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1级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中国美学着重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感悟,因而可以说它是一种“人生美学”。它不以对美与艺术的本质的追问为目标,不着力于以分析式、思辨式地抽象解释“美”为起点去建构一个关于审美与艺术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对人生意义、价值、“味道”的反复体验、领悟中去把握有关审美与艺术的问题,并在人生实践中融入美与诗。从而,这种人生美学就有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乐生与游世。②李泽厚先生称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乐”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特征,也是中国美学精神的一个显著特点。《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就深刻体现了“乐”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首先是对生活的珍视和享受。《论语》记载的孔子是个非常讲究生活的人,吃饭、穿衣、睡觉、上朝都有一定之规,很是考究。“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从这些习惯中,可以看到很“科学”的一面:食物腐坏,颜色不正,味道发臭,自然不可以食用。另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将人生审美化,即通过对具体生活过程和细节的重视去品味和体察人生的真谛,从中得到巨大愉悦与精神升华。他欣赏音乐能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他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八个字奠定了中国美学欢乐不逾分、悲哀不过度的“中和”标准和美学特征,使中国人不爱走极端,善于克己。③经过宋明理学的阐释,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基本上被伦理化、道德化了。朱熹把“吾与点”解释为“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稍欠阙”。其实“曾点气象”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点化”,是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暂时疏离还原人的本真性情,并使人直接面对自然,从而以一种无遮碍文化视野的态度和状态去体会宇宙自然的生命精神,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过程。因此,它既是对日常生活的暂时抽离,也是对日常生活本身的审美升华。这正是当今所需要的。有了“乐”的人生态度,平淡的生活才可以被审美地“点化”,人生才能变得“有味道”“有意味”“有意思”,也才更值得人去活。④无论儒家还是道家学说,最初都是一种鲜活明亮的人生哲学。陈鼓应先生曾说,庄子哲学对于人生既非出世,亦非厌世,而是一种“游世”。庄子时代,战乱频繁,人命如蝼蚁,朝不保夕。这种“游世”,其实是在探寻人如何在一个生命危如晨露的时代生存下去,在“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前提下,寻出一点活着的“味道”与“意义”来。这是混乱动荡时代无可奈何之际的一种选择,但就美学意义而言,庄子于儒家之外,在中国美学史上确立了另一条人生美学的路径,即通过齐物我、泯是非、越生死而达到心胸澄明的审美境界,从而超越世俗社会生活与伦理羁绊,实现心灵自由的逍遥游。“逍遥游”是一种审美之游,是真正超越狭隘的功利得失之后所获得的高度愉悦的审美历程。至人、神人、圣人是无己、无名、无功的,他们的自我、名位、功业已化作自然本身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不再有自我与对象之分。这时,人就是自然,反过来说,自然也就是人。在“无待”的逍遥游中,外在的命运无法控制时,自己的精神境界却可以由自己支配。(摘编自徐碧辉《“乐生”与“游世”:中国人生美学的两大原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美学并不追问美与艺术的本质的问题,而是着重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感悟,所以它是一种“人生美学”。B.“曾点气象”代表的“审美点化”,是对现实生活本身的审美升华,它又以对日常生活的暂时抽离为条件。C.中国文化的“乐感”特质,使“乐”成为了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特征及中国美学精神的显著特点。D.宋明理学对人的审美需要加以限制,这就导致儒家学说中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精神被遮蔽、消解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B.文章第④段既有抽象理性的论述,也有感性形象的描述;二者相得益彰,使文段既有了深度,也有了温度。C.作者立足于当下看历史,从历史作用和现代意义两个角度对“乐生”“游世”进行了详尽分析,思路开阔立意高远。D.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对“乐生”“游世”这两大中国人生美学原型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体现了李泽厚所言“乐感文化”的特点。B.在庄子笔下,拒绝治理天下的许由和能够御风而行的列子都超越了狭隘的功利得失与伦理羁绊,实现了心灵自由的逍遥游。C.《窦娥冤》窦娥誓愿的实现,《梁祝》主人公双双“化蝶”情节的设置,与“中和”观的影响不无关系。D.阅读《论语》和《庄子》,将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实践中得到人生经验与感悟的升华,实现精神的超越。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当看到这些地名,我们或许会立刻发现,它们都“扮演”过都城的角色。所谓“都城”,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统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和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缩影,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因此,都城的选址、整体布局和具体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理念、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古代都城在进行选址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寻求最佳的定都位置。河流能为人、家养动物以及农业灌溉提供充足水源,并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故早期人类文明多起源于河流附近。