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56.3 K上传日期:2024-01-30 15:39浏览次数:541 侵权/举报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每当国家发生灾情后,统治者就下令:“国凶札(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则无关门之征(征税)”“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铸造钱币)”以及“凡天患,禁贵卖者,使有恒贾(价格稳定)”。这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A.意识到商品流通对赈济灾荒的重要性 B.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C.加强财物积蓄应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D.重视商品经济以促进正常的资源流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凡天患,禁贵卖者,使有恒贾(价格稳定)”,可知西周时期,统治者下令规定灾荒年间禁止高价售卖,说明当时统治者意识到商品流通对赈济灾荒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灾情对商品交换的影响,无法说明当时统治者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统治者对灾情发生后商品流通的规定,并未涉及加强财物积蓄,排除C项;材料强调灾情的影响,无法说明重视商品经济以促进正常的资源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2.《商君书·境内》说:秦国“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登记在册,一旦死亡就要从名册上除名;云梦秦简中的《秦律·田律》也记载,“入顷刍橐,以其受(授)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橐二石”。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田地私人占有相当罕见 B.人口控制十分严格C.百姓兵役负担尤为沉重 D.国家统治能力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商君书・境内》记载的关于加强人口控制的规定一方面加强了秦国政府对全国人口的控制力度,保证了兵源,另一方面也便利了国家授田政策的落实和土地管理,保证了税源。云梦秦简的《秦律・田律》中关于“以其受(授)田之数,无显不星,顷入当三石、囊二石”的规定,既保证了国家对所授土地的管理,也便利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有效落实,这些都表明国家统治能力加强,D项正确;战国时期,井田制度日益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兴起,土地私人占有相当普遍,排除A项;人口管理仅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未上升到赋税管理的高度,故排除B项;从材料两则史料来看,它们主要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授田管理,而不是兵役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3.朱熹认为,儒家经典《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相袭……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成书”。进而他又讲:“礼时为大,使圣贤有作,必不一切从古之礼,疑只是以古礼减杀(减省)从今世俗之礼。”在此,朱熹旨在()A.追求儒家规范的适用性 B.否定传统礼仪的正当性C.推动社会伦理的个性化 D.顺应市民生活的世俗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礼时为大,使圣贤有作,必不一切从古之礼,疑只是以古礼减杀(减省)从今世俗之礼”,可知朱熹强调《仪礼》因俗而作,进一步主张对其因时“减杀”,使儒家礼仪规范与当时社会现实相符,A项正确;按照朱熹的阐释,传统礼仪基于古人社会生活实践,具有“正当性”,排除B项;宋代理学压抑个性,推崇君权和族权,排除C项;朱熹的思想主要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并非服务于市民的生活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4.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如表是清代部分时期“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时期出现次数次/年康熙朝1201.97雍正朝4613.54乾隆朝641.07嘉庆朝10040A.社会结构出现根本变革 B.传统经济内部萌发的新因素受益C.自然经济解体步伐加速 D.人地矛盾激化推动土地制度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清朝的“摊丁入亩”,有利于削弱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释放社会活力,从而可能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自由劳动力,且地丁银的征收客观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结构变动无关,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当时的土地制度仍然是私有制,并未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5.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招生试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少年严复应试,列为第一,被派往英国留学。1885年回国后,严复多次参加科考均未中试。这反映了当时()A.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 B.留学教育制度亟待重构C.中体西用观念深入人心 D.选官用人机制严重滞后【答案】D【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6年至1885年(中国)。根据材料“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招生试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1885年回国后,严复多次参加科考均未中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6年至1885年间,清政府主要的选官方式依旧是科举制,而严复留学回国后,其在国外的知识与科举制所考察的四书五经为主的儒家经典知识不相符,导致严复多次参加科举均未中试,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的选官用人机制严重滞后,D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排除A项;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制度是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不需要重构,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所提倡的“中体西用”观念并未深入人心,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C项。故选D项。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文件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豪绅地主军阀官僚的革命,或采取同情与善意的中立态度”。因此,“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当了”。这份文件可能发布于()A.1925年底 B.1932年底 C.1935年底 D.1942年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3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豪绅地主军阀官僚的革命”“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当了”可知,中国共产党认为富农开始参加反帝斗争,即将调整对富农政策,这应该是出现在华北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改变对富农政策,C项正确;“1925年底”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32年底”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2年底”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这一时期停止了原来的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做法,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此时该政策早已经在实施了,排除D项。故选C项。7.1954年周恩来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时,提出了资本主义世界分崩离析,不是铁板一块,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三种势力:一是动不动就发动战争的好战势力,二是主张维持现状的势力,三是主张维护和平的势力,并强调对这三类国家要加以“区别对待”。这一策略()A促进求同存异方针提出 B.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C.利于和平解决朝越问题 D.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策略指的是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中国与不同制度国家交往,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建设需要,D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针对西方国家的干涉而首次提出,排除A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材料所述策略并未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区别对待三类国家主要是为工业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于和平解决朝越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这一策略的主要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8.1978年秋夏之际,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这一“借地”方式()A.源自于一届三中全会政策推动 B.体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性C.标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D.摆脱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根据材料“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可知这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B项正确;由“1978年秋夏之际”可知,此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排除A项;C项“标志”错误,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确立,排除A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公社体制才逐渐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9.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间没有多大改进,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降低了应用铜铁工具的迫切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 B.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简陋C.古埃及的文明较为落后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答案】D【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详解】由材料中“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可知,古埃及天然优越的地理环境便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由此降低了对农业技术改进的需求,以致出现“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长长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的现象,D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埃及的农业经济,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主旨均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10.佛兰德尔伯爵领是法国的“领地性公国”,布鲁日是其辖下实力最强的城市。13世纪末,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领爆发了剧烈冲突,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的“特许状”。法国国王此举旨在()A.重构封建政治契约关系 B.借助市民阶层维护统治C.推动国家民主进程发展 D.削弱贵族势力扩张王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3世纪末(法国)。据材料“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可知,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的“特许状”,这有利于削弱贵族势力,扩大王权,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封建政治契约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谈及对市民阶层的借助,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贵族势力的削弱,王权的扩大,并未体现国家民主进程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17至18世纪欧洲部分国家重要科技发明统计(单位:项)。据下表可推知,这些科技发明的出现()国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英国17201718836法国26141516109德国7512855西班牙002001荷兰052201A.标志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 B.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迅速发展 D.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18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大量科技发明涌现,结合所学,近代科学发展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兴起,C项正确;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17世纪至18世纪末,法、德等欧洲国家尚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材料所述科技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非技术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12.如表是英、法、美、德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英国的发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