BB∶Bb=1∶1,b的基因频率是1/2×1/2=1/4,B正确;C、淘汰一次后,BB∶Bb=1∶2,再随机交配一次,BB∶Bb∶bb=4∶4∶1,淘汰掉bb,BB∶Bb=1∶1,羊群中Bb的比例为1/2,C错误;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交配多少代,基因频率不变,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D正确。故选C。8、5-羟色胺(5-HT)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得,又叫血清素,在人体内可由色氨酸转化而成。5-HT能参与血压的调节,活化B、T和吞噬细胞,并可作为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情绪,参与行为活动、情绪、食欲、体温等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5-羟色胺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B.有些抗抑郁药物可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利于神经系统活动正常进行C.抑郁症患者免疫力下降可能与体内5-羟色胺的含量减少有关D.5-羟色胺活化的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故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答案】D【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完成传递,其中需要信号分子—神经递质的参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移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释放之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之后才可以发挥作用。【详解】A、5-HT可作为神经递质,因此可存在于组织液中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A正确;B、某些抗抑郁药物能阻碍突触前膜上的5-HT转运蛋白的作用,从而使5-HT不能被及时回收,突触间隙中5-HT的滞留时间有所增加,有利于神经系统活动正常进行,B正确;C、5-HT能活化B、T和吞噬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抑郁症患者免疫力下降可能与体内5-羟色胺的含量减少有关,C正确;D、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D。9、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B.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极小的动作电位C.突触b的突触前神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吉林卷03(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英语试题
2024-01-08 22:21
27页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01-08 22:21
8页 -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01-08 22:21
11页 -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数学试题
2024-01-08 22:21
8页 -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
2024-01-08 22:21
9页 -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物理试题
2024-01-08 22:21
10页 -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地理答案
2024-01-08 22:22
2页 -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生物答案
2024-01-08 22:22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