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河流还能为工业提供原料与动力,同时也是人员与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天文学在中国起源很早,逐步形成了以天象观测和历法为中心的严密理论体系。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都城的空间布局往往仿照天象。秦咸阳城将渭河比作银河,咸阳宫象征天极,以其为中心,各宫殿环列周围,成拱卫之势,这种做法也同时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一大特色。考古资料显示,在夏商周时期都城的局部或单体建筑上,就已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中轴线布局。西汉至北魏,中轴线布局逐渐规整,中轴线也更接近城市中心。到隋唐时期,极其严整的中轴对称布局为后代都城的布局树立了典范,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门,有东西、南北走向大道各九条,可供九车并行。宫殿的左边是宗庙,右侧为社稷,前部为朝政之所,后部为市场。虽然由于实用性等原因,没有一座都城完全按此模式建设,但这一先秦时期的“理想化”布局却依然影响了秦汉以来两千多年都城的规则建设,其中“左祖右社”的都城布局理念更是为汉及之后历代所严格遵守。都城最早只是宫城性质的城市,“筑城以卫君”——统治阶层居于城内,百姓居于城外。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管理职能的扩展,才逐渐开始在宫城外修建外城,之后又在外城和宫城间修建皇城,以容纳都城里的人口和各类建筑设施。作为都城的核心,宫城多处于地势较高处,以把控制高点,既提升安全度,也能产生高高在上、君临天下之感。处理朝政的“外朝”一般位于宫城南北中轴线南端,供皇室起居的“内廷”位北。城墙作为重要的防御措施和都城内各区域的分界线,为了使人难以翻越,除了追求高度外,还会与地面形成较大坡度甚至完全垂直。为加强防御,一些城墙有不少凸出的“马面”,可提供更大射界,消除守城死角。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马面”位于陕西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年。城门,从汉长安城起,外城一般四面各开3门,共12门;宫城一般四面各开1门。宫城、皇城、外城均有规模大于其他城门的正门,多向南开,有3或5个门道。南北朝及以后,一般宫城正门在所有城门中规模最大,以凸显宫城至高无上的地位。西周至魏晋前,城市居民一直居住在四面设墙的“里”中,实行封闭式严格管理。市场位置固定,与“里”相互独立,定时开闭。北魏洛阳城规划了320个坊以安置居民,唐长安城也采用了里坊制。到唐中后期,里坊制日渐松动,部分管理制度名存实亡。魏晋起,都城市场数量逐步增多,且多位于人口密集、商业发达区域,商人也开始在附近聚居。盛唐起,原有的市场管理制度受到冲击,出现了夜市,在坊内或者穿坊墙设店的行为屡禁不止。到后周、北朱时,由大小道路形成的“街巷”逐步取代里坊。随着商业的发展,除综合性市场外,街巷两侧涌现出大量店铺,还出现了大量专卖某种货物的专业街市。(摘编自朱子墨《“天下之中”的建与设》)材料二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流能提供充足水源,能发挥防御作用,并为工业提供原料与动力,是早期人类将城市建在河流附近的重要原因。B.《周礼·考工记》体现了先秦的“理想化”布局,但由于缺少实用性,秦汉以来很多都城没有完全按此模式建设。C.宫城作为都城的核心,有处理朝政和供皇室起居的功能,其多处于地势较高处,不仅为了提升安全度,更为了产生君临天下之感。D.古代都城的城墙是都城内各区域的分界线,城墙追求高度,会与地面形成较大坡度、设置“马面”体现其防御作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城是国家的象征与缩影,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其选址、整体布局和具体结构比经济管理、文化礼仪活动更重要。B.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受到了“天人合一”、礼制、实用主义等多种思想模式的共同影响,布局凸显传统特色。C.文章将不同历史阶段的都城建设进行比较,并注意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城建设既有延续性又在发生变化。D.文章使用“不一定、完全、4000年、3或5个门道”等准确语言,传播古代都城建设的科学知识。6.材料二体现了都城建设的什么结构特点?请根据两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小人物契科夫“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慌张地跑来跑去。与值班室相隔两个房间,看门人巴拉蒙已经第三遍擦他那双节日才穿的皮靴。他擦得很起劲,所有的房间里都能听到他的吐唾沫声和上过鞋油的刷子的沙沙声。“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被熏黑的天花板。在天花板上他看到一个发黑的圆圈,那是灯罩的阴影。下面是落满灰尘的墙檐,再下面便是墙壁——早先刷成深褐色。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苦闷啊!要不我也去刷刷皮靴?”涅维拉济莫夫又伸了个懒腰,这才懒洋洋地朝传达室踱去。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小声对涅维拉济莫夫说,睁大一双呆滞的眼睛望着他,“已经打钟了,您听。”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在这片乱哄哄的声音中,只有最近的教堂那活跃而高昂的钟声清晰可闻,不知谁还发出一阵刺耳的大笑。“人真多啊!”涅维拉济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在那些亮着的街灯下面不时闪过一个个人影。“大家都跑去做晨祷了……我们的复活节一般在俄历三月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数学(理)试题(原卷版)
2024-01-14 22:21
5页 -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2024-01-14 22:21
23页 -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2024-01-14 22:21
29页 -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2024-01-14 22:21
15页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
2024-01-14 22:21
12页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二)-政治答案
2024-01-14 22:21
2页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2024-01-14 22:21
25页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二)-地理答案
2024-01-14 22:2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